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化是主题花展的灵魂,是花展得以扩展其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必要条件。作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为丰富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生活,展示中国独有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上海古猗园经过数年探索,依据自身历史背景、区域位置、园艺特色、主题功能等,逐渐形成了具有文化底蕴、思想内涵、科技含量的主题花卉展览品牌,荷花展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项花事活动。近年来,古猗园努力将荷花展打造成为造景艺术的引力场、科技创新的展示场、文化理念的传播场。  相似文献   

2.
月季作为常用观赏花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上海古猗园为满足游客观赏需要,引种和栽植了多个月季优良品种,取得了明显的观赏效果。为更好地总结种植经验,推进上海地区月季产业发展,现结合工作实践,对其种质分类、生物学特征、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牡丹是我国特产观赏花卉之一,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上海古猗园为满足广大游人的观赏需要,引种和栽植了30余个优良牡丹品种,取得了较好的观赏效果。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上海地区及古漪园区的牡丹文化建设,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其品种分类、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姜荷花品种清迈粉为研究对象,对姜荷花观赏苞片衰老生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姜荷花永生花制作技术。结果表明:随着观赏苞片的衰败,观赏苞片持续受到活性氧伤害,在观赏苞片全部展开达到盛花期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超氧根离子的能力达到顶峰。观赏苞片初花期过氧化氢酶在清除过氧化氢中起着重要作用,观赏苞片衰败期过氧化物酶在清除过氧化氢中起着重要作用。盛花期,观赏苞片中脯氨酸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观赏苞片耐逆性最佳。姜荷花永生花制作技术的出现既可丰富永生花产品种类,又可增加花卉产业经济效益,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经济和文化价值。为满足人们对荷花花色、花期等新品种培育的需求,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荷花育种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各种育种方法进行比较,对荷花的育种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观赏荷花杂交与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杂交和辐射手段进行观赏荷花育种研究,对观赏荷花当代和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种藕的适宜幅射剂量为10~20 Gy;莲子适宜辐射剂量为30~60 Gy;辐射对花期有一定影响;红色系和复色系品种较易发生变异。共筛选出4个观赏荷花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区荷花简易促成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苏南地区"五一"节前后无荷花可赏的现象,选用合适的荷花品种,控制环境条件,促使荷花在5月1日前开花。通过探索一套简便易行的促成栽培技术,确保市民在"五一"黄金周观赏到盛开的荷花,提高了以观赏荷花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观赏荷花引种、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观赏荷花优良品种的引种、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主要观赏荷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观赏荷花的一些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荷花,又名莲花,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观赏荷花多以盆栽种植,观花为主,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代表着不凡的文化价值。位于中原腹地的鄢陵地区由于受冬季寒冷气候、地形等条件所限,水生植物种类相对少,为此,建业绿色基地和  相似文献   

10.
荷花是最为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据考证,我国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荷花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文学价值,其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上千首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荷花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历代水景造景中常用的观赏花卉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了解荷花资源情况,着重探讨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从武汉引种到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130个荷花品种进行适应性及观赏特性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观赏荷花品种引种价值评价体系,包括形态特征、观赏期特性、适应性和附加价值4个准则层和20项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品种、较优种、良种和差种4个等级。其中抗逆性、生长情况、繁殖能力、着花密度、始花期早晚、管理强度、显花情况的权重分别为0.270 1、0.156 0、0.081 4、0.064 9、0.064 7、0.057 5,所占比重较大。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引入的荷花品种进行评分,依据综合评价得分,筛选出40个优良品种,其适应性强,花叶俱美,观赏性状极佳,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荷花(Nelumbo nucifera)是我国最常见的水生观赏花卉之一,大面积栽植荷花能形成壮美的景观。从主景区、配景区和池岸植物配置区3个方面就荷花观赏池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赏荷花科研、生产与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实际,阐述了观赏荷花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发展荷花产业、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国内鲜切荷花的市场潜力以及人们对鲜切荷花的需求和偏好,针对荷花的颜色、花态、花色、花型等观赏特征和购买鲜切荷花的主要目的等设计问卷,采取线上、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有效数据问卷1 691份,使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上和线下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女性参与调查率(77%)远高于男性(23%);作答者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公司职员参与度较高。大部分人(62.1%)愿意购买荷花切花,说明我国荷花切花市场潜力巨大;在观赏特性上,人们偏好红绿色卵圆锥形或红色卵球形的花蕾;更喜爱半重瓣或重瓣、复色、碗状的荷花;清香、淡香型荷花更受欢迎;购买方式及用途上,单独购买居多,主要用于室内观赏;每支鲜切荷花5~10元的价格接受度最高;瓶插寿命短和市场上少见是当前制约荷花切花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我国以后开展鲜切荷花品种的筛选和培育、荷花切花的生产销售和市场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珠海冬季荷花反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花是季节性很强的夏季花卉,在珠海地区的自然花期为4~8月,因此在观赏季节上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荷花在珠海冬季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开花习性以及目标花期调控技术,延长了荷花的观赏时间,达到春、夏、秋、冬四季赏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于1987年首次成功举办全国荷花展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8届,吸引了无数爱荷人士观赏品评,使荷花成为了花卉界一个最为活泼的文化符号,引领了荷花及其他水生植物科研和产业的蓬勃发展,并推促荷花从单一的观赏功能逐步应用到与其他水生植物一起建设湿地园林生态系统,走向了社会、经济、生态三结合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而王其超先生作为中国花卉协会荷花分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及分会的老会长,在荷花的研究、推广及其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17.
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Gagnep.)是姜科姜黄属草本球根花卉,不育苞片在长圆形穗状花序上呈荷花状排列,花型雅致。本研究以姜荷花品种“清迈粉”为研究对象,对姜荷花自然生长状态下花序衰老过程中观赏苞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期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研究为延长自然生长状态下姜荷花苞片观赏期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观赏苞片衰败进程,苞片持续受到活性氧伤害,在苞片全部展开达到盛花期时,SOD清除超氧根离子的能力达到顶峰。苞片初花期在清除过氧化氢起重要作用的是CAT,而苞片衰败期POD在清除过氧化氢中起重要作用。盛花期时,观赏苞片中脯氨酸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耐逆性最佳。另外,本研究探索了姜荷花永生花制作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既可丰富永生花的产品种类,又可以为花卉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荷花(Nelumbo nucifera)和睡莲(Nymphaea tetragona)都是难得的水生观赏花卉。它们同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荷花又名莲花,为挺水植物;而睡莲为浮水植物。荷花依用途分为食用莲和观赏莲(花莲),食用莲又有藕莲和子莲之分;而睡莲在园林上主要有耐寒睡莲和不耐寒睡莲(热带睡莲)之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湿地景观要求的提高,荷花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其中荷花专类园造景形式多样,通过对观赏类、种质资源类、生态修复类和旅游生产类的荷花专类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对荷花专类园的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荷花在园林中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观赏荷花在东莞桥头镇引进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记录了东莞市桥头镇荷花品种基地引入的300多个观赏荷花品种,并根据荷花株型的大小采取了相适应的槽培或盆栽。在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中,根据其叶、花及繁殖的难易度分析不同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情况,筛选出中山红台、火炬、展宏图、蝶恋花、披针粉、卓越、冬花红、中山白、明美莲等9个性状优异的品种,为珠三角地区或相近气候环境条件下观赏荷花的繁殖推广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