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又名桑臣、桑耳、桑黄菇,药用名称为桑黄,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1]。鲍氏层孔菌是一种具有强抗癌作用的高等真菌,其效果高于灵芝、猪苓等已应用的真菌抗癌制剂,为我国23种最有发展前景的药用真菌之一。其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2.
郭照辉  刘红 《南方园艺》2013,24(4):54-56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介绍了桑黄菌的形态特征、药理效果、栽培技术,为桑黄子实体规范化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部地区,是一种木腐菌.通过对该菌的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分布范围、寄主树木、药用价值和栽培情况进行概述,并对该菌与其它称为"桑黄"的药用真菌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野生桑黄菌人工栽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药用真菌,市场开发前景看好,通过两年来的人工栽培试验证明,桑黄菌是可以人工栽培的,能正常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桑黄是一种珍稀类的多功能药用真菌。结合桑黄袋料栽培管理的实际经验,从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接种、菌袋培养、出黄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简要介绍桑黄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桑黄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癌最好的真菌,需求剧增,价格昂贵,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桑黄菌的药用机理及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供试菌株朝鲜桑黄(Phellinus linteus)、韩国桑黄(Phellinus linteus)、中国桑黄(Phellinus baumii)、中国桑黄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和斜生褐孔菌(Phaeoponus obliquus)的rDNA ITS区域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BLAST分析比对后,认为中国的药用真菌鲍氏针层孔菌(桑黄)与朝鲜桑黄、韩国桑黄是同一物种,即鲍氏针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baumii),而火木针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是另一种桑黄。  相似文献   

8.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针层孔菌属,是大型珍稀药用真菌。针层孔菌是多孔菌中一个大属,全球共有描述的分类单位250余个,我国到目前共发现62种。桑黄学名、俗名或别名较多,目前有关桑黄的报道资料中就出现了几种学名,如:鲍氏层孔菌、裂蹄针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亦有称火木层孔菌、针层孔菌;还有称桑臣、桑耳、桑黄菇、胡孙眼等,叫法不一。  相似文献   

9.
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桑黄菌属于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据《药性论》记载:桑黄性甘平、无毒、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近年来,随着桑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报道,桑黄的用量日益加大,特别是韩、日对我国野生资源掠夺式的收购,野生桑黄资源的储备越来越少。随着人们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桑黄抗肿瘤保健品将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解决上述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满足医药对桑黄的需求,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0.
桑黄,又名鲍氏木层乳菌,是一种滋补强体、扶正固本的名贵药用菌,所含多糖体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强抗癌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肿癌功能,是已知高等真菌中抗癌疗效最好的菌类,抗癌机理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桑黄作为一种名贵药用菌由于含有桑黄多糖、落叶松覃酸、三萜酸、芳香酸,对治疗血崩、血淋、盗汗等效果显著,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桑黄的需求越来越大,野生桑黄资源逐渐枯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开发桑黄有利地保护桑黄的菌种资源,同时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有效载体,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民、下岗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桑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介绍了桑黄的药用功能、深层发酵、桑黄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以及桑黄多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桑黄功效成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俊哲  刘华 《食用菌》2008,30(5):1-2
桑黄(Phellinus)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针层孔菌属真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最早的药用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现代研究表明,桑黄含有多糖、黑色素、过氧化酶、麦角甾醇、芳樟醇、三萜酸、脂肪酸类、芳香酸、原儿茶醛、丁香酸、咖啡酸、柚皮素、樱花亭、香豆素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其子实体中的多糖类成分。  相似文献   

13.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液体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分相对简单的1号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pH值以6.50为宜或采用自然pH,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60%-65%为宜,一级种菌龄以7d为宜,还可以向摇瓶中添加玻璃殊等使菌丝分散,促进菌丝断裂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吴声华 《食药用菌》2012,(3):177-179
传奇而珍贵的药用真菌桑黄2 000多年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它具有高度的抗肿瘤特性,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和韩国用于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由于外观似桑黄的多孔菌较多而难以分辨,关于桑黄的学名业界一直存有争议。从各地取得相关标本,分析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核糖序列,作出桑黄相关种类的界定,最终确定真正的桑黄是以往未曾发表过的世界新种:Inonotus sanghuang。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5)
<正>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又称桑耳、桑臣、桑黄菇,为药用真菌。桑黄子实体硬木栓质,无柄、近蹄形,直径6~15 cm,灰褐色至褐黑色,具放射状及环状沟,多形成明显的深裂纹。1生长条件桑黄生理生态条件与灵芝基本相似,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如下。1.1营养桑黄既是腐生菌,也属于兼性寄生菌,其营养以  相似文献   

16.
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树桑黄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以及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须氨基酸中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中都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桑树桑黄发酵菌粉多糖、黄酮含量均高于子实体。桑树桑黄发酵菌粉黄酮含量为3.97%,多糖含量为12.8%;子实体黄酮含量为0.1%,多糖含量为4.76%。  相似文献   

17.
桑黄菌开发前景看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农 《西北园艺》2003,(7):45-45
桑黄菌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治癌疗效明显的菌种(巴西蘑菇即姬松茸与其疗效相近)。日本及韩国开发利用最早,并已开始人工栽培,批量生产。吉林省延吉市凭借独有的地理优势,现已开发出  相似文献   

18.
滲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子坪  李娜  贺建东 《食用菌》2009,31(5):25-26
用6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研究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用不同的酶解渗透压稳定剂,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分离产量差异很大,体积形态也有差异。酶解和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对桑黄菌原生质体的再生有显著影响,甘露醇为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时再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伴生分蘖洋葱对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蘖洋葱和番茄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伴生分蘖洋葱对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番茄单作相比,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在纲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提高了具有有益潜力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的相对丰度;在目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提高了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和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小囊菌目(Microascales)、散囊菌目(Onygen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的相对丰度;在科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Blrii41和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和爪甲团囊菌科(Onygenaceae)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分蘖洋葱伴生处理显著降低了具有致病潜力的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Kernia和Wardomyces的相对丰度;但是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卢尚杰  李喜范 《食用菌》2009,31(4):43-44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Quel,是目前发现的抗癌效率最高的药用真菌之一。在我国野生桑黄主产于长白山区,辽宁省的东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在杨、柳、桦、柞、山楂、暴马丁香等阔叶树的树桩、树干或倒木上。笔者自2005年以来引进韩国桑黄菌进行段木人工栽培试验,所得子实体形态特征与野生者基本相同。现就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