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明确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的思路与特性出发,通过确定农民利益失衡区正、负指标体系以及农民利益预警线,进行农民利益失衡区的分类处理。对农民利益预警调控程序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具体探定农民利益调控预警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保障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利益问题。而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就必须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正当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民利益的实现机制,建立利益价值导向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利益共享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利益为视角,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民集中居住意愿、集中居住对农民长期利益的影响、集中居住对农民的近期福利影响的评价以及集中后的城市融入问题等几个方面.以往学者对农民利益的研究大都采取列举的方法,没有从农民的利益角度进行分类,也没有提出对农民利益影响评价的标准或原则.但是农民的利益确实有层次之分,在集中居住政策实施中也有利益可以妥协的底限,所以为了维护农民利益,要对农民的利益分层有较好的理解,只有在保证农民底限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忠军  潘福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28-5829
主要从民族村寨农民的视角,通过分析目前少数民族村寨农民利益分配现状来剖析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农民在利益分配博弈中的弱势地位;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真实的诉求,探讨民族村寨利益开发中农民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如何倾听农民的呼声,制定出符合农民利益的政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然而,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不通畅,西方农民利益表达途径则相对多样化和完善。本文通过对比中西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做比较,提出了以下建议,如增强农民的话语权、大力发展农民组织、增强农民利益表达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而使得农民利益面临着诸多困境,分析了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加强保障农民利益的必要性,最后从明确农民的利益主体地位、健全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参与式的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征地拆迁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引起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被征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需求、政治利益需求和文化利益需求的内容,通过概括征地拆迁过程中农民利益缺失所表现的问题,思考合理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农民的利益。解决城市化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然而,现实确使一些农民不但未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反而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牺牲者。如何保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对策,切实维护增进农民自身利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与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益表达权,是指一定的阶层或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和保护自身利益而向社会及有关部门作出的反映、宣示与运行的权利。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得到了一定的落实和改变,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地方不容乐观,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还相当严重,漠视乃至侵犯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了一定的恶果。因此注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势在必行。1农民利益表达权缺失的表现1.1无法表达有些农村基层干部民主意识差,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农民反映的意见、批评以及涉及农民利益的各种问题,均视为损害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利益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利益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并从中国农民利益的现状了出发,分析影响中国农民利益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初期的资金积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和农村自特点等;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主要措施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民自身保护能力,提高保护农民利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之后 ,农民不仅要承担其他国家农民所承担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还要承担因现行双层经营制度带来的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 ,其根源在于现行的经营制度呈现出极大的“体制锁定”的色彩。要打破这种体制锁定 ,必须两条腿走路 :诱致性创新与强制性创新并举。既精减机构 ,明确政府的责、权、利 ,又扶植与培育农民联合体 ,增强市场创新主体分摊成本的能力与赢利能力 ,从而确保新体制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75-8079
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工的权利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面对的困难较多,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差。指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应当完善农民工的社会救助机制,加快完善全面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平等的受教育权,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重新确立了农户经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农户再度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户经济的微观决策,主要体现于农户收入在消费、储蓄、投资之间的分配,体现于多个投资项目选择和单个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上。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宏观因素主要是:非完善的土地制度,低发育程度的农村市场和供给不足的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引导、规范农户消费行为合理化,增强农户投资的活力,完善制约农户经济增长的有关制度、法规,刺激政府、社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户经济增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农业推广中农民的行为规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农民行为的改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以及市场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农业推广工作应该通过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经营环境等途径,避免过多地使用强制性方法改变农民的行为,引导农民更多地自愿改变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掠夺性使用的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现实中农民工处于一种掠夺性使用的制度环境中,使得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社会,为此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郭志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30-8332
在分析了建筑产品质量与农民工素质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应编制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长期规划,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完整的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的全方位的知识技能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民教育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教育是其重要的子工程。但是,我国的农民教育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搞好农民教育,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国外农民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国家农民素质,推动社会现代化层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对我国“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建成  晁金典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59-8360
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原因,并从分层分类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和创造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将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20.
马晓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00-9803
以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山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从收入多样性角度分析了农户干旱恢复力,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农户类型之间干旱恢复力的差异.研究表明,导致农户干旱恢复力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多样性差异,还有该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农户旱灾意识、防旱措施等多种原因;收入多样性差异导致兼业型农户干旱恢复力最高,其次是非农业类型,最后为纯农业类型.研究结果对其他干旱地区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