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云南澜沧江上游原生植被种类及特点,通过对里底水电站的景观现状分析,总结出水电站景观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提出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绿化和植被恢复的设计要点,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恢复方式等进行景观生态修复,在达到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视觉景观效果和持续发展要求,为我国景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副作用少、景观效果好等优点,正日益受到重视。而水生植物作为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本文从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入手,阐述了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的修复机理及其应用方式,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老青山"五采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工程防护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构建老青山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修复设计理念与方法,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分区,分别选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绿化模式、浇灌方式等进行生态修复,包括场地治理、植被修复和管理利用等设计方法和内容,并重点阐述植被修复设计中的纯植被修复区、坝体植被修复区、坝顶填土植被修复区、边坡治理植被修复区、园林景观绿化区等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工程措施、具体植物配植模式及给水设计方法。在力求达到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草场边界纠纷是近年来牧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它关系牧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牧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草场边界纠纷问题。草场之争的财产特征以及纠纷矛盾的复杂性。纠纷涉及的社会性和所蕴涵的政治问题是草场边界纠纷的特殊性表现,是其本质特征。希望有关部门在面对草场边界纠纷问题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场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措施及效益分析张立华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为例,对草场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措施及效益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草场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针对风沙干旱的气候特征和沙地立地条件,结合农村经济对畜牧业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敖汉旗开始营建草场防...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生态草建设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围栏封育重在栏内的建设;“三化”草场盐碱含量不同,宜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以土定草,科学种植,提高经济效益;盐碱地栽植灌木不宜过多,应与生物围栏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风景园林视角,通过现场调研、部门会谈、数据统计、野外观测,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从千岛湖功能转换和水源保护需求出发,剖析千岛湖所面临的库区人地矛盾、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系统脆弱、水岸环境破坏等问题;从政策管理、生态恢复、景观提升3个层面探索消落带景观生态修复方法,助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具体对策为:通过确权划界、退耕还湿等措施推动消落带景观生态修复;通过水位划分、植被筛选、技术辅助等经验推广生态修复;通过湖岸美化、绿植修复等方法美化滨水岸线。  相似文献   

8.
禁牧指长期禁止放牧利用活动,是一种对草地施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的措施。一般是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或具有特殊利用方式(如割草场)的草场进行禁牧[1]。文章通过实地监测数据结合MODIS数据,基于3S技术手段,对乌拉盖2015年和2020年度的草原生态变化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探究实施禁牧后乌拉盖开发区自2015-2020年草原生态修复效果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9.
从景观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及乡土植被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使修复后的山体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更具观赏价值,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总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北方地区各种类型山体修复治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了北方地区常用的两种修复方式和四种修复技术,分析了北方山体植物的群落分布特征,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内山体景观生态修复工程应用技术为例,提出北京地区山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原则和建议,并对几种修复技术进行了对比,认为应结合各类修复点生态景观效果的要求,以及经济和施工技术的难度,针对特定环境选择更加合理、生态、景观价值更优的修复技术,力求为北京城市周边类似破损山体的修复治理和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需要以工程治理辅助生态治理手段。工程治理包括控制外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内源污染、投加化学试剂、以及人工湿地、引水冲污等;生态措施的核心是建立水生植被,即因地、因时制宜地恢复和重建水生植物群落;通过生物控制控制藻类生物量;进行沿岸带生态建设,恢复湖滨湿地和湖岸绿化等。在构建水生态系统的同时,还应进行湖泊的景观生态规划,合理开发湖泊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探讨海岸线生态修复机制下的景观策略.以广东江门市台山海宴镇海岸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Phoenics等工具,模拟场地内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强度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基于自然灾害影响的海岸线生态修复景观策略—海防景观一体化,包括4种模式:多重生态防护体系(离岸潜水坝...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沙化草地在围栏禁牧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变化特征,研究对象为:未修复沙化草地、围栏禁牧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5年、10年的沙化草地,研究其不同围栏禁牧时间沙化草地0~40 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的变化.其结果表明,随着围栏禁牧时间的增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增加,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包括自然保护地内废弃的矿山、石场、泥口和裸露的道路边坡等。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的现状,分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并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针对边坡、土壤、水环境、植被和景观等修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地破损山地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是有效遏制草原退化、快速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特点的研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设管理解决方案,提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全过程建设管理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5.
森林景观恢复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和采用的生态恢复理念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由于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的认识,经常有人将其等同于森林恢复、恢复大面积森林、生态恢复等。国内外的案例表明,未能遵循森林景观恢复的应用原则甚至经常导致相关恢复项目的重大缺陷或失败。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森林景观恢复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原则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和探究。文中介绍了森林景观恢复具有过程性、致力于恢复生态完整性、谋求增进人类福祉和在景观尺度上实施4个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并详细阐释了森林景观恢复的8个应用原则,即注重景观、恢复生态功能、多重效益并重、多种技术措施平衡、相关利益方参与、因地制宜、避免减少天然林、循序渐进。通过对上述特征和原则的分析和探究,期望对我国森林景观恢复的相关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森林景观恢复理念在实践中的科学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支持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政策作为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方向指导,在林草业民营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建设的动力不足,缺乏政策保障。文中通过对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形势的分析,从多方面提出培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市场主体以及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议,包括构建公平环境、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投融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支持、落实法律支持,以期畅通沟通渠道,吸引民营经济参与林草业生态修复保护,促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湿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恢复及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湿地生态建设应加入生态廊道建设理念并注重生态修复和近自然的管理模式,根据湿地不同的立地条件推荐了可使用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时空替代法,即在立地条件一致或相近的条件下,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选择不同地点上不同治理年限的流动沙地来代替同一生长地点上的不同恢复年限的流动沙地。以若尔盖县高寒沙地示范区内未治理流动沙地、生态恢复年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的高寒沙地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高寒流动沙地与草地土壤颗粒含量差异明显,随着治理时间的递增,流动沙地土壤黏粒、粉砂等细颗粒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逐渐演变为表层较下层细,可能是受植被恢复地表植被影响所致,通过10年的沙化治理,流动沙地的土壤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从本试验看出土过程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防大于治。因此,应继续加强对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荒漠化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园林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特别要重视退耕还林(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森林资源退化、草场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沙(石)漠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了西部国土安全问题,探讨了几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