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比例尿素和缓释肥深施对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探明深施肥条件下促进水稻生长的尿素和缓释肥的最佳比例。试验以杂交水稻青香优19香和常规水稻象牙香占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分别是:T1,尿素和缓释肥按1∶1(按含氮量计,下同)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施肥深度6 cm;T2,尿素和缓释肥按1∶2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T3,尿素和缓释肥按2∶1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T4,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不施肥。所有施肥处理氮肥(纯N)用量均为150 kg/hm2。结果表明,青香优19香T2处理产量比T1、T3和T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9.47%、43.49%和73.56%;相比其他处理,T2处理的青香优19香和象牙香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片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但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尿素和缓释肥按照1∶2比例深施是一种较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2.
索引     
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热研4号王草的三要素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热研4号王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热研4号王草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氮、磷、钾肥增产的主次顺序为P>K>N;热研4号王草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尿素399.08 kg/hm2,钙镁磷肥224.40 kg/hm2,氯化钾60.38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385.0 t/hm2,其最佳施肥配比为W(N)︰W(P2O5)︰W(K2O)=5.07:1.12:1;热研4号王草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尿素413.1 kg/hm2,钙镁磷肥207.9 kg/hm2,氯化钾156.1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5 634元/hm2,此时产量为384.90 t/hm2,三要素配比为W(N)︰W(P2O5)︰W(K2O)=6.33︰1.25︰1。  相似文献   

3.
为达到环保及降低施肥次数的目的,本试验设计了3个基施缓释肥与尿素处理(3个氮素水平:N1,纯氮300.0 kg/hm2;N3,纯氮345.0 kg/hm2;N4,纯氮390.0 kg/hm2),以常规施肥(N2,纯氮337.5 kg/hm2)作为对照,探究不同氮素水平的缓释肥与尿素基施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稻分蘖后期,N2(常规施肥)处理下水稻的分蘖能力达到最大,其次是N3处理,水稻高峰苗也是在常规施肥下达到最高,高峰苗的总体变化趋势为N2>N1>N3>N4。水稻的株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N2—N3处理可使水稻株高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产量结构看,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在N2...  相似文献   

