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水样与标准稀释水不同,标准稀释水中含有固定浓度的Ca~(2+)、Mg~(2+)、Na~+、K~+,当用大型蚤检测天然水样时,这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改变单因子浓度的方法,研究4种离子浓度的变化对大型蚤重铬酸钾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静水试验条件下,Ca~(2+)、Mg~(2+)可影响重铬酸钾毒性。Ca~(2+)浓度为0~128mg·L~(-1)时,半致死浓度(LC50)与Ca~(2+)浓度呈正相关;Ca~(2+)浓度超过128mg·L~(-1)时,LC50与Ca~(2+)浓度呈负相关。Mg~(2+)浓度为0~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正相关;Mg~(2+)浓度超过12 mg·L~(-1)时,LC50与Mg~(2+)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共设7组,第1组用井水+食盐,第2~6组Ca~(2+)、Mg~(2+)、K~+浓度分别为92~138、26~300、13~138 mg/L,同时每组再设2个平行试验组,对照组(第7组)为当地河口水,Ca~(2+)、Mg~(2+)、K~+浓度分别为200.4、502.0和152.0 mg/L。结果表明:水体中Ca~(2+)和Mg~(2+)浓度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生长效果与饲养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主要受K~+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黄瓜无水栽培的营养液Ca~(2+)和Mg~(2+)浓度,本实验以黄瓜幼苗为材料,检测不同浓度的Ca~(2+)和Mg~(2+)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并检测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0.9g/L,1.8g/L,2.7 g/L的Ca~(2+)和0.5g/L,1.0g/L,1.5g/L,2.0 g/L的Mg~(2+)等不同营养液对黄瓜幼苗进行了苗期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Ca~(2+)浓度为0.9 g/L时SOD和POD活性最大;Mg~(2+)浓度为1.5 g/L时,SOD活性最大,在1 g/L时POD活性最大。在Ca~(2+)浓度为1.8 g/L时黄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最高,而Mg~(2+)在1 g/L时多数检测指标都略高于其他浓度。因此,Ca~(2+)浓度为1.8 g/L和Mg~(2+)浓度为1 g/L的营养液更适合黄瓜水培苗的生长以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4):43-45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a~(2+)和Zn~(2+),研究其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生物量以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时,Ca~(2+)浓度为1 000~9 000 mg/L促进菌丝的生长,当浓度超过12 000 mg/L时抑制菌丝的生长;Zn~(2+)浓度为10~100 mg/L时促进菌丝的生长,当Zn~(2+)浓度超过150 mg/L时抑制菌丝的生长。液体培养时,Ca~(2+)浓度为5 000 mg/L时,菌丝体多糖含量最多,相比对照组提高139.2%;Zn~(2+)浓度为6 mg/L时,菌丝体多糖含量最大,相比对照组增加141.8%。  相似文献   

5.
以3个品种砧木南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a~(2+)胁迫对种子萌发特性和芽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合砧木南瓜耐盐性评价的指标,并筛选出适宜的Ca~(2+)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Ca~(2+)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主根长、侧根数、下胚轴长及平均鲜重受抑制程度远高于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的受抑制程度。综合分析,除主根长外,其余指标均可作为耐盐性评价指标;砧木南瓜种子萌发期各指标和活力指数耐盐性筛选的适宜Ca~(2+)浓度为90~120 mmol/L,芽苗期各指标除主根长外,耐盐性筛选的适宜Ca~(2+)浓度为60 mmol/L。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锶(Sr~(2+))和硼酸(H_3BO_3)对罗氏沼虾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含7组不同浓度Sr~(2+)和H_3BO_3的育苗用水进行了25 d育苗实验,分析了两者对幼体变态发育、存活及仔虾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育苗实验结果表明,育苗水Sr~(2+)和H_3BO_3浓度高、低不同明显影响幼体存活率与出苗率,高浓度影响强于低浓度,均不宜用作育苗。当Sr~(2+)质量浓度≥6. 53 mg/L、H_3BO_3质量浓度≥155. 60 mg/L时,幼体成活率和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同时发现当育苗用水中Sr~(2+)和H_3BO_3质量浓度接近0时,幼体仍分别有11. 7%与11. 3%的出苗率。可适育苗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 72~3. 90 mg/L与2. 38~9. 66 mg/L,相应出苗率为12. 3%~16. 0%与12. 1%~16. 3%;其中最适浓度分别为(2. 80±0. 05) mg/L与(9. 66±0. 14) mg/L,与按大洋水和人工育苗水盐度比值换算得到的Sr~(2+)和H_3BO_3质量浓度接近。Sr~(2+)对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有显著影响(P 0. 05),对Ca~(2+)-ATP活力无显著影响(P 0. 05),但Sr~(2+)质量浓度为1. 29~3. 90 mg/L,AKP和Ca~(2+)-ATP均表现较高活力,且低质量浓度(小于0. 72 mg/L)时酶活较低。H_3BO_3对AKP和SOD活力均有显著影响(P 0. 05),质量浓度在9. 66~49. 50 mg/L时,AKP活力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组(P 0. 05),和对照组相近;质量浓度在5. 60~9. 66 mg/L时,SOD活力较低。由代谢酶结果表明,Sr~(2+)和H_3BO_3的育苗水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 29~3. 90 mg/L和5. 60~49. 50 mg/L时,代谢酶具良好活力。