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庆来 《茶叶》2004,30(2):120-120
申屠杰先生2004年3月11日静静地离开我们了。先生是我的老前辈,是我人生和事业的指路人和导师,他的精神受益一世。先生是茶业界的名人,对祖国、对浙江以及对杭州的茶业发展、茶叶科技研究的贡献卓著、成果辉煌,他的去世,是茶业界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钱时霖  高菊儿 《茶叶》2004,30(2):119-120
2004年3月10日18时,茶叶界的老寿星申屠杰先生在金华谢世了,享年98岁,噩耗传来,令人悲痛,现在特撰此文,以表对先生的悼念之心。  相似文献   

3.
《茶叶》1987,(1)
为总结一年编辑工作经验,迎接新的任务,编委会特邀本刊顾问,于1986年12月27日莅临华家池畔,进行座谈、指导,现简要记述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申屠杰先生:《茶叶》办刊方针明确,对普及料技知识取得初步成效。“访问记”给读者有指导意义;茶业经济文章,颇有参考价值;译文适当减少篇幅,茶叶加工机械要加强,辟“专业户园地”,我很赞成。俞寿康先生:建议重新考虑办刊方针,我主张应办成综合型、普及型的刊物。要把浙江的情况多介绍、多报导,宏观的文章要多写,反映总趋势以指导产销,推动生产、经济、技术三结合。  相似文献   

4.
吴宁 《茶叶》2011,37(3):190-193
何耀曾先生(1920—2010)是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第一届毕业生(1944),从那时起,他为中国茶业的兴盛工作了六十多年。在他去世前的三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他,记下了他的回忆和他与张志澄、钱梁、吴觉农先生的往来。  相似文献   

5.
吴宁 《茶叶》2011,37(1):50-55
我与钱樑先生钱伯伯相识是在1979年的春天。他与陈君鹏先生帮助爷爷撰写《茶经述评》在我家住了很久。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钱伯伯在我家二楼阳台间,在暖暖地晨光里,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和他与奶奶坐在长沙发上一面聊天.  相似文献   

6.
王立 《茶叶》2019,45(1):7-7
正我深切怀念我的导师庄晚芳先生。2018年是先生诞辰110周年,恩师对我教益匪浅,趁此良机,表示我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感恩。1962年我有幸考取先生首位茶学研究生。在三年多的学习生涯中,先生对我言传身教,关怀备至,尽管他当时教育和社会活动相当繁重,但对我的学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当时从茶树生物学和茶树生理学入门,引导我探求茶树修剪的技术依据。在先生奠定的现代茶学的基础上,使我在茶树修剪领域中,继续开拓前进,取得了一定业绩,至今久久  相似文献   

7.
5月31日,我正在办公室整理稿件,阮殿蓉董事长打来电话:“小詹,明天下午台湾的周渝先生要来我们公司,你做一下准备,采访周先生。”当得知自己又可以向周渝先生请教问题时,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赶紧准备好笔记本、录音笔,希望这一次能和周先生有一个深入的交流,因为去年八月份周先生来的时候,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我只是简单地与他接触了一下。但这一次,周先生将在云南呆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这种机会真是难得。在风起云涌的普洱茶界,周渝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他是台湾紫藤庐主人,也是台湾小剧场的发起人之一,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与发…  相似文献   

8.
刘祖生 《茶叶》2016,(2):121-123
正我国著名茶学家、茶叶加工专家、闻名海内外的评茶大师张堂恒先生,1996年8月5日病逝于杭州,迄今转眼20周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张堂恒先生是我学茶的启蒙老师。早在1950年秋,新中国刚满周岁之际,百业待兴,人才奇缺,以吴觉农先生为总经理的中国茶叶公司,委托武汉大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从事大豆研究的青年一代,抑或中年一代,可能了解江苏大豆专家费家骍先生的人不多,费先生对江苏大豆研究,无论是育种、栽培,还是发展大豆生产方面都有很大贡献。我认识费先生是在1966年,当年我在江苏徐州郊区铜山县大庙公社(现大庙镇,现在徐州农科院试验园区就在大庙镇)蹲点,费先生和他的同事在灌云县蹲点。当年我们从徐州经连云港到灌云,与费家骍先生、凌以禄先生一行进行大豆生产考察。费先生心直口快,平易近人,易于交流。1981年我  相似文献   

