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的主要研究进展, 探讨了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 概述了森林湿地恢复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方法, 提出我国在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研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漓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合平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63-165,188
分析漓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景观生态问题,探讨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的技术和途径,包括源头森林植被景观、农田森林景观和河岸森林景观可能的规划措施和方法,指出地带性植被景观的恢复是漓江流域风景区的森林恢复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 它对森林植被的演替与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火后植被的更新与恢复过程一直以来是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简述了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的研究历史, 当前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七大出口森林植被恢复后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恢复后林分的生长情况、森林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变化等,并对惠州市七大出口森林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森林植被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矛盾,为建设多功能相互结合、稳定、高效、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分析研究待恢复林地的形成及分布特点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实施森林景观建设的内容框架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冷水江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典型的“先有工矿后有城市”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经过近百年“掠夺式”开发的工业化进程,境内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未根本得到缓解,通过植被恢复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客观分析工矿区森林植被现状与破坏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植被恢复、实施生态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祁连山森林植被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森林恢复及封山育林的原理,探讨了植被恢复的方法和措施,为祁连山植被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Prof.Akira 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Native Forest by Native Trees)。该方法在日本,马来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国家,用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在林的恢复,已经有近600个成功的例子。山东的森林覆盖率低,森林恢复了造林难度大,宫胁的森林重建法对于山东的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是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帽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帽儿山7种典型森林类型(示范区)植被恢复的调查,以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各示范区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分析示范区植被恢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恢复时间、采伐方式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分布起主导作用,示范区Ⅵ(白桦-水曲柳混交林)营造樟子松与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恢复效果最好,示范区Ⅶ(白桦-山槐混交林)恢复效果次之。研究结果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恢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连云港云台山森林植被概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总体设计思路、立地条件分类方法、林种和树种对位配置技术及其相关恢复技术措施要点等。  相似文献   

11.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点调查法对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林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对松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松树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危害可降低松树的高度和胸径(重度危害三年后高度、胸径分别下降0.34 m和1.8 cm),轻度危害则可促进松林的生长;马尾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松林的郁闭度和地表植被的盖度(中、重度危害后三年盖度分别上升15%和20%),对林下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中、重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可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轻度危害则对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云浮市城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浮市城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有591种木本植物,构成9种植被类型;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特征,为地域性植被恢复提供参考。同时对如何加强原生植被的保护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97、2007、2017年长株潭3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Landsant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收集,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DVI)等三个参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来揭示长株潭城市群1997—2017年的森林植被生长状况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以及植被主导发展趋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的植被生长状态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植被主导表现为退化趋势。2008—2017年间,该区域的植被生长状态回升并超过上一时段,植被覆盖度升高,植被主导表现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本文提出了优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重点建设城区绿化,加强城市绿线和生态红线保护,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abandonment of sites after clearcutting plantations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Japan. Although a few stand-leve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a broad-scale study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to obtain inform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ch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abandoned clearcut sites. This study is a province-level study that aims to interpret the patterns and factors in early-stage vegetation recovery at abandoned plantation clearcut sites. We also discuss the potential indicators that may determine whether a certain site recovers toward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nsisting of Castanopsis cuspidata and Quercus glauca or towards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comprising Q. serrata and Q. acutissima. A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ive types of vegetation (evergreen trees, evergreen trees–deciduous pioneer shrubs, pioneer species, deciduous trees, and deciduous shrubs) were observed from an early stage of succession. The first two vegetation types were considered to recover successfully to the target vegeta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ut the remaining three vegetation types did not show any tendency to recover to the target vege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 smaller size of the abandoned site with adjacen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a longer time after clearcutting were identified as factors that enhance the invasion of evergreen tree species; these factors are also useful to predict the future successional tendenc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se factors, the existence of regeneration sources (i.e., stumps) that allow sprouting appeared to b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predicting the early-stage vegeta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16.
人为干扰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森林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景观功能等方面分析了社区人为干扰活动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表明长期以来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降低,并延缓了森林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景观生物量积累少,抗干扰能力弱,生态功能较差,尚难以满足作为我国第3大河流珠江的源头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需要,景观生态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废弃采石场的植被重建是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改善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等方面对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群树种补植法以促进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从而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豫西黄土丘陵区林草植被现状和治理模式的实地调研,研究和分析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机理,对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天保”工程县 (局 )级实施方案编制中森林分类区划经营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建议 ,为云南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及云南“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多方位的技术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 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 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