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引进澳美、德美和邦德种公羊,对呼伦贝尔细毛羊进行导血提高,主要采取区域品系繁育技术,培育细型细毛羊品系和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系,采用胚胎移植、冷冻精液配种、鲜精常温人工授精、鲜精高倍稀释、小群本交改良、选种选配等先进繁殖技术,综合运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使呼伦贝尔细毛羊群体品质、羊毛综合品质、产毛量和产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6年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绵羊数量已达3083.37万只。其中细毛羊133958万只,占绵羊总数的43.45%。先后培育成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兴安细毛羊、乌兰察布细毛羊、呼伦贝尔细毛羊等新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1983~1991年的细毛羊科技攻关中,引入了澳洲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科尔沁型)的有益基因,初步解决了自治区各细毛羊品种所存在的羊毛偏短、净毛率低、羊毛综合品质差等问题,无论是毛量还是毛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参加这期攻关的有兴安盟、哲盟、赤峰市、锡盟和伊盟等5个盟市的23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系培育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四大细毛羊原种场之一的巩乃斯种羊场,自1939年建场初期就开始了绵羊的杂交改良和细毛羊品种的培育工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严格的选择、淘汰和选育提高的基础上,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以此为基础通过导入澳血又成功地培育出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种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后相继进行了品系的培育工作,已育成的有中国美  相似文献   

4.
阿垦肉毛兼用细毛羊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 阿垦肉毛兼用细毛羊是正在培育中的新品种,由3个品系组成。154为自选品系,数量多、规模大、适应性强,生长快和产肉性能高;157品系引入林肯公羊导血,体型和羊毛品质有明显的改善,毛长和净毛率分别提高30.88%和10%;420品系引入德美羊血液,肉用体型明显,产肉性能在纯放牧条件下,6月龄羔羊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提高17.33%和5.25%。 阿垦肉毛蒹用细毛羊(简称阿垦羊)选育研究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八一团场进行。基础羊群是60年代以当地肉脂兼用大尾羊为母本,苏联阿尔太、高加索毛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细毛羊是在呼盟岭东地区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新品种。该品种羊具有体大、毛长、净毛量高和繁殖性能较强的优点。为此,我们对呼伦贝尔细毛羊的繁殖性能一项,在导血提高自群繁育阶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星牧场是我省养羊只数最多的牧场,年存栏羊数都在万只以上。80年代初为了提高东北细毛羊羊毛品质,全部导入中国美利奴羊血液,羊毛品质改进明显;但表现体型小体重下降,产肉性能明显减少,趋向毛用型细毛羊。从养羊趋势看本地区养毛用型细毛羊不如养体大肉多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效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养羊业由毛用为主转向肉毛兼用,进而发展到肉用为主的大趋势影响,以及国内羊肉供需矛盾尖锐、羊肉价格不断攀升等市场因素推动,呼伦贝尔细毛羊的发展出现了两难局面,即产肉性能不突出、繁殖率低,经济效益也上不去,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引进肉毛兼用品种或肉用性能突出的品种对呼伦贝尔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并探索一种科学的杂交改良模式是呼伦贝尔岭东地区羊业发展的当务之急。1发展现状呼伦贝尔细毛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育成的"老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细毛羊历经38年精心培育,最近通过内蒙古专家验收,成为我国细毛羊的新族。 呼伦贝尔细毛羊具有体格大、毛长、腹毛着生良好、净毛率高,耐寒、耐粒饲、易牧、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毛肉兼用型的细毛羊品种,遗传性能稳定、外型趋于一致,适于寒冷地区饲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呼伦贝尔细毛羊的培育始于1956年,是用新  相似文献   

9.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性能及建立繁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育种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先后培育成了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和兴安细毛羊等品种.但是这些品种仍普遍存在羊毛偏短、净毛率低、腹毛短稀、油汗偏黄、弯曲偏小、羊毛综合品质差等缺点.澳洲美利奴羊是世界上最好的细毛羊品种,国内外引用澳洲美利奴公羊与本地细毛羊品种母羊交配,其后代在毛长、弯曲、油汗颜色、净毛率和净毛量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为了克服内蒙古自治区旧型细毛羊品种之不足,1983年开展了引用澳美羊的有益基因,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性能的科技攻关项目.经科研、教学、推广、生产部门通力协作,使攻关区细毛羊的生产性能、羊毛综合品质达到或接近了中等澳毛水平.