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我们于1986年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回刚出蛰的成对交尾的蒙古光瓢虫(Exochomus mongol Borousky)成虫,用鲜蚧喂养,在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卵、各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研究结果是: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5.9±1.4℃,有效积温K=152.2±13.6日度;Ⅰ—Ⅵ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C_Ⅰ=10.7±1.4℃、K_Ⅰ=103±9.0日度,C_Ⅱ=12.2±2.8℃、K_Ⅱ=38.5±12.0日度,C_Ⅲ=11.7±0.7℃、K_Ⅲ=44.8±6.7日度,C_Ⅵ=15.1±1.8℃、K_Ⅵ=51.9±13.2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15.6±1.5,有效积温K=42.6±8.9日度。 本项研究是在人工饲养模拟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的,与自然条件下相比,多少有些差异,会左右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蒙古光瓢虫以成虫越冬,而且寿命很长,平均寿命为300天,个别的可达一年,本项研究未包括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2.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相似文献   

3.
为适时防治大青叶蝉,预测其各虫期的发育进度,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对该虫的卵、若虫及成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研究.卵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为196.25±10.67日度、8.84±0.94℃;若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为244.67±28.61日度、14.23±0.80℃;成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为87.40±14.58日度、19.67±1.19℃.  相似文献   

4.
1992~1993年,通过室内、外人工饲养,明确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在辽宁省单季稻地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及发育速度、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一代卵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8±3.6日度和11.6±1.9℃;一代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90.0日度和12.9±3.3℃;一代蛹分别为96.9±1.3日度和12.7℃。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甘薯天蛾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温度对甘薯天蛾日Herse convolvuli (L.)生长发育的影响、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年生活史以及幼虫取食量、幼虫体色分化、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幼虫共5龄;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8℃、1龄幼虫20.7℃、2龄幼虫13.6℃、3龄幼虫14.3℃、4龄幼虫13.1℃、5龄幼虫12.9℃、蛹7.8℃,有效积温分别为45.1日.度、11.2日.度、32.7日.度、32.8日.度、36.6日.度、111.3日.度、252.1日.度;每雌产卵量43~665粒,平均276粒;产卵期2~6d,产卵前期2~5d;适宜交配和产卵的温度是23~30℃.由上述结果可知:光照强度是导致幼虫体色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有效积温的测定及其应用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稻二化螟各虫期的起点发育温度,恒温下和田间的有效积温。二化螟卵期的起点发育温度为9.9°±0.5℃;幼虫期的为1.8±1.2℃;蛹期的为10.8°±0.6℃;成虫期雌蛾的为16.2°±0.3℃,雄蛾的为16.1°±0.4℃。二化螟卵期的有效积温,在室内为88.2±2.6日度;在田间,第一代为77.99±6.71日度,第二代为82.92±17.82日度,第三代为92.95±8.5日度。幼虫期的有效积温,在室内为476.5±36.8日度;在田间,第一代为440.5日度;第二代为440.0日度。蛹期在室内为126.9±4.6日度;在田间,第一代为121.8±21.75日度,第二代为131.2±21.42日度。成虫期在室内为79.3±1.4日度(雌)或83.2±3.0日度(雄)。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770.9±44.0日度或774.8±46.9日度。作者就本试验结果应用于发生期预测的方法作了介绍,同时对本文存在问题及今后应注意研究的项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5个不同恒温条件(15℃±1.0℃,20℃±1.0℃,25℃±1.0℃,30℃±1.0℃,35℃±1.0℃)下桨角蚜小蜂生长发育情况,确定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桨角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和40.4日度、10.3℃和86.9日度、7.0℃和78.8日度、9.5℃和230.5日度,并建立历期预测式,得出理论上桨角蚜小蜂一年发生6.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在15,17,21,25,29,33,35℃七种恒温下测定了二化螟各虫期的发育历期,并据此推算其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结果为:卵11.8℃和83.5日·度;1龄幼虫11.6℃和71.7日·度;2龄幼虫10.9℃和92.4日·度,3龄幼虫11.6℃和74.1日·度;4龄幼虫11.3℃和77.2日·度;5龄幼虫10.7℃和86.6日·度,6龄幼虫10.5℃和79.5日·度;全幼虫期9.8℃和567.6日·度;预蛹12.8℃和50.7日·度;蛹10.9℃和118.9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6℃和30.1日·度;全世代(雌)10.7℃和811.5日·度;利用Weibull函数拟合二化螟种群内幼虫个体间发育历期分布,当常态历期为x时,完成发育个体占总个体的比例F(x)可以下式表达: F(x)=1-Exp{-[(x-0.6546)/0.3795]~(3.8526)}  相似文献   

