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了空调控温储藏在中温高湿储粮区对进口大豆仓温、粮温和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仓能较好地保持大豆的品质,抑制大豆虫害的发生,避免熏蒸,经济可行,能确保大豆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藏。  相似文献   

2.
在12座浅圆仓内进行进口大豆二年保管实践,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谷物冷却机补冷、空调控温、单管风机局部处理等综合控温储粮技术,通过分析保管周期内粮情、品质变化及相关损耗、费用情况,总结控温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保管进口大豆中的优势和应用要点。试验表明,应用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可以使浅圆仓中保管的进口大豆长期处于准低温的安全储藏状态,达到延缓品质劣变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进口大豆不耐高温的储藏特性,决定了储粮温度对大豆储存期间的重要性,如果储粮温度过高,会加速大豆品质劣变速率,而且还会导致大豆的走油赤变,对后期的加工品质、经济效益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浅圆仓内储存期间仓温、墙壁对其的影响,从而找到好的解决方法来改变大豆的储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林杰 《粮食储藏》2009,38(4):21-24
根据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状况,通过分析浅圆仓的储粮特点和入库玉米储藏指标,采取高浓度磷化氢抑制微生物活动,初步探索出磷化氢抑菌的有效浓度和可行的操作方法,总结了当前储藏条件下华南地区浅圆仓玉米储藏的经济运行模式,实现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不耐储偏高水分(14.3%)晚粳稻,在浅圆仓进行安全度夏储藏试验。在中储粮浙江分公司指导下,通过采取科学储粮管理模式,综合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保持储粮新鲜品质,对晚粳稻储粮度夏技术做一些探索,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并为半安全晚粳稻在浅圆仓长期安全储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及气调时无法控温的问题,通过粮仓专用空调改造,实现气调和控温的综合应用,延缓了整仓粮温及表层粮温上升幅度,延长了气调周期,杀虫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效果.该项试验对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的安全储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浅圆仓智能充氮系统的工艺、稳定性、氮气浓度保持情况和充氮气调对进口大豆储藏品质指标以及储粮害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60%RH以下、氮气浓度95%以上保持68d,进口大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变化不明显;储粮害虫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智能充氮系统稳定、工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北地区生态条件,在浅圆仓综合应用环流熏蒸、内环流控温和氮气气调三项储粮技术(以下简称:“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研究了“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的效果。通过2022年对入库新粮进行环流熏蒸,冬季择机通风蓄冷,2023年度先进行内环流控温,再进行氮气气调,探索研究在当地浅圆仓中合理有效使用这三项储粮技术的最佳使用路径。“三合一”储粮控制系统在浅圆仓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低温、低药量储粮,延缓储粮品质劣变,在储粮控温、控虫和控制品质变化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三合一”储粮控制技术充分发挥了三项储粮技术的各自优势,为浅圆仓绿色储粮探索出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浅圆仓的仓型特点及储粮特性,介绍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储粮管理情况,结合储粮安全生产要素,总结了浅圆仓配套设施及氮气气调、空调控温、动态气体隔热墙等储粮技术综合应用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对浅圆仓配套设施的小改革和相关储粮技术的小创造,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优势互补,实现了安全高效绿色储粮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地区浅圆仓大豆气调储藏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翁胜通 《粮食储藏》2010,39(5):26-28
探讨了氮气气调储藏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对进口大豆保管中杀虫、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豆仓实施气调储藏杀虫效果理想,避免或减少熏蒸,推进大豆实现绿色储藏,但防霉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华南储粮区实仓储存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储存小麦的粮温在一个储粮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麦储存期间粮温会随气温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大的位置主要位于粮堆表层及外圈附近,粮堆内部温度比较稳定,全年平均粮温能维持在25℃以下。在华南储粮区的气候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能够在粮堆内部形成较大的、粮温相对稳定的"冷芯"。机械通风在一个储粮周期中对粮温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通风降温主要降低的是外圈粮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川渝主要储粮区(中温高湿区)偏高水分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安全储藏预警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粮条件下,稻谷和小麦中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水分、初始带菌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耐藏性和储藏安全性明显优于稻谷。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可以作为监控即时粮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良好的预警作用(高灵敏性和及时性)对粮食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豆的储存特性和天津地区夏季气候特点,以及储粮仓房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控温储粮技术,包括仓房外顸部水幕喷淋降温;仓房外项部、墙身遮阳网隔热;仓房内聚苯乙烯隔热板吊顶控温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使储粮仓房最高仓温降低3℃~3.3℃,最高粮温降低2.2℃~3.2℃,抑制了虫、霉的繁育,提高了大豆在储存期间的稳定性,保证了大豆安全度夏,取得了较好的储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大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难以控制等问题,我库充分利用当地储粮气候条件,增添了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仓内膜下环流通风,使粮堆内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气流,从而实现上层粮温可控性和实现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隔绝仓房空间与粮堆的湿热传递,减少仓温对粮温尤其是粮堆表层温度的影响。结合我库所处区域位置特点,主要是利用冬季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待夏季高温时利用环流风机进行仓内环流,将粮堆中央"冷心"的冷源带到粮堆表层和四周,使粮堆表层和四周的粮温降低,通过环流调节粮堆内温度因子,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季节仓内上层粮温上升,实现低温储藏。该技术确保了整仓粮食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圆仓占地面积小,结构受力合理,单仓储存数量大,粮食出入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单位时间出入库数量大,有利于实施粮食"四散"技术。但由于浅圆仓直径大、粮堆高,也给储粮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中央储备粮金华直属库从2012年3月分别对大豆、玉米、小麦浅圆仓安全储粮进行技术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温高湿储粮区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控制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我库的仓房设施及储存条件,通过在仓房粮面空间安装温控机,在高温季节进行机械制冷,实现上层粮温可控,确保整仓粮食达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避免粮温快速变化,影响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浅圆仓内储藏的小麦进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处理,实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湿度、粮食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探索谷冷机在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通过谷物冷却通风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储粮的温度,并减少粮堆内的温差和水分梯度,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第七储粮生态区,浅圆仓作为新一轮增储扩容主要建设的仓型正在被广泛使用。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东莞直属库于2010年开始探索浅圆仓安全储存早籼稻试验,通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富氮气调等多种储藏技术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储存安全,品质良好,实践应用表明在第七储粮生态区利用浅圆仓储存早籼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低温储粮可以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储粮损失,是绿色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开发仓墙动静态隔热控温储粮系统,利用空调制冷,有效控制粮堆四周粮温上升,为实现全仓低温储粮探索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膜下环流通风技术实现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针对东北地区高大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控制难等问题,充分利用当地储粮条件,增添了膜下环流通风设施,夏季进行仓内膜下环流通风,实现上层粮温可控和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确保整仓粮食达到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