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扬麦16"(原名"扬00-126")为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2001年以"扬91F138"为母本,"扬90-3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连续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扬麦16号”(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用“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我站于2005年秋引种示范,获得亩产382.5kg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特于2020-2021年进行了11个小麦新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结果 表明,"盐麦1号""扬麦30""镇麦18"3个小麦品种较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扬麦23"增产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在东台市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扬麦11号"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室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于1996年育成的带有抗白粉病基因的"扬麦158"近等基因系.2000年11月定名,并列入国家863计划.我市于1998年秋播引进试种,经三年种植,表明该品种保持了"扬麦158"高产、稳产性能,抗病性、抗逆性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溧阳市于2011年引进示范种植小麦新品种"扬麦20号",表现出产量高、抗病和抗倒性强等特点,因此对制定了"扬麦20号"目标产量500 kg/667 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萧山区小麦单产不高、效益偏低的现状,于2011年引进扬麦12品种,并在萧山区第一农垦场四分场实施了"小麦扬麦1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0.67 mg/kg国光"优丰"三十烷醇微乳剂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喷施2次。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麦生长、增产的促进效果明显,在小麦"一喷三防"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经过不同时期实施"一喷三防"对小麦吸浆虫防效和增产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70%时实施"一喷三防"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扬花期实施"一喷三防"。生产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实施"一喷三防"即可以防控吸浆虫又可以达到防病防虫和促进小麦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苏申麦一号"是由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上海跃进农业管理总站共同选育而成,由扬州大学小麦所从"扬麦1号"突变株采用放射性同位素60 Co于300Gy剂量场经辐射选育而成的白软麦,2007年通过审定,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理想的优质饼干、糕点用弱筋小麦.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以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80%多菌灵于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各用药1次效果最好,40%多·酮·福美双于小麦扬花期用药1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济宁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我们于2012-2014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小麦扬花期前后天气情况的调查、统计,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与天气相关情况的分析,探讨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品种"扬麦11号"的特征特性,探索不同播量及氮肥运筹对其产量结构的影响规律,总结适合嘉定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于2009~2010年开展了不同播量及不同氮肥水平对"扬麦11号"产量结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号"在播量12.5kg/667m2、氮肥用量20kg/667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1):24-25
一、宁麦19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1。来源与类型:原名"宁05-551",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以宁9144/扬麦158//扬麦158,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南  相似文献   

16.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3):24-25
一、扬麦20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3。来源与类型:原名"扬06-164",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0号/扬麦9号,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无黄花叶病毒病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品种来源: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品质产量:2007~2009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仪征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于2019—2020年开展了11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均可适应仪征市的气候条件,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但不同小麦品种在仪征市的种植表现不同。经综合考量,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5"和弱筋小麦品种"农麦126"在仪征市的种植表现较佳,可在仪征市进一步推广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小麦自然倒伏,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于2016年进行了"劲丰"牌抗倒调理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喷施该调理剂,小麦抗倒伏效果明显,且能增加穗长、第一节间直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  相似文献   

20.
扬麦16(原名扬00-12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以扬91F138和扬90-30杂交育成的春性中熟中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品种权号为CNA20030436.4,公告号为CNA00066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