9.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松叶蜂金小蜂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叶蜂金小蜂发育历期的卵期平均为3.97d,幼虫期平均12.74d,蛹期平均7.65d,世代历期为24.36d,成蜂寿命平均12.50d。各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估计区间的卵期为7.13±0.66℃,幼虫期14.27±0.60℃,蛹期16.32±0.60℃。有效积温估计区间的卵期为46.16±8.16日度,幼虫期58.09±7.72日度,蛹期44.91±4.60日度。  相似文献   

11.
牡丹花前温度指标的确定与花期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在恒温条件下用烟蚜饲养黑带食蚜蝇,得到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同时记录不同温度下各发育阶段的死亡情况及蛹重,分析了温度对黑带食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在夜-昼为4-18℃的变动低温下萌发育苗。给予该苗1--3℃不同低温考验,测定其渗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功酶的活性。结果是低温处理的豆苗,外渗电导率低于对照,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功酶活性大于对照。说明大豆苗受低温胁迫,产生了低温锻炼效应,细胞膜稳定性提高,抗冷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美洲斑潜蝇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试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增长参数,分析了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条件为27.5℃~30℃。在适温条件下,美洲斑潜蝇发育快,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种群增长迅速,在其他适宜环境条件的配合下,该害虫极易爆发成灾。  相似文献   

15.
高温条件对菊花杂交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温条件(昼温/夜温:32±2℃/18±2℃)对菊花雌雄配子和杂交有性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对花粉的发育、花粉的寿命、花粉萌发力、母本雌蕊柱头接受花粉的能力以及杂交有性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花粉的发育过程受高温的影响最大,致使刚散出的花粉失去萌发力。本文还讨论了高温条件下菊花不结实的原因以及菊花杂交育种的适宜季节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Fanger热舒适方程以及热舒适评价指标PMV为理论依据,对不同墙体结构、外围护结构面积、室外采暖温度的房间模型中各种不同位置的人体舒适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计算出一定条件下保持人体热舒适所需的室内温度,着重揭示了冬季外围护结构内表面冷辐射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从而为暖通设计人员选择合理的室内采暖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候统计学有关理论,利用福建农学院农业气象站和福建省气象台1987年1,4,7和10月份逐日平均气温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该站短序列气温的订正模式.该模式可将该站短序列气温订正为长时期,也可作为插补方程及应用于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食品加工业中测量食品内部温度的特殊需要,研制成多路温度单片机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单片机技术,选择针状温度传感器,实现多路温度的监控、超温报警及多种显示方式。该系统适用于食品加工、孵化室等温度监控。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大白菜结球初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白菜结球初期叶片光合最适温度为25℃。低温下光合速率(Pn)和表现量子效率(AQY)随叶温升高而增加,超过25℃则随叶温升高而降低。无论温度高低,大白菜叶片的Pn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20~30℃条件下Pn上升幅度较大。大白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随叶温升高而增加,光饱和点在15~2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25℃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高温条件下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家庭常温酸奶发酵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酸奶发酵剂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利用德氏乳杆菌乳亚种AZ19型、棉子糖乳球菌SE1-2型,在风味、活菌数量、酸度变化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制作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棉子糖乳球菌:唾液链球菌的比例为1:4:4的1种新型在常温即可发酵,具有一般酸奶活菌数高,口味柔和,风味纯等特点的混合发酵剂,此发酵剂适合日常家庭酸奶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