10.
《茶叶》1990,(1)
吴觉农先生是我的老师,又是我多年的领导,我参加茶叶工作,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开始的。他早年留学日本,专攻茶叶,以振兴华茶自命,不仅是一位世界上著名的茶叶专家,又是一位热爱祖国、热心改革创新的领导者。吴老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商品检验局  相似文献   

11.
黄寿波 《茶叶》2014,(1):57+59-57,59
钱时霖先生已于2013年3月25日驾鹤西去,至今已有一周年了。他在世时好学不倦、笔耕不止的的精神,对同志和朋友的真诚、乐于助人的品德,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钱时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和茶文化工作者,浙江安吉人。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室主任,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2.
吴宁 《茶叶》2013,39(3):170-173,177
叶知水先生(1914—1947)浙江鄞县人。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任职于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他先后在黔、浙、皖、闽、赣五省从事茶叶改良推广工作,1942年至1945年在湖南和西北调查砖茶的产销,1946年在上海营办出口茶叶精制厂,1947年5月因病去世。本文根据我采访和收集的零散资料和叶知水先生在他生命最后的八年中所发表的文章对他做一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大学毕业我被留校任教,当了庄师的助教,直至先生驾鹤西去,从师整整四十年.先生一生对我教益良多,值此先生百年诞辰,写点纪念文字,作为我对先生教泽师恩的一点表示,寄托我对先生的无尽哀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14.
吴觉农先生是著名的茶叶专家,又是农业经济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今年九十高龄,毕生从事茶业,为革新和振兴中华茶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陆定一同志誉之为当代中国的茶圣。觉老早在青壮年时期就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有较深联系,忠诚与党合作共事,做党的铮友,为人民革命事业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我与觉老相识五十多年,是我的老师,并曾几度在他领导下工作。写此短文纪念觉老从事茶业七十年,并祝贺他九秩大寿,聊表崇敬之忱。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辽宁省大豆育种的先驱、国家发明(铁丰18号)一等奖获得者杨伯玉先生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历程,于2015年11月13日驾鹤西去。对这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离去,作为他的学生和挚友,我的心绪充满惆怅。杨伯玉先生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终生致力于大豆育种。上世纪40至50年代,他深入辽宁省农村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湖北农科院两单位从事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科技人员成为该所的主要研究骨干,所长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王国勋先生就是从北京到武汉工作的,他在油料所主持大豆研究工作。我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油料所工作,因此与王国勋先  相似文献   

17.
吴宁 《茶叶》2013,39(2):114-117
王泽农先生(1907—1999)茶叶生化专家,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他与吴觉农先生是终身的好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常常来北京,本文记述了在那一段时间里,王泽农先生与吴觉农的往来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18.
吴觉农先生是茶人的榜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启庆 《茶叶》2005,31(2):81-82
吴觉农先生诞辰108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重读《吴觉农选集》及相关文章,倍感亲切,好像吴觉农先生在我耳边谆谆教导,以自已的一生在讲述着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准则,待人的胸怀……。吴觉农先生留下的件件著作,细细研究,对现实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的光辉一生,有几点特别令我敬佩。  相似文献   

19.
正读大学时,我从讲授作物育种课程的老师那里知道了王金陵这个名字,后来得知,他是世界知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尽管我没有从师于王金陵先生,但我学术生涯的两个关键结点,王先生都是见证人,更是主导者,我从王先生的话语中,受益多多。1987年,我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研究所(现称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  相似文献   

20.
各位嘉宾,先生们、女士们:我很高兴能参加2006年迪拜全球茶叶峰会的开幕式,这也是我们首次举办这种类型的大会。今天早晨,本次活动的组委会用世界上最好的饮料--热茶来招待我的时侯,我禁不住想起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经常用茶的精神与力量来放松与振作自己,而并没有注意到它是一种贸易商品。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恭贺一下迪拜金属与商品交易中心和他的得力搭档--迪拜茶叶贸易中心发起与组织了本次大会,使世界各国的茶叶生产者、消费者及与之有关的行业汇聚一堂。有这么多的行业专家坐在这里,促使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天,大家对本行业面临的问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