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罗非鱼越冬成活率,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条: 1.越冬池要在亲鱼移入越冬池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并适量施肥,培育浮游植物。 2.及时越冬。鱼过早和过迟移入越冬池都不宜,过早则水温尚高,亲鱼移入越冬池不适应,又人为地延长了越冬时间;过迟则水温过低,容易冻伤鱼体。宜在水温下降至15℃~16℃之前进行。 3.合理的放养密度。5cm~6cm鱼种1kg/m~2~1.5kg/m~2,亲鱼可达3kg/m~2。 4.捕鱼操作要小心,勿伤鱼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由于受水温所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都要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保种越冬,主要有利用工厂余热越冬、太阳能越冬、人工加热越冬等方式,但其越冬保种密度一般约7.5kg/m~3,相对成本较大。多年来,我们研究用地热保种越冬,越冬密度已超过25kg/m~3,大大减少了越冬成本。现简要介绍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主要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一、基础设施的条件 越冬水池一般以面积150m~2深2m为宜,池口与地面平齐,水  相似文献   

3.
在总面积为135m~2的3个水泥池中利用电厂冷却塔的余热水进行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试验,并放养7.4万尾,经过250d,收获100~250g/尾的淡水白鲳鱼种3874kg,收入116630元,纯利润69330元,单位利润为513.6元/m~2。  相似文献   

4.
搞好青虾越冬管理是发展青虾养殖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主要有:1.越冬池的选择 越冬池要选用池形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2m以上的池塘,池中放养一些水花生之类的水草或放置一些柳树枝、瓦片、砖块等隐蔽物为佳,每亩池塘放养水草150kg~200kg或放置柳树枝25kg~35kg。2.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12月中下旬,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放养。亲虾要挑选体质健壮、附肢齐全、体型标准的大虾,规格为雌虾200尾/kg~500尾/kg、雄虾140尾/kg~240尾/kg,雌雄比为2∶1,放养密度以15kg/亩~25kg/亩为宜。幼虾越冬,放养规格为2000尾/kg~3000尾/kg的幼虾,以20kg…  相似文献   

5.
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2年和2003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财育苗厂和江苏省金桥盐业公司东山育苗厂分别进行了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促熟培养成熟的亲贝和自然发育成熟的亲贝,经过5h阴干、遮光充气3~5h的诱导催产,在水温26~29℃、比重1.017~1.023、pH值8.1~8.5条件下,催产成功率达100%,受精率90%左右。受精卵25~36个/ml,孵化率在85~96%;D形幼虫培养密度7~11个/ml,5~6d全部附着变态。用300目筛绢过滤海泥,沉淀池底2mm,附着率80%左右。东财育苗厂2002年3~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4~300×10~4粒/kg稚贝2618kg,其中1.0~3.0×10~6粒/kg稚贝796.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248kg/m~2,4~100×10~4粒/kg稚贝1821.50kg,平均单位出苗量0.495kg/m~2;2003年7~10月,在1000m~3水体中,培育出1.4~20×10~5粒/kg稚贝1260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kg/m~2,小个体的单位育苗量0.25kg/m~2,大个体的单位育苗量2kg/m~2左右。东山育苗厂,2002年7~8月在45m~3水体中,培育出7.4~40×10~5粒/kg稚贝47.8kg,平均单位出苗量1.59kg/m~2;2003年6~7月,在231m~3水体中,培育出4.0~50×10~5粒/kg稚贝72kg,3.0×10~7粒/kg幼苗22kg,共出苗94kg,单位出苗量在0.29~0.47kg/m~2。  相似文献   

6.
黄一 《内陆水产》2004,29(11):23-23
时下已进入鱼类越冬季节,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是广大渔农及养殖单位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现就鱼类越冬注意事项介绍如下。科学选池越冬池宜低于地平面,位于背风向阳处。要保证水源充足,注排水便利,水深1.5m以上。温水性鱼类越冬,水质要清新,结冰前溶氧量应在10mg/L以上,冰期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pH值7.5~8.5。池底粘土夯实,平坦,保水性能好。热带鱼越冬.鱼池面积1330~3330m^2,池上建造塑料大棚保温.每667m^2放鱼350~450kg,条件好的池塘也可放养到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养殖效益,充分利用池塘冬季闲置期,2018年10月初至2019年5月中旬,利用1.33 hm~2海水池塘,设置1000粒/m~2和2000粒/m~2两个养殖密度,开展菲律宾蛤仔"斑马蛤"新品种的越冬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斑马蛤"初始规格324粒/kg,收获规格152粒/kg; 10—11月以及翌年的3—5月生长迅速,春季生长快于秋季,但各月份的组间壳长差异均不显著;至5月初,高密度组存活率略高于低密度组;越冬养殖过程中,池水pH为7.68~8.33,悬浮物、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无机磷含量及化学需氧量均呈下降趋势。该新品种适宜在天津海水池塘开展越冬养殖。  相似文献   

8.
1选择优质鱼种越冬越冬鱼种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应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表光滑的个体,鱼种一般要求全长10-15cm,用来作繁殖的亲鱼为0.5-0.75kg。在11月上、中旬,当水温16℃左右时将选好的鲶鱼及时放入越冬池。入池前在2%-3%食盐水中浸洗10-15min。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中放鱼种100-15尾或亲鱼3-4kg。2严格控制水温越冬水温控制16℃以上,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越冬的,根据流量大小控制水温;用电热器加温越冬的,根据控温仪的自动调节控制水温,若用人工加温的温室越冬,则必须使室内气温保持…  相似文献   

