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正>梣天牛又名十六星直脊天牛、脊天牛、木岑直脊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一种以椴树为主要为害对象的蛀干害虫。寄主植物有椴属、木岑属和柳属,在我省分布量较大,危害程度很高。一、梣天牛的生长特性梣天牛幼虫危害椴树主干,成虫危害椴树叶柄,以老龄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即危害椴树活  相似文献   

2.
对麻点豹天牛幼虫、蛹的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表明:麻点豹天牛在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该虫在树干中生活的历期占一生中的90%以上。通过对在树干中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一系列体色变化和蜕皮过程的观察,测定出幼虫的虫龄为11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3℃,有效积温为328.95℃。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张掖市各县区廊坊杨的虫株率、刻槽数量、槽内幼虫及虫卵量的多年调查发现,廊坊杨对黄斑星天牛有抗性;通过对树干解剖观察,进一步探讨了由于黄斑星天牛成虫产卵、幼虫孵化与廊坊杨生长速率形成了物理抗性,导致黄斑星天牛卵与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的抗虫机制。  相似文献   

4.
云杉小黑天牛有效积温和发生期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时防治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提供科学依据,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对该虫的卵、蛹的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成虫和初孵幼虫的发生期测报进行了研究。云杉小黑天牛蛹的有效积温为11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9.0℃;卵的有效积温为66.9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1.5℃。利用历期法、有效积温法对成虫、初孵幼虫发生期予测,其结果与实际调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5.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是蛀干性害虫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通过在云斑天牛幼虫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将花绒寄甲卵卡钉放在核桃受害木段上,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 %,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除寄生外,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其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筛选松褐天牛适宜的寄主植物和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自然条件下,用马尾松、湿地松和雪松等3种寄主植物分别笼养24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记录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刻槽数和产卵量;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75%和避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卵孵化历期、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雌性成虫寿命、每雌刻槽数、每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产卵前期、孵化历期均不显著(P0.05)。松褐天牛取食马尾松的雌性成虫寿命最长(63.13 d)、每雌平均刻槽数最多(150.17个)、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108.83粒)、卵孵化率最高(87.36%)和每雌子代幼虫数量最多(95.05头)。[结论]在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时,马尾松最有利于松褐天牛繁殖。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黔北地区核桃林内,根据云斑天牛的生长环境及发育特点分卵期、低龄幼虫及核桃树皮下危害期、大龄幼虫及核桃树蛀干危害期、成虫期,对核桃树云斑天牛的天敌进行观察收集。解剖并收集受害解剖木段中的各种昆虫,统计各种昆虫的数量,对云斑天牛的致死、致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天牛幼虫天敌共计13种,包括花绒寄甲、寄生蜂、阎甲及四斑露尾甲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以及蜘蛛、蜈蚣、白蛆、蛞蝓及啄木鸟等其他天敌。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卵:C=10.2±0.92℃,K=250.3±15.2日度;1龄幼虫:C=11.7±0.93℃,K=157.8±10.5日度;2龄幼虫:C=11.4±0.84℃,K=232.0±3.4日度;蛹:C=13.9±2.0℃,K=182.6±11.4日度。以此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钻蛀期进行了预测,为防治适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市内房山区和大兴区道路两旁受危害的旱柳释放花绒寄甲卵,40多天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年释放卵卡对天牛幼虫致死率最高达到 79.17%;取回受害枝做树木解析,调查受害木虫口减少量最高为 100%。当年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控制效果明显,且逐年累计释放花绒寄甲能够有效地控制天牛幼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两种椴树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糠椴、蒙椴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椴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糠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蒙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髓射线与皮层交界处、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易生根树种。愈伤生根为两种椴树的主要生根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椴树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笔者以种源地不同的椴树属7个不同树种(糠椴、紫椴、欧椴、欧椴大叶椴、欧洲小叶椴、银毛椴、小叶椴)的1年生枝条为材料,以2年生紫椴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劈接、芽接2种嫁接方法,对椴树属植物的嫁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不同,与砧木的亲和力也不同,导致各树种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欧洲大叶椴、欧洲小叶椴、小叶椴、紫椴、糠椴、银毛椴、欧椴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3.30%、75.75%、81.25%、62.10%、62.11%、62.50%、65.80%。2种嫁接方法成活率也各不相同,芽接成活率在50.00%以上,劈接成活率因接穗不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宁夏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宁夏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自然种群很少,主要有花绒穴甲寄生天牛的老熟幼虫、蛹、成虫,柿树螟蛾捕食天牛卵,寄生蝇、虱蝇类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姬小蜂寄生天牛蛹.花绒穴甲是大型杨树天牛最有价值的优势天敌种,在宁夏很多地区有少量发现.该虫自然扩散能力弱,分布狭窄,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寄生率较高,其它昆虫偶尔发现有寄生和捕食现象,但数量极少.  相似文献   

14.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冬季,在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斑羚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紫椴、蒙古柞、苔草是斑羚冬季的主要食物。其中杨为10.2%,紫椴为14.3%,蒙古柞为14.9%,苔草为15.0%。斑羚在冬季食红松、云杉、冷杉较少(1%、0.7%、1.7%)。根据斑羚食用的植物粗蛋白和粗脂肪分析,表明斑羚能选择高蛋白高脂肪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寄主空间生态位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和分析了柳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虫孔密度、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和取食胸径11-21 cm的柳树,危害部位集中在1 m以下和2 m以上,受害木胸径在5 cm以上。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郭新荣光肩星天牛寄主空间生态位选择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中药材丹皮、泽泻及其混和物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影响和体内淀粉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丹皮处理组幼虫的日均增长量为负值,与其余各处理组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混和物处理组幼虫本内淀粉酶活性与庆皮处理组、泽泻处理组和面粉处理组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丹皮物质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秀明显抑制作用;丹皮、泽泻两种中药材均对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有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药材对  相似文献   

18.
以糠椴、蒙椴、紫椴为砧木,采用插皮接、切接、劈接、带木质部芽接和T字型芽接五种方法嫁接金叶椴树(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得出:三种砧木与大叶美洲椴、锥形银椴的亲和力都很强,平均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五种嫁接方法除了劈接成活率较低,其它方法均在85%以上。且插皮接、切接、带木质部芽接、T字形芽接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蒙古栎实壳富含多酚、黄酮等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等功能。为了深度开发蒙古栎资源,获得抗氧化活性高且高效的制备方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这4种方法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和可溶性糖物质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官能团变化的影响。  结果  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提取效果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酶解法对蒙古栎实壳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最好,每100 g蒙古栎实壳的等量总酚含量高达(1.090 ± 0.570) g,FTIR显示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在3 401、1 039 cm?1 处的吸收峰强度最大,分别为酚类物质特征基团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黄酮类物质特征基团C?O?C的伸缩振动。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当提取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80 g/L时,·OH清除率高达98.55%,高于VC的清除率(82.03%)。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类物质起主要抗氧化作用。  结论  对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发现酶解法提取物的活性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高。因此,酶解法是从蒙古栎实壳中提取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且酶解法提取操作简便、成本低,可用于蒙古栎实壳活性物质的制备和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本研究结果为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提取技术的选择及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从罹病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刻槽中分离的菌株BH-1的16S rDNA系统发育及该菌株杀虫特性。[方法]常规细菌鉴定,将BH-1接种健康天牛后观察杀虫效果并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用1010cfu/ml BH-1菌液接种2龄天牛幼虫8 d后致死率达72.7%。BH-1与GenBank收录的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5%,同时结合细菌的部分常规鉴定结果,鉴定出BH-1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结论]BH-1的发现为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