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振东 《内陆水产》1996,(10):12-12
团头鲂的繁殖(一)朱振东(湖北省鄂州市水产局436000) 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laYih),俗称武昌鱼。最初发现于湖北梁子湖,1955年才由易伯鲁确定其种名,是我国优良的谈水养殖鱼类[1]。在现今中国55种主要的淡水经济...  相似文献   

2.
经典生物操纵(Biomani pulation)原理与下行效应(Top-downeffects)和营养级联效应(Trophic Cascading interactions)相符,所谓生物操纵理论,即利用肉食性鱼类抑制杂食性、草食性鱼类而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抑制水体中藻类的密度。  相似文献   

3.
7至8月份,南方海域的气温逐渐升高。网箱养殖军曹鱼幼鱼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每尾可以增重200克,这时可以转入较大网目的网箱进行饲养。随着的幼鱼迅速生长,体型差距明显增大,应注意定期筛选,将不同大小的个体分开饲养,以提高养殖存活率。放养参考密度如下:(数据来自黎祖福等《南方海水鱼类繁殖与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渔业生态环境与鱼病(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而制约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生物自身的生存能力,即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环境条件。生物的性状、数量和其种群结构是与其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对鱼类来说,水是赖以生存的环境,水环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与健康状况。一般说来,人为因素的作用便意味着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人为改变过程。随着渔业生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污染日趋严重,渔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鱼类病害不断增多。鱼类的病害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5.
吴瑞兰 《水产养殖》2014,35(11):20-22
唇(鲳)(Hemibarbus labeo),属鲤科,(鲳)属,俗称为重唇鱼,遍布全国各大水系,辽宁地区的主要繁殖栖息地为鸭绿江、太子河、浑河、英那河及碧流河等。唇(鲳)是辽宁地区土著鱼类中著名的优良品种,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保护鱼类自然繁殖、包括保护幼鱼不陷入取水工程夭亡,是合理利用内陆水域和沿海海域鱼类资源的重要环节。苏联现行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鱼类基因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鱼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核基因分子克隆技术的建立,提供了从核苷酸水平了解鱼类基因结构的手段。鱼类基因的分子克隆始于八十年代初、中期对虹鳟(Salmogairdneri)鱼精蛋白基因[52]和美洲黄盖鲽(Psendopleuronectesamericanus)抗冻蛋白(AFP)基因[22]的分子克隆,随后扩展到其他极地鱼类AFP基因,接着扩展到鱼类生长激素(GH)基因、催乳激素(PRL)基因、生长催乳素(somatolactinSL)基因等数十个基因。对这些控制鱼类重要生理机能的基因结构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渔业…  相似文献   

8.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因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繁殖生长的低温环境中进行世代繁衍而被称为冷水鱼。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从技术引进起步,开发了虹鳟鱼养殖业。  相似文献   

9.
鳜鱼养殖(二)鳜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的采运和培育目前亲鱼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冬春季节从天然水域中捕获,二是来自池塘养殖。繁殖季节来临前,从天然水域捕获直接用于生产的,其催产成功率很低,最好在鳜鱼越冬前捕捉,延长其强化培育时间,可提高繁殖效果。从天然...  相似文献   

10.
尖塘鳢属优质名贵鱼类,经济价值较高。尖塘鳢是指云斑尖塘鳢(Oxye]eotr]smarmoratusBleeker)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lineolatus)两种尖塘鳢属(OxyeleotriS)鱼类,其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缎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1etridae)。早年分别从东南亚(前者)和澳大利亚(后者)引入我国。与国内相近种类,如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aTemmincketSchlegel)和尖头塘鳢(EleotrisoxycephalaTemmincketSchlegel)等相比,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接近于本地种类、适应性强、便于活体运输和暂养等优点,引起了我国,尤其南方各省的科研人员、生产和消费者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增养殖技术讲座(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银鱼的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及保护鱼类资源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幼小群体(个体)的不断成长与年老的群体(个体)逐渐死亡,使整个种群结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鱼群自然的新陈代谢(繁殖、生长、发育和死亡)和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使这种鱼得以维持最适数量,同时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下来。大银鱼属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种群结构简单,仅有一个世代,一年即成熟产卵,产卵后亲体绝大部分死亡,仅有极少数个体可以存活到2龄。因此,对已经成熟的亲体,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这种利用又必须…  相似文献   

12.
(5)水中的pH值偏低的危害和调节方法:①pH值长期偏低,使水中的浮游植物不易繁殖,水体透明度加大,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溶氧下降,使底层有机质缺氧分解加快,水中的反硝化反应加快,使有害物质的浓度上升,造成鱼类有害气体中毒,或气泡病发生,或缺氧泛塘。②如池水pH值长期在6左右,会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减低载氧能力,也会出现浮头现象;会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并可引起鳃组织凝血性坏死,黏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对pH值偏低的水体,可采用生石灰来调节,若水中氨氮高,可先曝气、增氧、加新水,并全池泼洒底质改良剂,过3天后,再用生石灰调节pH值。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箱养殖真鲷技术(一)真鲷(Pagrosomusmajor)是一种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是海洋拖网捕捞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海洋水产资源衰退,因此,转向海水网箱养殖经济鱼类是大势所趋。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真鲷是平潭县于1986年最早试养成功,是平潭发展高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及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能,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鱼类细胞学,鱼类药物学和展望等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学病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鱼类病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系,鱼类药物和展望等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brmes)、鮰科(fctaluridae)鱼类,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加工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我国自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在各省市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隶属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是天然水体中一种常见的中小型野生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亲睐,开发花(鱼骨)资源是太湖流域中小型湖泊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2 鱼类的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指鱼体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鱼体后,可引起感染,同时也能够诱导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防御性应答。根据形成和作用特点的不同.鱼类的抗感染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发生得较早,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抗原针对性。特异性免疫作用发生得较晚,具有抗原特异性。同哺乳动物相似,鱼类的特异性免疫也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2.1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  相似文献   

19.
吴江  张泽芸 《科学养鱼》1995,(12):29-30
大口鲶的养殖(一)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Chen),原名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大河鲶鱼、鲶巴朗(四川)、叉口鲶(湖北)、大鲶鲐(江浙)等,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种以鱼为食的大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2~5kg,最大可...  相似文献   

20.
四、性反转 (一)鱼类的性别 自然界的鱼类性别多种多样,有些种类为雌雄异体,其外形和体色都明显不同;有些种类是雌雄同体,或雄性先成熟或雌性先成熟,人们所熟知的黄鳝即是先雌后雄的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