4.
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优14为材料,研究了秸秆与缓释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到13.4%~17.8%。秸秆与缓释肥配施能明显提高秸秆生物量、籽粒及秸秆含氮量,将氮素吸收利用率从28.7%~40.2%(常规施肥处理)提高到71.6%~77.6%。缓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秸秆与缓释肥配施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减少人力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湘南双季稻适宜氮肥运筹方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株两优819、晚稻品种盛泰优018和H优518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湘南双季稻氮素吸收、转运与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其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7︰2︰1(N1)、6︰3︰1(N2)、5︰4︰1(N3)。结果表明:(1)早、晚稻N2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其平均双季总产量较后两者分别提高11.86%和5.24%,增产的原因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2)各品种全株、穗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N2>N3>N1;(3)各品种各处理成熟期氮素分配系数均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各品种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与转运率及其对穗部贡献率均表现为N2>N3>N1;(4)处理间在氮素利用效率这一指标上的差异不大,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表现N2>N3>N1,氮生理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以N2和N3处理较大。氮肥运筹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N2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偏生产力、氮生理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是湘南双季稻较理想的氮肥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树脂包膜缓释肥在稻茬冬小麦生产上的高效施肥方式,以含氮45%树脂包膜缓释肥(PCU)和含氮46.3%普通尿素(U)设计五种施肥模式:100%PCU全部基施(M1);60%PCU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2);60%PCU基施,40%PCU返青期追施(M3);30%PCU与30%U基施,20%PCU与20%U返青期追施(M4);常规尿素施肥模式(全部为尿素,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0%∶10%∶20%∶20%)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茬冬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PCU施肥模式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M3和M4模式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分别较对照增产15.11%和17.44%,增产的原因主要在于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M3和M4模式的茎蘖成穗率分别较对照高4.15%和3.88%,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25.86%和25.91%,LAI在开花期和乳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更有利于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促进籽粒充实。M3和M4模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以M4模式成本较低,净效益最高,达12 223.99元·hm~(-2),分别比对照和M3模式高29.05%和6.58%。故生产上推荐30%树脂包膜缓释肥与30%尿素基施、20%树脂包膜缓释肥与20%尿素返青期追施的施肥模式,此模式有利于构建适宜群体、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产量、降低人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穴4株(A1)、5株(A2)、6株(A3)和7株(A4)4个水平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B1)、30 cm×12 cm(B2)、30 cm×14 cm(B3)和30 cm×16 cm(B4)4个水平,分析不同密度下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穴株数条件下,A3处理显著增加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蜡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产量,且产量较其它处理增幅2.34%~10.87%。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随穴株距增加而降低。穴株数与穴株距交互作用下,各处理组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或显著互作效应,以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处理组合(A3B1)效果最佳,产量达9 291.25 kg·hm-2。在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产量与抽穗期茎鞘干重、叶片干重、生物产量和成熟期每平方米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蜡熟期茎鞘干重、单株粒重、每平方米基本苗数和株高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A3B1)处理组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龙粳31高产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稳定性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玉米增产增效效应,采用田间试验,设5种处理,CK(不施肥)、NPK(习惯施肥)、80%C(80%缓释肥)、60%C+20%Ub(60%缓释肥+20%尿素基肥)和60%C+20%Ut(60%缓释肥+20%尿素追肥)。结果表明,60%C+20%Ut处理能够增加有效行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达10256 kg/hm2。各处理玉米整株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氮>钾>磷,玉米养分积累量以玉米子粒和叶的氮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3.87、106.76 kg/hm2;玉米茎对K的积累量最多,以60%C+20%U处理最高,为83.75 kg/hm2;60%C+20%Ub和60%C+20%Ut处理均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在经济效益上,60%C+20%Ut处理的纯收入最高。综上,在贵州黄壤区氮肥减量20%下的缓释肥和尿素配施更能促进玉米高产,达到减氮增产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高原地区机插籼稻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的最佳比例,以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施氮量为150kg/hm~2和105 kg/hm~2水平下,研究了4种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10∶0,7∶3,5∶5,3∶7)对机插籼稻产量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水稻产量由高到低为5∶510∶07∶33∶7。在相同比例下增加施氮量可以增加机插籼稻抽穗期高效叶片的长度,提高茎蘖数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但降低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粒叶比。尿素所占比例越高成穗率越低,5∶5的处理水稻表观输出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高原地区机插籼稻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05 kg/hm~2,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10.
海南琼海地区水稻氮磷钾“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海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上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本研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设计,对海南省琼海地区晚稻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3种肥料对晚稻产量影响大小为:NKP;(2)处理6平均产量最高,达6 600 kg/hm~2;(3)最高农艺施肥方案为尿素153.1 kg/hm~2,过磷酸钙69.83 kg/hm~2,氯化钾147.84 kg/hm~2,此时水稻产量为6 622 kg/hm~2;(4)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尿素158.7 kg/hm~2,过磷酸钙101 kg/hm~2,氯化钾113.2 kg/hm~2,水稻产量为5 855 kg/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  相似文献   

12.
在化肥总养分减量18%的前提下,比较2种不同缓释肥在新垦水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垦水田上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可大幅提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减量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施用45%三元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弥补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稳产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较掺混肥料要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1%、增效350.4元/hm2、化肥偏生产力提升23.2%。建议可将“好乐耕”有机缓释肥作为余杭地区主要水稻缓控释肥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穗期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水稻穗期喷施不同种类的叶面肥来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效果好、性价比高的叶面肥用于水稻生产。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生化素植物多糖等7种叶面肥在水稻穗期喷施,可以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来增加产量,其中,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增产22.10 kg/667 m^2,润垦磷酸二氢钾处理增产19.91 kg/667 m^2,生化素植物多糖处理增产16.32 kg/667 m^2;同时,穗期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其中生化素植物多糖、高效腐植酸和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还可降低垩白粒率。从产量和效益方面综合考虑,水稻穗期喷施叶面肥增产增效最多的是润垦磷酸二氢钾,然后依次为含氨基酸水溶肥、禾丰磷酸二氢钾、14-16-12硫酸钾型水溶性化成肥料、高效腐植酸、生化素植物多糖、微量元素水溶肥。  相似文献   

