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加密地上笼,采用边入库边通风技术,以及分阶段机械通风和磷化氢环流熏蒸相结合的方法,使水分为15%左右的小麦入库后降至12.5%以内,且在降水期间粮食品质无劣变。实现了高水分小麦直接入库安全储藏,解决了高水分小麦入库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麦储藏过程中影响发芽率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入库、储存、出库过程中发芽率的测定及对各仓储存条件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小麦发芽率的因素主要有小麦水分、储藏温度和通风情况。  相似文献   

3.
选取新收获的小麦,入仓后利用大风量轴流风机均衡粮温、水分,后期利用排风扇缓速通风降温并在粮面覆盖麻袋吸湿,对粮堆均温效果及降温通风过程中的表层结露情况等进行了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大风量轴流风机入仓后均衡粮温、水分可以有效地减轻机械通风中表层结露现象的产生,配合后期缓速通风可以有效地将粮温降到10℃以下,且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降低机械通风成本。  相似文献   

4.
根据夏季入库围包散装东北烘干玉米的实际粮情,利用离心风机,采取分阶段通风,有效降低和均衡粮堆温度,避免粮堆结露,减少水分散失,保证粮食品质和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5.
合理应用高大平房仓配套设备,对其储藏高水分小麦通过通风和环流熏蒸,能达到入库过程中和结束后安全储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仓房的通风系统,采取边入库边通风的方式对收购入库的高水分小麦进行降水处理,可有效降低小麦水分,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机械通风降低当年新入库粮食温度是保证粮食安全储藏的主要措施,选择合适风量与风压的通风机是确保粮食达到安全储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目的的关键,我库选取斜流风机降低新入库粮粮温,试验证明斜流风机兼具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高水分小麦,间歇通风5~7天,当水分降至14%以内时,采用扒谷机与扬谷机组合,实行库内倒仓与13%水分以内的小麦混装,入库结束后,立刻进行PH3熏蒸,再进行通风降温降水,这样处理小麦,既没有影响入库进度,又实现了安全储粮,达到了市场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散装入库新小麦杂质含量大、水分含量高,难以久储的问题,将溜筛除杂、AlP熏蒸、机械通风等储粮技术有机地综合于一体,使杂质含量降至国标以内,度过后熟期的小麦各项储藏指标保持在安全标准以内,从而保证其长期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高大平房仓原有6条通风道基础上增加4条地上竹笼风道,提高粮堆通风降温降水均匀性,夏季采用机械制冷合理控制粮堆温度,实现了偏高水分粮食安全储藏,为今后高水分粮安全储藏探索出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储存大豆水分降低带来的数量减少问题,项目组结合东北地区大豆储藏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了大豆保水储藏技术工艺,通过采取分阶段通风降温及平衡水分、适时排热散湿、粮面隔热压盖、膜下机械补冷环流均温、缓速通风均衡降温等技术措施,达到了安全储粮和保持水分的目的,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高大平房仓原有6条通风道基础上增加4条地上竹笼风道,提高粮堆通风降温降水均匀性,夏季采用机械制冷合理控制粮堆温度,实现了偏高水分粮食安全储藏,为今后高水分粮安全储藏探索出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追踪了山东4个小麦主产区收储企业在利用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下,不同入库水分的小麦在储存期间的水分变化与质量变化,并将数据处理分析,为收储企业小麦收购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立筒仓采用粮堆局部处理机通风降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筒仓储粮,特别是储存散装小麦,由于小麦后熟期呼吸旺盛,热量积聚,储藏稳定性较差,且粮食自动分级导致杂质聚集在减压管附近,容易孳生虫害,加之粮堆透气性、散热性差,因此,刚入库的小麦,往往在立筒仓粮面以减压管为中心,半径1.5~2.0m,深度3~5m的范围产生局部发热。特别在秋冬通风季节,由于大风量机械通风,立筒仓中下层的热界面逐步上移到粮面,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长期从事散装粮堆保管的生产实践中研究发现:①入库散粮温度水分较高,通过机械通风、谷物冷却降温降水处理,温度水分很容易降到安全储存状态,但墙角门角的温度水分却是在其他部位降到安全储存状态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粮堆内部水汽分子缓慢的吸附与解吸、水分转移、热传导、湿热扩散等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而水分会在一段时间后明显反弹,缓慢持续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目前推广应用的储粮技术。针对入库的偏高水分稻谷品种、质量、储存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机械通风降温降水、谷物冷却机的通风处理、环流风机的内部循环、粮仓窗式空调的仓温调节、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的辅助控制、“气调”等储藏技术的综合利用,降低了稻谷水分,有效地控制了粮堆内病虫的生命活动,保证了库存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实践证明,只要储粮技术应用方法得当,管理措施到位,不仅能确保稻谷储藏安全,而且能延缓粮食的陈化。  相似文献   

17.
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主要仓型为拱板式高大平房仓和基建房式仓。在第一期轮换周期结束后。因安全储藏需要通风降温,进而导致粮食严重失水,保管自然损耗量巨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粮食抢购使偏高水分粮入库,进一步加大了粮食保管自然损耗率。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库储粮科技小组对储藏稻谷进行了通风调质初步探索和试验,通过使用粮食施药调质机调质增湿,解决了因水分减量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房式仓中,采用箱式空气分配器离心式风机,对水分偏高的小麦进行分段降温通风,通风结束后,粮食在一年的储藏期间,上层最高温度为23.4℃、中层最高温度为18℃、下层最高温度为15℃,基本上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粮情一直保持安全稳定。同时降温通风的单位耗能为0.055kW·h/℃t,大大节约了保管费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而损失一部分水分,轮换出库时水分含量通常比入库水分低1%左右,低于国家标准,不仅造成较大的储粮重量损耗,而且还影响小麦品质。本试验利用环流风机改造成雾化机,在小麦轮换出库前通过调质通风,适当增加小麦水分含量,以减少储粮的数量损耗,改善小麦加工工艺品质。  相似文献   

20.
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对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检测,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期、不同粮温、不同通风方法对粮食水分变化影响的对比,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粮食水分损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