实验结果为罗氏沼虾人工海水配方的优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短链脂肪酸(SCFAs)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BRECs)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野生型BRECs组,含20mmol/L SCFAs BRECs组,含20mmol/L SCFAs且通过CRISPR/Cas 9系统敲除GPR41基因的BRECs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组细胞均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通过qRT-PCR对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细胞内Ca~(2+)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BRECs相比,添加20mmol/L SCFAs可极显著增加PLCB2的mRNA表达量(P0.01),显著增加IP3R1的mRNA表达量(P0.05),对PLCE1、PLCL1、PKCB和PKCG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但无显著差异(P0.05);敲除SCFAs的受体GPR41后,添加20 mmol/L SCFAs可显著降低IP3R1的mRNA表达量(P0.05),极显著上调PLCE1和PLCB2的mRNA表达量(P0.01),但对PLCL1、PKCB和PKCG的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细胞内Ca~(2+)浓度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SCFAs可以通过激活其受体GPR41来调控BRECs内Ca~(2+)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内Ca~(2+)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高效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大白菜高效、稳定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抗性芽。结果表明,转化效率最高的基因型为Seoul,最佳筛选培养基为MS+2mg/L6-BA+1mg/LNAA+2mg/LAgN03+300mg/L Car+10mg/LHyg,共培养基pH5.2,完全黑暗培养,侵染液浓度OD600=0.5,侵染时间为10min,在此条件下转化效果最好。GUS染色结果表明,GUS基因已整合到抗性芽细胞的染色体中,能够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了抗生素浓度、农杆菌感染浓度和时间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转化的初步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Kan)和头孢霉素(Cef)对芽的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合适的浓度为10mg/L的Kan,500mg/L的Cef;农杆菌的浓度和侵染时间也影响转化效率,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的下胚轴转化中,适合用低浓度的菌液较长时间地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特选4号花柄为外植体,确定了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mg/L+NAA 0.1mg/L,并进行了花柄外植体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佳筛选浓度为15mg/L;花柄外植体在MS+3mg/L 6-BA+1.0mg/L 2,4-D培养基上预培养72h时,经农杆菌(OD600≈0.4)侵染3min后共培养2d,获得了抗卡那霉素并通过PCR鉴定和GUS报告基因检测的转基因植株15株,遗传转化效率为5.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源于干旱诱导下拟南芥的干旱调控基因DREB2A导入辽宁甜荞品种辽荞5号中,以提高其耐旱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农杆菌转化的相关因素,建立并优化了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选择子叶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受体,诱导愈伤培养基激素的配比为:2,4-D浓度为2 mg/L;6-BA浓度为1 mg/L;(2)农杆菌转化过程中,最适农杆菌OD_(600)为0.5、侵染时间3 min、共培养3 d,乙酰丁香酮浓度100 mg/L、筛选培养羧苄霉素浓度50mg/L,草丁膦浓度100 mg/L;(3)通过对转化植株的PCR检测,印证了DREB2A基因已转化到辽荞5号中;(4)通过对转化植株的生理检测初步表明转基因荞麦比非转基因荞麦具有更高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藻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不同质量浓度Zn~(2+)和Cd~(2+)的富集能力以及对其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Zn~(2+)、Cd~(2+)均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而且Zn~(2+)的富集量明显高于Cd~(2+)。当Zn~(2+)质量浓度为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快,当Zn~(2+)质量浓度超过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即Z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作用。Cd~(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 05 mg/L的Cd~(2+)作用96 h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d~(2+)质量浓度越高,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Zn~(2+)、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 20 mg/L和0. 15 mg/L时,连续培养24 h后,铜绿微囊藻的酯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当Zn~(2+)、Cd~(2+)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 20 mg/L和0. 25 mg/L时,与对照相比,藻细胞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降低。在Zn~(2+)、Cd~(2+)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石楠抗寒基因AmGS高效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石楠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浸染方法开展沙冬青抗寒基因AmGS转化试验,通过对不同的受体材料浸染部位、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和浸染时间对转化材料的死亡率%、分化率%、分化芽数(个)、芽苗长度(cm)以及芽苗颜色的分析,得出最佳转化方法为:采用茎尖为转化材料,菌液浓度为2/3~1/2原液,浸染时间为10 min,添加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5~30 mg/L.其中浸染部位是影响基因高效转化的最主要因素,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和浸染时间的作用次之,经在50 mg/L浓度的卡那霉素培养基筛选培养,获得一批的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6株转化株系.