14.
4 种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及肥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氮肥利用率通常不到旱地的一半,施用缓控释氮肥是提高水田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动力学模拟,研究水稻田 4 种缓控释氮肥[植物油包膜尿素(PCU)、树脂包膜尿素(JZd)、脲甲醛(UF)、硫包衣尿素(SCU)]的养分释放特征,分析不同缓控释氮肥下水稻的氮素累积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4 种缓控释氮素肥料 28 d 的养分累积释放率:JZd(94.5%)>PCU(63.5%)>SCU(52.6%)>UF(22.0%),在 0~56 d,4 种缓控释氮肥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迅速增加;在 70 d 后养分累积释放率趋于稳定;(2)4种不同缓控释氮肥氮素释放符合 Elvoich 方程,氮素的释放速率为:JZd>PCU>SCU>UF;(3)PCU 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 56.8%,比常规施肥处理高 15.2%;其次是 JZd,氮肥利用率最低的是 UF,仅为 33.7%;(4)PCU的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 17.4%。PCU 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最高,对水田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盘山县对水稻进行缓释尿素和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施入免追肥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可提供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氮素供应,该施肥法可确保水稻产量,省工省事,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施用缓释尿素免追肥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盘山县对水稻进行缓释尿素和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施入免追肥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可提供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氯素供应,该施肥法可确保水稻产量,省工省事,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缓控释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南方粳稻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方丘陵区粳稻种植中适宜的缓控释氮肥种类和合理的用量,本研究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分析比较了2种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和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不同用量下粳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变化,并结合成本投入评估了不同处理的收益。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缓控释肥显著提高了南方丘陵区粳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收益,其中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是较好的缓控释肥种类,适宜用量为195 kg/hm2(纯N)。  相似文献   

18.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水田水稻产量和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要求全面减施化肥农药的大背景下,综合评价四川冬水稻田区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效应具有一定意义。本试验在冬水稻田区,比较了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无N(CK)、单施化肥N、P、K(T1)、30%有机肥N+70%化肥N(T2)、50%有机肥N+50%化肥N(T3)、100%有机肥N(T4)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增加17.29%~31.43%,T2处理最高,且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机无机肥配施具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可见,冬水稻田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方案为30%有机N+70%化肥N,既可稳定水稻产量、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降低对农田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水稻秧池培肥技术对苏北地区机插秧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便为苏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施肥(CK)、复合肥+尿素(CF+N)、二铵+尿素(TF+N)、复合肥+尿素+有机肥(CF+N+O)、二铵+尿素+有机肥(TF+N+O)5个处理,研究水稻秧池有机肥培肥对苏北地区机插秧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F+N处理的株高、叶长、叶宽、茎基宽、叶龄分别显著增加13.52%、20.14%、10.19%、9.09%、5.00%;CF+N+O处理的株高、叶长、茎基宽、叶龄分别显著增加7.29%、10.72%、13.64%、2.50%;TF+N+O处理的株高、叶长、叶宽、茎基宽分别显著增加11.21%、13.07%、9.38%、13.64%。在产量方面,与CK相比,TF+N处理的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显著增加4.56%、8.91%、14.13%、11.60%,CF+N+O处理的实际产量显著增加9.6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短期内有机肥培肥秧池效果不显著;二铵配施尿素培肥秧池效果最好,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