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初步揭示了桑树夏伐前桑蓟马田间发生的基本规律。早春越冬成虫迁入桑园为害和产卵的早迟,受气温及桑枝萌芽发叶时间的制约。在相同年份,靠近越冬虫源的桑园,一代发生量较多。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枝上部的嫩梢叶上,尤以芯叶及其以下5片叶的虫量为集中。虫量较多的叶位,又随虫龄和虫态的发育而上移。桑株摘芯和采叶这一措施,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代桑蓟马的发生量。夏伐后,春伐桑和新植桑园是一代桑蓟马成虫迁集的重要基地,又是三代的重要虫源田。  相似文献   

2.
陈德春 《蚕学通讯》2007,27(3):37-38
2007年春季,我县有70%以上的桑园不同程度的遭受桑蓟马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桑叶质量和产量,造成一些桑叶不能喂蚕,以至出现倒蚕现象,在我县桑园春季大面积发生桑蓟马暴发成灾尚属首次.对此,笔者对其发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桑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桑树叶部害虫。桑蓟马在我场一年发生10代,从早春到入冬前均为害桑叶。早春桑芽一开叶就以成虫,若虫为害桑叶,被害轻者,叶背出现零星褐色小点,降低叶质,影响桑叶生长。被害重者,叶背出现无数褐色小凹点斑,桑叶失水,中下部叶片提前硬化,中上部嫩叶卷缩,叶质低劣,不能养蚕。1988、1989两年我场625亩桑园中有500亩被害,特别严重的有390亩。据  相似文献   

4.
夏伐桑园桑蓟马的种群变化调查及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冰  曲都  陈继久 《四川蚕业》2011,39(3):25-27
<正>桑蓟马在我省桑园普遍发生,为提高其防治效果,特别是加强夏伐桑园的防治,笔者于2008年对其种群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防治方法介绍于后。1夏伐前桑蓟马的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  相似文献   

5.
选择云南省蒙自、陆良、楚雄、祥云、鹤庆、保山6个县(市)坝区桑园为试验点,调查各试验点桑园主要害虫桑红蜘蛛、桑蓟马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因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区域的各试验点微观气候环境不同,以及桑园栽植的桑树品种不同,2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和消长规律存在差异;春、夏、秋季干旱或短时期少雨、无雨,均会导致2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加剧。根据各试验点的调查结果建议:正常年份蒙自、陆良坝区桑园应同时防治桑红蜘蛛和桑蓟马,保山、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红蜘蛛为主,鹤庆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蓟马为主;春夏之交、夏末初秋各试验点桑园害虫的发生进入高峰期,当田间调查虫情指数为15.0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控制害虫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6.
微型昆虫桑蓟马在60年代是次要的桑叶害虫,但是从70年代初期,桑蓟马为害逐步加剧,70年代中期至今,在全市广大蚕区己上升为主要桑叶害虫即酿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凡受桑蓟马为害严重的桑园,夏秋蚕饲养就困难,蚕茧就不能丰收.所以近年来,把桑蓟马列入桑园主要害虫来防治.防治桑蓟马的阈值,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亩虫量最少在百万只以上.作为防治标准的起点如果桑蓟马亩虫量很少就进行防  相似文献   

7.
桑园虫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多端,桑园抛荒失管日趋增多,桑园害虫发生面广、量大、种类多,为害严重。主要害虫有桑尺蠖、桑毛虫、桑象虫、野蚕、桑叶螨、桑蓟马、天牛等。从发生量看,这几年害虫属于偏重发生,并且各种害虫发生世代重叠较严重,发生为害时间提早,  相似文献   

8.
桑蓟马在本省各地桑园分布普运,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常在夏秋季为害成灾。可是,1996年春期,桑蓟马一反常态,严重地危害了我市富仁镇、石道镇一带桑园。4月20日嫩枝才放叶三片,4月用日富仁范二村的桑园就发现了桑蓟马危害,据4月23日调查,湖桑87品种、桐乡青等品种,受桑莉马危害最多的达203只/株。一、春用桑前马发生为害的王要原因①桑园失管严重,桑园不施肥、不治虫、不间作绿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病虫害的加剧出现。②茧价下跌、农药涨价,肥料成本提高,造成蚕农失去管理信心。③草荒严重,杂草丛生,病、虫害发生蔓延,不加…  相似文献   

