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理环境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7个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分别在7个地区种植,利用HPLC技术分析所收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以期获得种子中的异黄酮积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7个地区中各品种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不同,山西最高(2492.3μg/g),湖北最低(763.4μg/g)。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变异系数也不同,吉林3号变异系数最高(49.4%);张家口黑豆最低(33.5%)。7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最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各品种与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且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9**)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和黄淮海地区的72个大豆地方品种的贮存蛋白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存蛋白各组分平均含量为球蛋白.24.39、清蛋白5.77、醇溶蛋白1.74、谷蛋白5.27(g/100g),其遗传变异丰富。南方与黄淮海地区品种间的4种贮存蛋白组分含量平均数及方差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几个大豆品种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13个黑龙江大豆品种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发现高蛋白含量的“东农42”品种抗因子含量最低,TIA为36.72mg/g,CIA为7.98mg/g,凝集素为1.97mg/g。脂用型品种“71435”的蛋白质含量低,抗因子成分的含量却是最高,TIA62.25mg/g,CIA35.61mg/g,凝集素为3.86mg/g。  相似文献   

4.
42份来源于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菠菜品种的还原型维生素C、粗蛋白质和草酸含量范围(占鲜重)分别为4.8-29.4mg/100g;2.10-5.93%;0.64-1.48%。与全国普遍栽培的4个品种比较,维生素C含量高的有5个品种;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11个;草酸含量低的品种有7个。通过系统聚类,划为8个类群,第6、4、5、3类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各自的优势。第8、7、1、2类的品质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花生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20m g/L2,4- D MS诱导培养基上,未成熟种胚和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光照培养下体胚诱导率分别为92% 和7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48 和41 个;而成熟种子胚小叶和未成熟种子子叶体胚诱导率均较低。以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20m g/L2,4- D和5m g/LPicloram 暗培养体胚诱导率分别为55% 和5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分别为44和42 个。在含5m g/LPicloram 培养基上,13个花生品种(系)体胚诱导率6% ~833% ,产胚量12~45个,差异显著,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体胚诱导率、产胚量普遍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8 个品种(系)体胚在含10m g/LBA 的MS培养基上枝条再生率363% ~778% 。再生枝条在含03m g/LNAA MS培养基上生根后,植株移到温室已正常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6.
萌发条件对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军  黄逸强 《杂交水稻》1990,(6):42-44,47
通过对双-3、双-13、陆52和阿里希斯尼4个多胚水稻品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多胚水稻的双苗(多苗)性状表达受萌发条件的影响:1.种子去壳后浸种催芽较未去壳浸种催芽的双苗率平均提高2.7%,最高为3.8%。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萌发,其双苗率的提高更明显,平均为4.4%,最高为7.4%(双苗率由41%提高到48.4%);2.在接种前对种子不同温度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温度对双苗率也有较大的影响:二个粳稻品种和籼稻品种双-13的最适温度为50℃;籼稻品种双-3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预处理后,最高双苗率由41.0%提高到75.0%。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测定了当前江苏省大面积推广和新选育的18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各性状的平均值为:容重786.7g/L,出粉率68.6%,蛋白质含量12.7%,湿面筋含量32.7%,沉淀值36.0ml,面团吸水率60.6%,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4.2min,软化度105.3B.U.,评价值45.4。总地看来,江苏省小麦品种(品系)的容重和出粉率稍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中等  相似文献   

8.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 ̄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9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  相似文献   

9.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的品种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使用乙醇分离提取大豆异黄酮,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8个大豆品种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品种间差异分析,并对5种异黄酮组分(染料木素、黄豆黄甙、大豆甙、大豆甙元、染料木甙)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品种间的大豆异黄酮和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黄皮豆的异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吉农17异黄酮含量最高,其含量可达6.6‰。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247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布范围(416.2~6808.2μg/mL);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648^**);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颜色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储藏温度与时间对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三种储藏温度(室温、4℃和-10℃)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大豆种子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异黄酮含量逐渐降低,储藏一年后平均降低57.1%,以丙二酰基异黄酮组分降低为主,且达显著水平.储藏温度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常温下储藏的大豆种子异黄酮含量有偏高的趋势,且不同品种的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Ⅰ.花生品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证明,花生品种类型间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籽仁,其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含量,最高58.7%,最低43.66%,粗蛋白质含量,最高34.75%,最低21.06%;油亚比(O/L),最高2.173,最低0.807;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8.93g/100g.最低6.57g/100g;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最高40.68%,最低29.16%,总糖含量,最高6.78%,最低4.56%,VC含量,最高7.38mg/kg,最低2.42mg/kg;VB1含量,最高14.84mg/kg,最低7.96mg/kg;硒含量,最高0.086mg/kg,最低0.072mg/kg。说明影响花生品质首先是品种本身的遗传因子,通过正确运用育种手段可以选育出优质综合和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渣粗蛋白及无机盐含量较低,与麸皮、米糠混合或同时添加无机氮源及无机盐,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合成植酸酶。高浓度的磷抑制植酸酶的合成。最佳发酵条件为:木薯渣为唯一碳原,添加 2% NH4NO3, 0.01% K2HPO4, 0.05% MgSO4·7H2O, 0.05% KCI, 0.01% FeS-O4· 7H2O, 0.9% SDS,培养基水分含量 60%~65%, 10g木薯渣/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2mL菌悬液(2.8×10个孢子/mL),自然 pH值,培养温度 28~31℃,第8d达产酶高峰,高峰期产酶量为 6730 U/g干曲。   相似文献   