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石竹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香石竹最佳转化体系及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以香石竹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农杆菌菌种、香石竹基因型、预培养天数、侵染方式、共培养方式和时间等多个因素对香石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石竹转化的最佳方式是预培养2d,采用LBA4404农杆菌缓冲液摇床摇12min(200r/min),静置3min的侵染方式。侵染后叶片外植体接种于50μmol/L乙酰丁香酮(AS)溶液浸湿的无菌滤纸(3层),进行黑暗共培养5d。不同基因型对比结果表明:‘小桃红'的抗性芽分化率优于‘马斯特'和‘锦葵钛合金'。60mg/L卡那霉素(Kan)浓度对3个基因型的香石竹品种均有较好的抗性芽筛选效果,0.5mg/L吲哚丁酸(IBA)+0.22mg/L噻苯隆(TDZ)培养基是分化效率高、丛芽多、生长状态好的直接出芽培养基。本研究建立的的香石竹遗传转化体系,重复性好、转化效率高、基因型依赖较小,该体系能显著提高DcaPIP1;1基因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镉锌胁迫对小麦和2种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为CK,测定重金属锌、镉单一胁迫对小麦、地肤和稗草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种植物对重金属锌、镉的耐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对2种重金属离子胁迫的响应不尽相同,随着Cd~(2+)和Zn~(2+)浓度的增加,除Zn~(2+)浓度50 mg/L下活力指数高于CK外,3种植物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Cd~(2+)浓度的增加,小麦和稗草幼苗的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呈下降趋势,地肤在25 mg/L、50 mg/L的Cd~(2+)浓度处理下幼苗相对根长显著高于CK;在50,100,200和400 mg/L的Zn~(2+)处理下,稗草幼苗的相对根长显著高于CK,在50和100 mg/L的Zn~(2+)处理下稗草幼苗的相对芽长显著高于CK,在50 mg/L的Zn~(2+)处理下小麦和地肤幼苗的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均显著高于CK。耐Cd~(2+)的强弱顺序为地肤小麦稗草,耐Zn~(2+)的强弱顺序为稗草地肤小麦。在萌发期2种杂草对Cd~(2+)和Zn~(2+)有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杜仲下胚轴遗传转化效率,本研究以杜仲种子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AA浓度、种子切割方式及光照强度对杜仲萌发及下胚轴直径和长度的影响;获得筛选标记草铵膦用于杜仲遗传转化的适宜浓度,并对杜仲抗性芽生根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AA(0.5 mg/L),正中横切,暗培养15 d,能有效的促进杜仲种子萌发及下胚轴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杜仲种子萌发率可达95%,下胚轴直径1.21 mm,长度22.5 mm;以0.25 mg/L的草铵膦能够对杜仲转基因抗性芽进行有效筛选;成功获得转EuABP2基因表达的杜仲转基因植株12株。  相似文献   

18.
蓝浆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浆果品种蓝丰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卡那霉素(Km)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Cef)浓度等因素研究,确定转化的最佳试验参数.试验结果:农杆菌侵染5 min,共培养4 d,暗处理21 d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在筛选初期添加Km 20 mg/L、Cef 250 mg/L,既能得到不定芽,又达到筛选的目的.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方法对蓝浆果的Km抗性植株进行检测,初步证实At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2株蓝丰株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建立哈密大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奠定基础.采用哈密大枣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浓度、暗培养时间、AgNO3等因素对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获得再生植株.MS、NN69、WPM三种培养基相比较,NN69更适合做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TDZ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效果显著优于 BA;再生培养基中添加1 mg/L AgNO3对不定芽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P <0.05);培养初期经过2周避光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再生效率;采用10 mg/L维生素 C浸泡15 min可以防止褐化,并能提高不定芽再生率;培养基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者维生素C,不定芽再生率无显著提高(P >0.05);培养基添加活性炭(AC)会抑制外植体的分化.叶片在 NN69+1.0 mg/L TDZ+0.20 mg/L IBA+AgNO31.0 mg/L培养基上,暗培养2周后转入光照培养,出芽外植体转入 MS+1 mg/L 6GBA+0.20 mg/L IBA 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不定芽生长至3 cm 以上时,转至0.40 mg/L IBA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20.
大叶女贞抗寒基因AmEBP1高效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叶女贞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浸染方法对沙冬青抗寒基因AmEBP1进行转化试验,通过对不同的受体材料浸染部位、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对转化材料的死亡率%、分化率%、分化芽数(个)、芽苗长度(cm)以及芽苗颜色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化材料为茎段,菌液浓度稀释为50%,浸染时间15 min;其中浸染部位是影响基因高效转化的最主要因素,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的作用次之;方差分析进一步发现,浸染部位的三个水平对于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浸染部位、适宜的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能提高基因转化效率;经在50 mg/L浓度的卡那霉素培养基筛选培养,获得一批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5株转化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