9.
<正> 全年多次条桑收获,是以春伐桑和夏伐桑搭配来实现的,通常采用桑园划区分片春伐和夏伐。春、夏分片伐条(简称片伐)的地面漏光较多,光能利用效率低。1983—1985年,采用在同一块桑园中隔行春、夏轮伐(简称轮伐)进行条桑收获试验。结果证明,隔行春、夏轮伐法,比分片春伐、夏伐收获法叶面积增加,叶面积持续期延长,漏光减少,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桑叶产量高,轮伐区春叶单株增产40%,全年每亩增产14%。  相似文献   

10.
杂交桑专用桑园全年草本栽培,经在山东省高密市5年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杂交桑全年草本栽培(根刈)简单易行:春、夏、秋3季蚕的壮蚕期,用镰根刈,实行全年条桑育。这种根刈法,较杂交桑普通收获法年增产桑叶14·5%,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38·18%;较选792桑园增产30·2%,5龄期收获桑叶用工节省60·48%。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桑树基因组计划与桑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林木,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桑树产业的开发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桑树的基础研究是实现桑树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桑树DNA分子标记、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研究3个方面概述了桑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明桑树基因组研究的意义,并以桑树蛋白质合成代谢、次生物质合成代谢以及优势性状的分子机制为例,阐述桑树功能基因组实施的关键问题,探讨桑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用氟乐灵和精稳杀得或高效盖草能进行桑苗圃除草,用草甘磷和乙草胺混合进行桑园除草,可有效地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市桑园鳞翅目害虫发生普遍,蚕区农民虽进行了预防和防治,但效果不很理想.危害桑园的鳞翅目害虫中,桑尺蠖是吃食桑叶,与蚕争叶的主要害虫之一.2002年晚秋蚕期我市三界的府山村部分地块桑园,因桑尺蠖等虫暴发成灾,造成粒茧无收;金庭镇观下村也曾遭受猖獗的虫情泛滥而使全村165张晚秋蚕种无叶可摘,逼使倒蚕,造成蚕茧几乎无收.据不完全统计,因桑园害虫夺叶而造成蚕茧损失的,年平均每张蚕种达7~15 kg.多年来在调查观察及防治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桑尺蠖在桑树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调查及防治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就桑蛀虫不同危害程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桑蛀虫被害株不同危害程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极大,应认真做好桑蛀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大桑蛀虫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果桑品种的桑椹酿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果桑品种的选育研究,采用17个果桑品种的桑椹进行了酿酒试验,分析了桑椹原汁和成酒的理化指标。不同品种桑椹原汁的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原汁糖度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糖酸比值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51、粤椹36和粤椹74;花青素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74、粤椹34、粤椹19。将各品种桑椹榨汁后添加15%蔗糖发酵,发酵后各品种桑椹酒的残糖含量为0.00~1.20 g/L;总酸质量分数比发酵前下降12.5%~26.2%;花青素含量大幅度降低,损失率为71.4%~87.5%;乙醇体积分数为8.0%~10.9%,达10%以上的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粤椹74和粤椹6;高级醇含量为0.24~0.52 g/L;总挥发酯含量为0.050~0.131 g/L;甘油质量分数为1.19%~1.64%。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初步筛选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作为较适宜酿酒品种,其中以粤椹74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若干新桑品种对桑疫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疫病(黑枯型,下同)又称烂头病,是桑树主要传染性病害之一,细菌通过气孔及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叶部呈油渍状斑点,后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褐斑,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退绿变黃而脱落,新梢变黑,枝条上出现黑色点线状条斑,有的病斑可延伸到  相似文献   

17.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调查15个桑品种对桑椹菌核病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15个桑品种基于相对抗病指数的田间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9个品种对桑椹菌核病表现为高抗,其中叶用桑品种剑持的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95;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它们是红果1号、试2号、嘉陵30号,抗病指数在0.62~0.79之间;有2个品种表现为中感,它们是红果3号、红果2号,抗病指数分别为0.29、0.27;粤椹大十表现为感病,抗病指数为0,病果率达到80.3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溯了部分供试桑品种的亲本来源及抗病能力.初步的试验调查结果可为果桑种植品种选择及抗病种质材料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桑叶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伟强 《广东蚕业》2003,37(2):43-44
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约占地上部的64%,是养蚕的主食料。近年来,随着对桑叶研究的加深,对桑叶的其它利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发现桑叶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桑叶的营养成份,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类、胡萝卜素、叶酸、VB1、VB2、VC等:含有钙、镁、磷、铁、锌、钠、铜等营养元素;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15种为体所需)。据测定,桑叶的粗蛋白含量占总干物质的23%,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幼龄桑园间作杂交桑的栽培技术,调查了全年各季的产叶量及有关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建立桑园,第二年的产叶量达39881kg/ha,比对照桑园增产34.38%,是实现新桑园快速丰产、迅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产叶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同时影响桑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