15.
在施石灰石粉的长期定位试验中,种植了5季油菜.结果表明:(1)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和交换性铝含量下降,其降酸作用与石灰施用量呈正相关.亩施250、500、750及1000kg石灰石粉的降酸作用分别可维持2、6、7及10年.(2)施用石灰显著增加了每株荚数而提高油菜籽产量,增产幅度为19.7%-2.9.6%.过量施用石灰并未引起油菜产量的降低.(3)施用石灰能显著抑制菌核病(连作二年)和田间杂草。(4)施用石灰使土壤pH>5.8,交换性铝含量<0.7me/100g,油菜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对延缓龙眼枝叶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效唑对龙眼东壁品种的夏梢、秋梢幼茎进行不同浓度(500-300μg/ml)喷洒,结果表明:1.枝梢节间长度缩短,仅为对照的1/2-1/5,且随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更显;2.低浓度多效唑喷洒可增大叶面积,高浓度喷洒则相反。各处理叶片厚度均显增加;3.处理后的第10天和第40天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8.04%和30.19%,且光合速率加快,1000μg/ml处理的为对照的1.7倍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需钾特性及钾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钾对马铃薯营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团棵期施钾处理株高较对照平均增加3.2cm,鲜重增加11.6g;盛花期分别增加2.4cm和49.1g。植株含钾量随着植株生物量的增大而减小,前期植株中钾的含量3.85%~4.62%,后期钾的含量为1.63%~4.19%。植株吸钾量则随着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加,前期0.6~0.8g/盆,后期4.12~5.86g/盆。施钾处理较对照平均增产6.8%,不施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有下降,分别降低27.7和53.0mg/kg。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子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个花生品种SOD活性及热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生种子SOD活性高,每克鲜重含900~1600单位之间。在几个品种中,普通型(沭阳大站秧和沛县大拖秧)SOD活性最高,平均为1576.8U/gFW;珍珠豆型(赣榆小站秧和太仓拨藤)SOD活性较低,平均为954.5U/gFW。8个花生品种SOD同工酶谱相同,均为6条Cu·Zn-SOD带和1条Mn-SOD带。其中Mn-SOD以徐州68—4活性最高,为219.7U/gFW,其它几个品种Mn-SOD活性在56~100U/gFW。8个花生品种的SOD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90℃保温10min仍保留了22%~41%的活性,其中Mn-SOD热稳定性高于Cu·Zn-SOD。  相似文献   

19.
几种化学诱抗剂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水杨酸(SA)、壳聚糖、β-氨基丁酸(BABA)和草酸4种诱抗剂处理绥农8和合丰25,研究这些试 剂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4种诱抗剂均可诱导两个大豆品种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其中 1000μg/mLBABA对合丰25和绥农8诱抗效果最高,分别达84.92%和69.43%,诱抗效果因试剂的浓度及品种而 异,药剂施用方法也影响诱抗效果,各试剂在适宜浓度下对合丰25的诱抗效果明显高于绥农8。  相似文献   

20.
以闽选703为材料,在N6(或MS)+2,2-4D2.2mg/L+CH(水解酷蛋白)1.5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利用1/2MSO的5.5%海藻酸钠包裹体细胞胚,播种在4种不同的固体培养基上,其中播种在培养基1/2MS+BA2mg/L+NAAlmg/L+AC(活性炭)0.5%的人工种子萌发率为31.7%,比前人报道的27.6%(2)提高4.1%。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活性碳对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