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为研究中农大甜413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商品穗质量为749.5kg/667m2,鲜穗质量为830.5kg/667m2,鲜籽粒质量为538.1kg/667m2,产量居第2~3位的分别是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的处理,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产量居第4~6位的分别是密度为4000、3500、3000株/667m2,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产量居第4~6位的3个处理与第2~3位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加长、倒伏率提高。综合考虑,中农大甜413的种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泛玉5号不同密度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2500~5000株/667m2条件下,处理4(4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539.5kg/667m2,其次处理3(3500株/667m2),产量为524.5kg/667m2,处理1(2500株/667m2)的产量最低,为430.6kg/667m2,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3、4与处理1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处理2、3、4、5、6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株高和穗位高悬殊不大,加大种植密度,株高和穗位高略有升高;对穗部基本性状影响明显,加大种植密度,穗长变短,秃尖变长,千粒重降低,对穗粗、轴粗和出籽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黑膜高垄栽培,在确定行距50cm的基础上,安排了株距为38cm(3500株/667m~2)、33.4cm(4000株/667m~2)、30cm(4500株/667m~2)、26.7cm(5000株/667m~2)、24.3cm(5500株/667m~2)、22.2cm(6000株/667m~2)的试验。通过产量统计、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验,密度在5000-5500时产量最高,为当地种植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玉米新品种汉玉9号在陕南秦巴山区的高产最适宜种植密度,以汉玉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肥力水平条件下,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探讨种植密度对汉玉9号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汉玉9号的高产最适种植密度,为陕南秦巴山区玉米生产提供高产理论。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汉玉9号产量影响由高到低顺序为:4 000株·667 m~(-2)4 500株·667 m~(-2)3 5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3 000株·667 m~(-2)。玉米新品种汉玉9号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最高产量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最大密度处理(5 000株·667 m~(-2))的产量与最小密度处理(3 000株·667 m~(-2))的产量结果比较表现为增加产量,表明汉玉9号增加种植密度有增加增产量的潜力,4 000株·667 m~(-2)~4 500株·667 m~(-2)密度范围为汉玉9号在陕南秦巴地区高产最适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海拔高度下花生的适宜种植密度,设1.24万株/667m2、1.42万株/667m2、1.66万株/667m2、2万株/667m~2和2.48万株/667m~2 5个种植密度,分别在铜仁市470m、650m和800m~3个海拔高度地区进行海拔与密度对黔花生4号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生生育期相应延长,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花生全生育期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表现为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单株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随密度增加其变化各异;花生产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470m和650m地区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2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19.6kg/667m~2和316.9kg/667m~2,800m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8万株/667m~2,其产量最高,为195.7kg/667m~2。  相似文献   

6.
作物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在陕西子洲的川地上,11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 0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先玉335、大丰30等品种适合667 m~(-2) 4 000株的密度,迪卡159和农大367适合中等密度种植,西多Q1适宜低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44-45
为探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薏苡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米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提供理论,采用三种种植方式4个密度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2株、3株、4株),4个密度(2500窝/667m~2、3000窝/667m~2、3500窝/667m2、4000窝/667m~2);以窝栽3株,密度3500窝的栽培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MC278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生物产量、穗长、穗粒数、穗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单株叶片的干重积累最佳密度为3000-4000株/667m2;5000-6000株/667m2产最高且MC278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9.
响水县常年种植夏玉米12667hm2,是主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试验重点探讨夏播玉米郑单958在本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旨在为以后种植该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比较试验和方差统计分析,郑单958夏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4500株/667m2的产量显著高于5500株/667m2的产量;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均好于55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4500株/667m2的产量好于4000株/667m2和5000株/667m2的产量,相互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结合不同密度对各生育期生长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状况,试验表明郑单958在该地区夏播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辣椒靓优3号标准化种植提供依据,在苗情、肥水管理、农技操作等相同的前提下,设置2 600株/667m~2、2 800株/667m~2、3 000株/667m~2和3 200株/667m~2共4个不同密度,分析辣椒靓优3号植物学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在2 600~3 200株/667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大而增加。4种密度中以3 2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达1 974.2kg/667m~2;以2 600株/667m~2产量最低,为1 589kg/667m~2;除高于2600株/667m~2外,其他3种栽培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产小麦新品种安麦4号是用91鉴191/8403-2-1杂交选育的半冬性新品种,大面积产量达269.9kg/667m^2,最高产量可达370.0kg/667m^2,比CK增产8%-20.3%,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较高(45-50g),有效穗18-30万/667m^2,落黄好,白粒、玻璃质,品质较好,全生育期171-224d,适宜1000-1500m以内海拔区域中下等肥力田种植。  相似文献   

13.
晚熟哈密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伊吾县淖毛湖镇晚熟哈密瓜[1~6]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采用(1)滴灌系统首部设计选型:水源首部采用离心式过滤及网式过滤.施肥罐选择:根据面积大小选用,一般33.33 hm2应选100 L的施肥罐,机井用潜水泵,其流量与扬程均与滴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基本一致;(2)滴灌系统灌水量平均250 m3/667m2,全生育期滴水9次,节水率65.28;;(3)滴施追肥2~3次;(4)膜上行距40~50 cm,株距45~50 cm,株数1 000株/667m2,土地利用率提高25;~30;;(5)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及农药筛选,提出了农药防治方法;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4.
秦通 《北京农业》2011,(36):23-24
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不同的栽培密度关系不大;农艺综合性状以1100株/667m2处理最优;原烟外观质量以1100株/667m2处理的橘黄烟最多;经济性状以1100株/667m2处理最好,平均667m2产值达到2816.05元,分别比1000株/667m2处理区和1200株/667m2处理区增加100.88元和107.95元,产值增长幅度分别为3.58%和3.83%。本研究为烟叶合理密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计裂区试验,以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3日、6月10日)为主区,密度(10 000、11 000、12 000、13 000、14 000穴/667 m)为副区,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濮花36号的主茎高呈增大趋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除主茎高呈增大趋势外,濮花36号的其他农艺性状均呈减小趋势。不同播期、密度处理间百果重、百仁重、出米率、饱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播期处理间单株生产力呈显著差异。播期、密度及二者互作对濮花3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播期和密度的互作下,濮花36号的产量在B3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但与B3M4、B4M2、B5M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濮花36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左右,配套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 000穴/667 m。当播期受到外界影响被推迟时,为减少产量损失,应采用对应的配套密度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玉米杂交种"贵单6号"进行不同密度、不同追施氮量二因素栽培试验,并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贵单6号是一个丰产、稳产型的品种,影响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因密度引起的差异大于施氮量,其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生产上,贵单6号采用栽培密度为3 500~4 000株/667 m2、追施肥量为25 kg/667 m2左右的配套栽培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黔油28号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及密度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子对黔油2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x1(尿素)>x4(密度)>x2(过磷酸钙)>x3(氯化钾),该品种产量达21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尿素40.28~44.34kg/667m2、过磷酸钙61.4~70.68kg/667m2、氯化钾26.34~33.66kg/667m2、密度6 920~7 530株/667m2。  相似文献   

18.
移栽密度和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密度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移栽9 000株.亩-11穴2株处理的单位面积群体产量最高,达到245.93 kg.亩-1,产量较对照5 000 kg.亩-1增加了55.6%;籽粒含油量也最高,达到41.87%。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重量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干物质重量以及品质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