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斑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鉴定,同时利用植物病理学常规培养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并利用rDNA-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形态特征与党参壳针孢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相似,分生孢子器球形、近球形,大小为53.8~76.6μm×40.3~62.7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1~4个隔膜,大小为15.3~38.8μm×0.9~1.2μm。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显示,引起党参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党参壳针孢。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5~30、5~35、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20℃;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连续黑暗有利于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才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7.0~7.5,最适pH分别为4.5、7.0和7.5;党参根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党参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2.
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32℃。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5~6;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3~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 30 min。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哈氏虫道真菌(Ambrosiella hartigii)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哈氏虫道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均以PDA为最佳培养基, 菌丝生长以甘露醇为碳源、KNO3为氮源最佳, 产孢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最佳。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0 ℃和20~30 ℃, 最适温均为25 ℃, 最适pH为6。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8 ℃, 致死温度为46 ℃10 min, 适宜pH为5.0~6.0。分生孢子在水中不萌发。  相似文献   

4.
据2011-2014年调查,甘肃省柴胡斑枯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3%~21%,严重度1~2级。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明确了甘肃省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甘肃省柴胡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或球形,黑褐色,高66.4~90.2μm,平均77.5μm;直径57.3~90.0μm,平均70.5μm。分生孢子针形、无色,有些稍弯曲,具1~3隔膜,大小(13.0~26.0)μm×(1.5~3.0)μm,平均19.0μm×2.0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柴胡斑枯病病原鉴定为柴胡壳针孢Septoria bupleuricola Sacc.。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0~35℃、5~3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15℃、10~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9.0,最适pH分别为5.0、6.49和5.5;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柴胡叶或根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表明柴胡壳针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低,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5.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6.
苜蓿炭疽病是各苜蓿种植区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毁灭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是苜蓿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湿度对毁灭刺盘孢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和V-8汁;适宜温度范围为28~36℃,最适温度为32℃;适宜pH范围为4~6。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分别以麦芽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在28℃,pH 6的条件下培养时其产孢能力最强。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蛋白胨;最佳温度28℃;最适pH为6。相对湿度98%以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持续光照利于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橡胶多主棒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范围为4~8;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K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在果糖中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对布朗李叶枯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布朗李果汁。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果糖;氮源分别为酪氨酸、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和半胱氨酸。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5~7;分生孢子形成最适温度25~30℃,最适pH8,饱和湿度有利于产孢,阳光照射形成分生孢子器最多,紫外光照射对分生孢子器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6~9,相对湿度为90%~100%,以在水滴中萌发最好。布朗李杆煎汁和布朗李果汁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交枝顶孢霉杀柑橘全爪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交枝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 CQBBW8的杀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触杀毒力法检测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率,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及紫外线对CQBBW8菌株生长、产孢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校正致死率为54.42%,LC_(50)为1.2×10~6个/mL,LT_(50)值为5.175 9d。最佳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PDA和SE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为甘露醇和蛋白胨,产孢最适碳源和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氯化铵;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30℃;最适生长和产孢pH为6.0,最适萌发pH为7.0;紫外线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对产孢影响较大,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孢子萌发率越高。综上,CQBBW8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强的毒力,对营养需求不高,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开发为杀螨真菌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Ⅱ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云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29-335
 梨胶锈菌(C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 Sacc.)在PDA、综合马铃薯和梨叶汁培养基上能生长、产孢,以PDA最好,Czapek和硝酸铵蔗糖上生长差且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H6~9,荧光可促进产孢而黑光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葡萄糖等6种碳源为好,甘露醇最佳,淀粉最差;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中均能产孢,以葡萄糖最好。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硝酸钾、甘氨酸和蛋白胨为好;产孢以天冬酰胺、蛋白胨和硝酸钾为好,甘氨酸和谷氨酸不产孢。孢子萌发适温15~30℃,相对湿度65~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4~6,低于pH3和高于pH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来自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赤斑病同一病斑上获得的2个菌株PⅠ-1和PⅡ-3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Ⅱ-3菌株的致病力比PⅠ-1的稍强;2个菌株均具有一定的寄主专化性。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均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光照对2个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大,生长温度均为10~32℃(最适25℃),pH值为3.0~10.9(最适4.0);孢子萌发温度均为10~35℃(最适25~28℃),pH值为2.5~8.0(最适3.0);黑暗条件有利于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但2个菌株的产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Ⅰ-1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而PⅡ-3为20℃;PⅠ-1产孢的最适pH值为5.1而PⅡ-3为9.0;PⅠ-1产孢对光照不敏感,而PⅡ-3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产孢。另外,在相似条件下,PⅠ-1产孢量比PⅡ-3大,而PⅡ-3菌丝生长速度比PⅠ-1快,孢子萌发率也比PⅠ-1高。由此可见,2个菌株PⅠ-1和PⅡ-3虽属于同一个种,但某些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体接种法对龙船花叶部病害的一种真菌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性测定与田间症状相似。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rDNA-ITS和β-微管蛋白序列的综合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龙船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ixorae)。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分别为6和7;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D-甘露糖、氮源以硝酸钠最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在液态水中萌发率最高,为85.3%;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2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景洪发生的澳洲坚果果实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为Calonectria pentasept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5~30℃,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2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糖溶液可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山茶花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 (Desm.) Stey.][1,2,3,4]菌丝生长适温20-25℃,适宜pH值是5-7。在不同培养基里以PDA和燕麦培养基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木糖最差,氮源以门冬酰胺、蛋白胨、酵母液最佳,尿素最差。
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适宜pH值是4-5,在不同营养液里以酵母汁,茶花叶汁萌发最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自然光和连续黑光灯利于产孢,完全黑暗不产孢。不同培养基里以燕麦和PDA培养基最适宜病菌产孢,在山茶花叶汁与水洋菜培养基里不产孢。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20 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12,最适宜的pH 6~8,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对酵母膏、硝酸钾、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30℃,pH范围广,RH ≥ 81%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营养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curvularia sp.)菌株QZ-200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该菌在SCS(黄豆粉-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为28℃;pH为2~11,最适pH为6;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N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5℃,最适为28~30℃,失活温度为52℃10min;pH为2~11,适宜为5~8;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1%蛋白胨、1%牛肉浸膏、0.1%的TW-80、1%马唐煎汁和0.2%的菜籽油溶液明显提高萌发速度。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5~35℃,最适为28℃;连续光照比光暗12h交替处理更有利于产孢,黑光灯为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17.
龙眼褐斑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眼褐斑病是危害龙眼苗期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鉴定此菌为Bartalinia bischofiae Nag Raj。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pH值为7~9,它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但以阿拉伯树胶粉最好,氮源以硝酸铵最适。分生孢子需在水中才能萌发,3%的葡萄糖溶液可促进孢子萌发,其萌发最适温度为25~28℃,pH值为5~7。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烟草麻孢根腐病菌Gelasinospora reticulata的生理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1种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子囊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6~32℃,最适生长pH为4;光照对菌丝和子囊孢子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湿度高有利于该菌子囊孢子的萌发,当相对湿度高于98%时,萌发率达100%;温、湿度交互作用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是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及干重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葡萄糖与酵母膏分别为最适宜碳源和氮源;病菌菌丝体和子囊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咪鲜胺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1.26μg/mL,其次是吡唑·醚菌酯,EC_(50)为2.78μg/mL,而代森锰锌、丙森锌、三唑酮和代森联抑制作用较差,不适合用于防治烟草麻孢根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