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提升油用大豆生产竞争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通过优选亲本、种质创新、建立选择群体及改良选择与培育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66,2014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区域试验产量2 863.4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12.0%;生产试验产量2 625.7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9.4%;油分含量21.87%,蛋白质含量36.52%;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需≥10℃活动积温2 250℃,适宜北方春大豆早熟区种植;该品种2013-2018年累计种植面积49.2万hm~2,纯增产大豆11.07万t,创纯社会效益44 585.7万元。该品种选育与应用对高油大豆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绥中作40是以绥农14为受体,以红丰11为供体回交转育,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8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2-2013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9.2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8.5%;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31.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7%,蛋白质平均含量达38.45%,脂肪平均含量21.88%。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性大豆新品种,以黑农53为母本,以垦鉴豆25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74,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18~20g,油分含量22.23%,蛋白质含量37.59%;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d,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66.6kg/hm~2,较标准品种合丰55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3.3kg/hm~2,较标准品种合丰55增产9.5%,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性品种。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发展高油大豆生产具有技术支撑作用,对同类育种具有指导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绥农49是以绥08-5509为母本,以绥10-750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0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6-2017年特用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67.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7%;201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5.8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5%,蛋白质平均达含量41.24%,脂肪平均含量21.57%。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合农59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在1995-1998年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于1999年以合丰39为母本,合交98-1246(北丰11×ELF)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大豆新品种合农59,201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3d,需≥10℃活动积温2 205.8℃,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7.0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0.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1.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2.5%;蛋白质含量39.87%,脂肪含量20.64%;中抗灰斑病、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和中抗花叶病毒病SMVⅢ号株系;适宜北方春大豆早熟区种植;2010-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33.56万hm2,生产商品大豆8.6亿kg,创产值效益38.4亿元;增产大豆0.96亿kg,创社会效益4.3亿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合农64是2003年以美国品种HOBBIT为母本,九丰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1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5d,需≥10℃活动积温2 350℃,在黑龙江省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油分含量21.90%,蛋白质含量38.28%,为油用型品种;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新大豆种质和探讨育种技术的有效性,此研究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绥农14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配制组合杂交选育成了绥农29。该品种油分含量21.28%,蛋白质含量41.92%,2006年-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53.7kg,比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12.4%。2008年大豆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34.7kg,比对照品种合丰45增产10.3%。中抗灰斑病,200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绥农29既是蛋脂双高、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李海慧  王旺华  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3-7093,7212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嘉豆1号的推广及在今后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介绍嘉豆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探讨其增产潜力。[结果]嘉豆1号是以东农42为母本,以益嘉97-1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9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3%;蛋白质含量43.22%,脂肪含量19.88%,蛋白和脂肪含量之和63.10%。[结论]嘉豆1号是一个适应性广,蛋白、脂肪含量均较高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8 d,需活动积温2 400℃。2012年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优良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及筛选优异育种中间材料,选育和推广北方春中早熟区组高油大豆新品种,采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亲本优良基因进行聚合累加,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和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与病害鉴定技术,创新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合丰53’,该品种油分含量21.94%,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3036.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3.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9%.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大豆新品种蒙01-3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方法]蒙01-3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10~2011年蒙01-38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8.8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32%,表现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66 cm,单株有效荚数30.9个,单株粒数65.7粒,百粒重20.1 g,子粒蛋白质含量43.86%,脂肪含量21.17%,蛋脂合计65.03%。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01-38是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131.25 kg · hm -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964.75 kg · hm -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食用大豆品种,采用简单回交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以‘黑农43’为母本,与(‘黑农54’ב黑农43’)F1为父本,育成了既高蛋白又高产的新品种‘合农78’,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3 g,蛋白质含量41.75%,油分含量20.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26.8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09.1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11.5%;中抗SCSH,抗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20天,需≥10℃活动积温2450℃,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省外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以该品种为核心,集成了高产与提质保优栽培技术。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发展食用大豆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也为食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