说明适当引入澳美羊的有益基因,对改进内蒙古原有旧型细毛羊品种,使其成为优质、高产的新型细毛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育成的一个毛肉兼用细毛羊品种,通过对其生产性能综合分析不难发现,虽然祁连山广大农牧区的大部分养殖户对甘肃高山细毛情有独钟,但是甘肃高山细毛羊品种本身还存在繁殖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肉用性能不明显,出栏率低等缺陷。推行商品羊杂交,广泛利用杂种优势是养羊业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试验通过导入南非美利奴公羊对甘肃高山细毛羊F1代周岁公母羊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体侧毛长、体重、剪毛量、纤维直径等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培育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山美利奴羊是以澳洲美利奴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历经20年选育而成的羊毛纤维直径以19.1~21.5μm为主体的毛肉兼用美利奴羊新品种.文章对高山美利奴羊品种特性进行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细毛羊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今后高山美利奴羊育种进行设计,制定育种目标,建立完善的品系结构,进行科学育种,并在选育技术上完善保障措施,持续提高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试论青海细毛羊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细毛羊在纺工业、绵羊改良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全国性细毛羊业滑坡的严重现象。针对就如何持续发展青海细毛羊业问题,借鉴国外细毛羊业发展方向,提出:1.继续巩固提高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的综合品质,注意细度向超细型方向选育,重点发展毛用细毛羊;2.适应市场,建立细毛羊品质,培育肉毛兼用型,肉用型细毛羊品种;3.给予政策倾斜,加入投入;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主要育种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中国美利奴高山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类群、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品系等功能完备的品种内部结构。该站存栏甘肃高山细毛羊1.2万只,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以来,以强毛型澳洲美利奴无角系公羊为父本,康拜克、邦德、东北细毛羊和敖汗细毛羊母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育种,培育无角美利奴细毛羊.到2000年,共培育无角美利奴细毛羊25 419只,存栏5 250只,核心群羊达3 250只,其中特一级羊占83.18%;选育的无角美利奴细毛羊具有体格大、毛长、产毛量高、产肉多、净毛率高和羊毛品质好等特点,各项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接近或达到澳洲美利奴羊水平.应用无角关利奴细毛羊改良低产细毛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分类根据羊毛类型分类。细毛型,如美国美利奴羊、兰布列羊等;中毛型,如南丘羊、萨福克羊等;长毛型,如罗姆尼羊等;杂交型,如北加索羊等;地毯毛型,如黑面高原羊等;羔皮用型,如卡拉库尔羊等。按照生产性能细毛羊又细分为三类,即毛用细毛羊,如中国美利奴羊等;毛肉兼用细毛羊,如新疆细毛羊等;肉毛兼用细毛羊,如德国美利奴羊等。半细毛羊又细分为二类,即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如茨盖羊等;肉毛兼用半细毛羊,如考力代羊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细毛羊是根据呼盟岭东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类型和生产条件培育的毛肉兼用型新品种。以新疆、阿斯卡尼、高加索、斯大夫和东德美利奴等细毛羊品种为父本,当地蒙古羊为母本,经过杂交改良,被毛同质后进行有目的选种选配,横交固定,后期引进中美和澳美种公羊导血,同时不断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而形成的体大、毛长、产毛量和净毛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具有良好生产性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美利奴羊(吉林型)改主奶当地细毛羊13年的改良效果观察认为:中国美利奴羊(以下简称中美羊)对我县生态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杂交各代羊毛长度,产毛量、净毛率及净毛量等指标均高于当地细毛羊,改善了羊毛综合品质,养羊业经济效益显著。但各代杂种羊均有向身矮,体短,四肢负力差等缺点。今后应注意引用体大毛密品系公羊改良当地辜,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东北细毛羊是我国继新疆细毛羊之后,于六十年代培育的第2个毛肉兼用细毛羊品种,具有体格大、耐粗饲、产肉较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存在毛偏短、净毛率较低、油汗不够理想等缺点。为了改善东北细毛羊被毛品质,引入了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在改善羊毛品质的同时,探索能保持毛肉兼用特点,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技术。兹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从1983年和1984年出生的含中国美利奴羊血液的东北细毛羊中选择质量差的公羊87只,作为试验对象。设计对比组有:补料或不补料组,羔羊(9.6月龄)各15只、育成公羊(21.6月龄)补料9只、羔羊延长补料期9只;去势或下去势组,羔羊各10只;剪毛或不剪毛组,羔羊9只及10只;单胎或双胎组,是从上组中统计单胎11只、多胎19只;含1/4或1/2中国美利奴羊血组,从上组中统计各15只。肥育从8月10日开始,第1批于10月24日结束,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