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山门镇森林火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亦科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2):94-94,143
通过对平阳县山门镇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提出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建设生物防火带,组建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预案等预防森林火灾对策,为防止森林火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西森林火灾与火险天气分析及综合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引起江西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经济损失的可燃条件、火源条件和具备火灾的火险天气条件,提出了地面道路防火工程、绿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工程、化学防火工程、加强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建立森林防火池、加强火源管理和加强高科技的应用,使森林防火走向数字化八大综合预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常有发生,火灾发生的原因大多不可控制,比如雷电、气候干燥等,森林火灾往往会给一个地区的林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构建有效的防火机制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保守的救火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火灾问题,从大量的防火实践中看出,只有加强安全扑救与有效防火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损失。本文分析现阶段山区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防火对策,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是一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已成为林业建设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分析了永嘉县森林火灾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改进营林方式、深入落实林业政策、加强火源有序管理、建立防火长效工作机制、及时查处火灾案件、增加森林防火经费投入等森林防火措施,以确保减少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森林火灾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50年以来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万起,所以,在面对防火工作时,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如今,威宁县的防火现状形势极其严峻,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再加上大部分林区内枯死木剧增,残枝落叶增多,导致可燃物火种增多,火灾隐患变得日益加重,火灾发生的频率仍然处于频发、高发的态势,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关部门需要重新审视火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保护措施,加大监察力度,有效地防范火灾发生。威宁县需提高防火的设备设施,使火灾真正发生时,也能及时有消防设备来应对,提高林区内护林员的防火意识,增强市民的防火责任,使防火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因此,笔者分析萝北地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森林防火对策,旨在提高当地森林防火整体水平,对萝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森林防火的必要性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1、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森林火灾是  相似文献   

7.
正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隔离带防火技术是森林防火的根本。隔离带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对森林资源起到保护作用。森林防火管理部门需要意识到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应用在实际的防火工作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防火建设,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进而,本文对森林防火隔离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一、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在目前的森林火灾防护工作中,许多林业防护人们对  相似文献   

8.
秦琳峰 《新农业》2023,(24):59-60
<正>在我国现阶段的森林防火过程中,不仅要使用传统的防火手段,同时还要运用林业种植措施来预防火灾的发生。1对防火林带进行网格化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防火地区以及防火地带,工作人员可以在山沟与山脊等自然地形之间建立林分网格,设置防火林隔离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大面积蔓延,只会损坏一个网格中的林木,不会蔓延到其他的网格中,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森林火灾,有效降低火灾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的原因和扑救火灾的紧急避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多地火灾频发,尤其是树木密集的山林地区,更是防火的重点。国家对国民防火救火意识越来越重视,也为火灾多发地设置了更多防火救火设施,但是,这仍不能完全解决火灾发生和人员伤亡问题。所以,国家和相关部门更要从源头上探究火灾发生原因,减少人为因素,尽量把人为火灾因素降到最低,对于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国家也行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设立足够的防火措施,安全的避险通道,并加强群众的防火逃生意识,定期对林区周围群众进行防火教育,并组织火灾疏散演练,在危险来临的时刻,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龙首山林区森林防火现状和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发生的因素,从增强防火责任意识并创新工作思路、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加强防火队伍建设、注重森林防火新技术的应用、增加防火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加油站的安全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汽车加油站事故的多发性,指出加油站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认为站区的总平面和主要设备的设置应当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并且从防火、防静电、防雷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危害森林的诸因子中,火灾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灾害,各林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林火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林火预测预报的应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有林国家林火管理的有力工具.林火预测预报从二十世纪20年代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林火预测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报.林火预报研究中的杀键问题是选择主要的林火因子和合适的林火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择江西农业大学校内圆柏、台湾松、罗汉松、马尾松、杉木5个常绿针叶树种作为供试材料,对5个树种的树叶、树枝和树皮的理化性状(含水率、热值、燃点、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燃烧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聚类分析对5个树种的抗火性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抗火性最强的是台湾松,较强的是马尾松、罗汉松、圆柏,最弱的是杉木.  相似文献   

14.
对生土防火路营建火力楠防火林带的林木生长效果、防火性能、培肥地力与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以经济效益的研究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在原防火路较差的土壤条件下,能迅速郁闭并很快成林且防火性能强,是优良的防火树种,12a生混交林带中火力楠的平均树高达9.58m,胸径达9.07cm,生物量达39.62t.hm-2,显示出较强的防火效能。同时,防火林带与生土防火路相比,不但具有较强的培肥地力、涵养水源等功能且经济效益显著,是该区较为理想的防火林带,可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灾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干扰之一,也是森林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多源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探测中应用,使得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从灾前、灾时、灾后3个阶段,分析了遥感技术和方法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场态势监测、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火烧迹地识别、火后森林受害评估以及植被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现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森林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源多尺度遥感探测技术如将无人机、雷达、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等互相结合,多方位进行森林火前火后监测,为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灾防控、火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云南省森林火源特点。[方法]对2004—2014年云南省产生的森林火灾次数及火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省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都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但非生产性火源所占比重更大。生产性火源中烧荒烧炭影响最大;非生产性火源中,野外吸烟、小孩玩火、上坟烧纸、取暖做饭和智障弄火是主要火源。其中,非生产性火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和时段性特点,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时段主要集中在09:00—13:00和15:00—20:00。[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省森林防火的火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中山陵园风景区的森林防火重要性及森林防火现状,分析指出景区目前大队任务繁重、人流量大、野路太多、野营者逐年增多、气候异常等森林防火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强化宣传、严格火源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防火培训、加强以水灭火等相应的森林防火建议,对景区森林防火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平阳县森林防火的工作现状,重点从林区情况、防火意识、防火设备及队伍建设、纵火案件查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可行的举措,对于平阳县的森林防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油气储运》2001,20(1):46-47
油库消防系统设计是油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库选址、总图设计时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在施工图设计时应确保消防系统在安全距离、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操作维护管理等环节上获得最佳方案。针对油库消防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改进方案,对促进油库消防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强度林火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来判断林火强度,在大兴安岭松岭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火烧迹地选择低强度林火迹地为样地,对低强度林火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3 a连续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低强度林火主要影响森林土壤A层容重,没有对土壤B层产生显著影响;低强度林火燃烧后土壤A层持水量和贮水能力减小,火烧虽然没有改变土壤B层的有机质,但孔隙度相差明显;低强度林火提高了A层土壤pH,随时间的推移土壤pH从6.4恢复到5.4,说明低强度林火对土壤pH影响有限;低强度林火对土壤有机质再分配是有影响的,不单纯地表现为减少趋势,可能更多的是分解;土壤营养元素中以N素最易挥发,火烧后迹地土壤A层全N量下降;低强度林火对速效K含量增加只限于一个生长季.火后Ca,Mg和P的含量的变化结果与K近似.[结论]有计划地实施低强度林火对森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