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小豆是山西省的主要杂豆之一,其籽粒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还是人类需要的多种矿物质的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生产上使用的小豆品种,存在着品种杂、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产效益,急需选育高产优质的小豆品种。晋小豆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小豆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及抗旱性好等优点,适合山西及周边省份栽培种植。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发展山西省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种子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筛选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SC-G型自动考种分析及千粒重仪对54份野生小豆、55份半野生小豆和255份栽培小豆的种子进行分析,获得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等8个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种子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变异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小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从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籽粒逐渐增大,且籽形变圆。种子百粒重、投影面积、周长、种长、种宽和直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7.21%和21.97%,累计贡献率为99.18%。【结论】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性状变异明显,性状间相关性显著,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的驯化过程中籽粒变大趋圆,筛选出6份具有高产潜力和大粒的小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6.
将来自我国不同省份的120份小豆种质资源在泰国的田问种植,取每个品种的倒3叶置于放有清水的瓷钵中,用透明玻璃片压住后静置太阳光下,通过不同时间后(24h,48h和72h)离体叶片的失绿速度划分不同品种的不同光氧化等级,并与种植于盆钵中的另一组相同小豆品种通过花荚期(开花后4~5d)人工控水法测定的抗旱等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豆离体叶片的光氧化等级与人工控水法的相关系数达到0.792.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用此法对小豆的大量种质资源的抗旱能力进行筛选,从而为小豆抗旱育种提供了一条抗旱性筛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用黑龙江省5种(佳红1号、龙垦红、小丰2号、龙小豆2号和龙小豆3号)、吉林省6种(吉红6号、吉红7号、吉红8号、吉红9号、吉红10号和农安红)共11个小豆品种为材料,设置NaCl浓度为0、65、130 mmol/L,在培养箱内培养各品种小豆8 d后,通过分析小豆根长、根质量、侧根数、苗高和苗质量等指标判断小豆耐盐性;使用分光光度计在3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各品种根、茎和叶中的氯离子含量,找出氯离子含量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小豆品种的耐盐性表现为小丰2号吉红10号佳红1号吉红8号龙垦红龙小豆2号吉红6号吉红9号吉红7号龙小豆3号农安红;而氯离子与植物的耐盐性关系则表现为不同品种随NaCl浓度升高在同一部位氯离子积累量低则表明氯离子转运机制较发达,并发现氯离子随NaCl浓度上升而积累量越低的植物的耐盐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鲁小豆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和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逆、超大粒、出口专用型常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鲁小豆1号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鲁小豆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和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逆、超大粒、出口专用型常规新品种。该文介绍了鲁小豆1号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中占据一定比重。病虫害是限制小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秋水仙碱浓度为0.2000%、0.1000%、0.0500%、0.0250%、0.0125%的水溶液分别处理萌动的京农5号小豆种子8、16、24 h,通过对M1世代植株成活率、株高降低比例、M2世代变幅及变异系数、诱导变异遗传力、M2世代出现的明显变异类型进行分析,探讨秋水仙碱诱变小豆的适宜浓度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1)根据M1世代相对成株率,较适宜的诱变处理为0.2000%浓度8 h和0.1000%浓度24 h;(2)处理浓度对M1世代出苗和成株率的直接影响明显大于处理时间;(3)以50%相对成株率为标准时,8、16、24 h浸泡,所适宜的处理浓度分别为0.215%、0.156%、0.115%;(4)如以株高降低50%~60%为标准,则适宜浓度为0.0500%~0.2000%;(5)M2世代中,出现花粒和感白粉病等多种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2.
玉米、啼不同间作方式对小豆、玉米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单位面积产值有不同的影响,在设计的各处理中,任何一种间作方式均比单种玉米和单种小豆经济效益高;玉米单种和小豆单种经济效益相当;以1.5m玉米行间间种2行小豆,有利于小豆、玉米生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小豆花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小豆花芽分外部形态及内部的组织分化和营养物质变化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花序为复总状花序;花芽形态分化的进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7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生分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相似文献   

15.
小豆是我国人们喜爱食用的食用豆新品种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豆类品种之一。江苏常年小豆栽培面积在100万亩左右。为进一步给江苏广大豆农提供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就适合本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悠久的小豆栽培历史。据调查,太仓、祟明多产大粒红小豆,无锡、镇江多产中粒淡色红小豆,南京、浦口多产小粒红小豆。1985年启东、海门两县种植小豆近30万亩,其他地区也都有零星种植。但现有的地方品种存在不少弱点,如生育期长、植株半蔓-蔓生、茎秆软、易倒伏、品种混杂严重、产量低、经济收益不高等。因此,引进优良种质及改良品种是发展小豆生产的当务之急。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研究为长江下游地区小豆引种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红小豆具有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田埂地头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对调剂生活、出口创汇、增加收入大有好处。但因对其栽培技术缺乏研究,且品种混杂老化严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我们试图从引进品种入手进行品种筛选,并配之以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本文介绍1986—1988三年红小豆引种观察筛选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保9326-16是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红小豆新品种。在育种方法上,根据遗传距离远的亲本杂交后代分离范围广、产生优系机率大的原理及遗传学性状互补原理,利用阶梯式杂交方法,成功地将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于一体。后代材料的处理上,根据遗传性状之间遗传力不同的特点,早世代选择株型、株高、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逆性、粒型粒色,晚世代进行丰产性鉴定。依据育种目标,优中选优,1997年选出稳定品系保9326-16。该品系兼具冀红1号、冀红3号、台9红小豆、保8824-17红小豆的优良性状,与当前河北省区试对照种冀红4号相比,在高产、稳产、商品性状、抗旱、耐涝及适应性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适合中、高水肥地夏播,改变了高水肥地不能种植红小豆的历史。该品系2004年9月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9.
7个小豆核心种质杂交亲和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作物杂交亲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杂交结荚率 ,也是育种工作中最基础的研究内容。选用JN5、JN0 0 1、河北 80 1、B 1、L I 10、NL3、大纳言 7个重要的小豆核心种质作正反交试验 ,对其亲和力进行了研究 ;并对部分组合的F1植株超亲优势、中亲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空气中湿度较大或阴天时杂交成功率较高。 (2 )不同种质材料的杂交亲和力有显著差异 ,同一种质材料作为父本或母本其杂交亲和力也有显著差异。大纳言、河北 80 1、JN0 0 1等 3个种质材料用作母本比用作父本亲和力好 ;而NL3用作父本要远远好于用作母本 ;JN5品种在父本中亲和力最高 (平均达 2 6 9% ) ,作为母本其亲和力也相对较高 (17 7% ) ,JN5可作为桥梁亲本。 (3)由亲和力高的种质材料杂交组配得到的F1植株杂种优势也比较明显。 (4)研究所改良的杂交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杂交结荚率 ,使小豆育种组配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度的温度范围内,小豆种子的发芽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发芽率无显差异,在满足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下,同一品种籽粒大的种子发芽势大,生活力强,70度温度浸泡种子5分钟,可解除硬实,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