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山西省饲草高粱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草高粱是利用高粱同苏丹草杂交而成的杂交种,属高光效作物,它再生力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为一年生禾本科饲草.在山西省不同区域饲草高粱栽培技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为全省饲草高粱的标准化生产,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奠定基础,为全国饲草高粱标准化生产提供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A3类型高粱杂交草已应用生产。就高粱A3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生物能源利用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产草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已成为饲喂畜禽和草鱼的重要青饲和青贮作物.针对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与利用现状,分析了能饲兼用型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在生物能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5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糯质保持系0967B与外引糯质保持系1037B杂交,再与0967A通过杂交、回交等选育出的优质、矮秆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矮、株型紧凑、抗性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机糯粱1号、金皮糯1号等4个宜机械化生产酿酒高粱品种,为更好地推动54A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利用,根据54A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hum×P.Purpureum)系美洲狼尾草(P.americah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杂交种,是多年生高大C4草本植物,已作为造纸、饲料原料等被广泛应用,是中国有前景的非粮能源植物之一。笔者以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和生物质转化利用为中心,针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特性与良种选育、产量、品质特征和生物质转化利用、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栽培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展望杂交狼尾草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认为虽然杂交狼尾草存在对土壤条件要求高、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等缺点,但较其他能源植物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在条件较好的边际土地和污染农田上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辽草3号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  相似文献   

7.
皖草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安徽科技学院(原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利用高粱和苏丹草的杂种优势培育出“皖草2”杂交种〔1〕。多年来,该品种在饲养牛、羊、鹿、鱼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长期作为全草型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的唯一对照品种。安徽科学院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选育出新的高产优质高-苏丹草杂交新品种“皖草3号”,并于2005年11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组合选配1997~1999年,选取38份苏丹草种质资源,在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单行种植,行长3m,行距0cm,随机排列,重复2次。播种后试验地不施用何杀虫剂,通过田间鉴定,筛选出鲜干草产量较,蚜虫危害轻的苏丹草Sa等品系4份。2000年在安徽科技……  相似文献   

8.
王德生 《中国种业》2010,(Z1):114-114
<正>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用草高粱苏丹草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  相似文献   

9.
1609A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粳型保持系Ⅶ 78B 与糯型保持系 45B 杂交,再与 45A 经多代回交选育的高单宁糯高粱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单宁含量高、植株矮、抗性好、适宜机械化生产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金糯 272、佳酿红 9357 等优质酿酒专用高粱品种,为更好推动 1609A 所配品种的高效推广与应用,根据 1609A 的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配套的高产高效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散穗高粱与白壳苏丹草杂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遗传差异性及其遗传距离,为下一步新品种育成利用奠定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散穗高粱与白壳苏丹草杂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进行多态性位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条适宜引物共扩增得到重复性好的清晰条带164条,其中14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到86.9%;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690~0.5923,散穗高粱与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加倍植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供试材料以遗传距离0.26为基准可分为散穗高粱和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种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种F1加倍植株这三类。  相似文献   

11.
高粱在进行远缘杂交时目前可利用的近缘植物主要有苏丹草和约翰逊草2种.它们在植物学上的分类一般认为苏丹草与栽培高粱的亲缘关系较近.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20)。二者很易杂交成功,在分类上苏丹草与栽培高粱均属于高粱种内的不同亚种,还有的学者认为栽培高粱就起源于苏丹草。关于约翰逊草(Sorgum halpense(L.)pers.2n=40)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属于高粱Sorghum亚属中S.halpense(L.)pers种中的一个类型。关于广泛种植的栽培高粱则认为它只是bicolor亚种群中的一个基本族。  相似文献   

12.
唐群×Reid群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唐四类群和Reid类群中有代表性的自交系为材料,对唐群×R群杂优利用模式中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内组合产量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小,杂种优势低;群间组合产量各性状的sca大,杂种优势强;群间杂交种各性状表现出4种杂交反应模式和单株产量高、穗长、粒多、千粒重高的特点,但亦有抗病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育种上一方面应对模式中的自交系进行改良提高,继续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还应拓宽种质,鉴定出新的杂交类群,构建更高级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粱不育系TX622A于1979年8月引入我国。经各地几年试种,表现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株高1.5米左右,穗长30厘米左右,长纺锤形,中紧,红壳白粒,着壳率低。该不育系具有一般配合力高、育性稳定、小花败育极轻、高抗丝黑穗病、灌浆速度快、穗大粒多、制种产量高、品质好等特性。籽粒粗蛋白含量10%以上,赖氨酸0.3%,单宁含量在0.2%以下。近年来,各地高粱育种者利用TX622A配制了不少杂交组合,有的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现着重介绍其中几个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高粱的种质基础及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是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不育系改良应以印度高粱与南非高粱或印度高粱杂交为主,恢复系改良应以中国高粱与亨加利高粱或中国高粱杂交为主,这样可保持两亲间的遗传差异,以便配制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高粱生产与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洋 《中国种业》2016,(2):20-21
高粱是陕西省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和经济产量高等优势;但是陕西省高粱生产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大量高粱需要外部调运或者进口,严重制约陕西省高粱产业的发展。从陕西省高粱生产实际出发,充分研究了陕西省高粱产区的分布和生产现状,分析了陕西省高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科研和推广力量、增加财政投入、增加政策扶持和加快高粱产业化发展等措施,共同推进陕西省高粱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晋杂18号(组培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首次在国内利用克隆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杂交种.母本为引进美国不育系,父本为本所利用克隆变异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1999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2001-2003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试,在华北、西北名列第一,超过全国高粱区试标准,今年即可通过国家审定.在制种中,由于父本偏晚,母本对环境条件敏感,杂交制种技术复杂,使得花期相遇不好,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根据该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通过多年的杂交制种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晋杂18号高粱杂交制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ISSR在高粱属植物遗传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雪恩  陈沁  印丽萍  王伟 《作物学报》2008,34(8):1480-1483
以高粱、杂交高粱、甜高粱、苏丹草、黑高粱和假高粱6种不同高粱属植物为实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这6种高粱属植物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110条ISSR引物中成功筛选到22条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2条带,其中差异性条带153条,多态条带比率(PPB)为84.0%。基于遗传距离系数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可以将6种高粱分为两大组,相互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5。另外可以根据一些多态性高的引物所扩增得到的品种特异性条带区分所有不同高粱种,如引物IR89、IS16等。这些为研究高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詹秋文  叶泗洪 《种子》2005,24(6):59-60,67
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4份苏丹草品种、6份高粱品种和2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性t测验表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在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间反应不同,高粱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苏丹草和杂交种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指标上,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反应一致,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全部生理生化指标对12个参试品种进行聚类,结果4个苏丹草品种与杂交种11号被聚成1类;高粱5号与6号,7号与8号各聚成1类;高粱10号自成1类;杂交种12号与高粱9号被聚为1类.因此,苏丹草各品种生理特性的差异较小,高粱和杂交种内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甜(辣)椒主要性状显隐性遗传表现及应用GeneticExpressionandApplicationofDominanceandRecessivityofMainCharacteristicsinSweetPepper我国甜、辣椒一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草坪地草害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两年的系统调查,查明北京地区草坪地杂草有62种,分属22科,重要杂草在牛筋草(Elensineindica(L.)Gaertn)狗尾草(Setarinvirdis(L.)Beauv)。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和旋覆花(InulajapouicaThunb)。农得时和草克星40g/亩用量在草坪播后苗前处理对牛筋草,马唐和一年生双子叶草的防效在85%以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