9.
<正> 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差,降雨量少,小型坑塘鱼类越冬水位难以保障,不适宜鱼类越冬养殖。1997年我们在面积共为0.92hm~2两处小型坑塘进行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4月20日放鱼,10月20日起捕,养成期180d,鱼类平均育成规格为500g/尾,单产280~350kg/667m~2。实践证明,高寒地区小坑塘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水稻-青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水稻-甲鱼(Amyda Sincnsis)三种种养模式和水稻单种模式下有机肥、化肥、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等。结果显示:稻-小龙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00 mL苏云菌,收获了506.8 kg/667 m~2水稻、106.7 kg/667 m~2小龙虾,效益为4 468.4元/667 m~2;稻-青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复合肥、100 mL短隐杆菌,收获了514.2 kg/667 m~2水稻、56.4 kg/667 m~2青虾,效益为3 235.3元/667 m~2;稻-甲鱼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0 kg/667 m~2微生物菌肥,收获了402.5 kg/667 m~2水稻、52.8 kg/667 m~2甲鱼,年均效益为4 309.2元/667 m~2。以水稻单种模式为对照,稻-小龙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50 kg/667 m~2,减少76.9%的化肥使用量;稻-青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5 kg/667 m~2,减少了53.8%的化肥使用量;在水稻病害管理上,稻渔种养模式并未选择使用传统农药,尽量选择微生物型生物农药,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常见病害均有效,且持续保护时间长达25 d以上。结果表明,稻渔种养模式有效增加了有机肥、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水稻产量比较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属于一种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1.
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密度对水质及鱼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不同植物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水质及鱼菜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开展鱼菜共生试验。鲫鱼养殖水体有效体积350 L,养殖密度10 kg/m3;水雍菜栽培面积为1. 0 m~2,植物密度为60、45、30株/m~2。结果显示:系统水温29. 37℃~31. 40℃,溶氧2. 33~5. 00 mg/L,p H 6. 22~7. 42,电导率(EC) 0. 19~0. 66 m S/cm,水质基本符合鱼菜生长需求;系统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显著(P=0. 000),不同处理组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 028),且植物密度为45株/m~2的系统其平均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最高;试验共持续33d,鱼总鲜重增量为(1. 70±4. 36) kg、(1. 50±1. 57) kg、(1. 67±6. 01) kg,菜总鲜重增量为(7. 71±2. 27) kg、(6. 15±5. 49) kg、(4. 04±3. 01) kg;植物密度对地上部分含氮量相对增长率的影响显著(P=0. 037),且植物密度为45株/m~2的系统其地上部分含氮量相对增长率为正值。研究表明,3种植物密度系统的鱼菜生长良好,植物密度为45株/m~2组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氮素转化效率,可通过扩大植物栽培面积来促进系统的氮素转化并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2.
李贵雄 《水产科技情报》2008,35(6):291-292, 296
将菲牛蛭活体分别以不同密度放置于湿润的稻田土中,在室内常温条件下观察其越冬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菲牛蛭的越冬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当密度在1 800条/m~2时,其越冬成活率为85.6%,与密度在2100条/m~2以上的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密度在1 500条/m~2以下的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后各组的体重分别减轻了10.4%~15.6%,但各组间的相对增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稻田土可作为吸血水蛭的越冬基质。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进行了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夏花与冬片鱼种培育、成鱼池塘与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4年:催产亲鱼25组,出苗340万尾;3口发花池经25天饲养共产夏花鱼种24.91万尾,平均体长3.0~3.3 cm;3口育种池经140天培育共产冬片鱼种6.38万尾,平均体长12.4~14.3 cm,利润2660~2937元/667m~2,投产比1:2.64~2.82。2005年:3口成鱼池共产商品鱼7445 kg,平均单产413.6 kg/667m~2,利润4546~6333元/667m~2,投产比1:2.15~2.53;4口网箱共产商品鱼2558kg,平均单产32.0 kg/m~2,利润352~413元/m~2,投产比1:2.01~1:2.0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泥鳅在江西省赣中山区池塘中的养殖特性,开展了山区池塘台湾泥鳅养殖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4~5 cm苗种,密度为80000尾/667m~2,经117 d的人工养殖,平均规格为12.16±2.17 g,产量为1072 kg/667m~2,成活率为82.6%,利润为7730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 cm苗种,密度为120000尾/667m~2,经127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1.78±2.43 g,产量为1193.5 kg/667m~2,成活率为76.7%,利润为7253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cm,密度为150000尾/667m~2,经115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0.25±1.95 g,产量为1202.7 kg/667m~2,成活率为78.7%,利润为704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搞好青虾越冬管理是发展青虾养殖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主要有: 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要选用池形比较规则、避风向阳、水深1.2m以上的池塘,池中放养一些水花生之类的水草或放置一些柳树枝、瓦片、砖块等隐蔽物为佳,每亩池塘放养水草150kg~200kg或放置柳树枝25kg~35kg.  相似文献   

16.
17℃是孵化场中用以加速生长的典型温度,我们的目的就是确定这一温度下大西洋鲑鱼的最佳养殖密度。我们将5.8g(平均体重)的幼鲑养殖了80天,最终的养殖密度达到14~55kg/m~2(单位水底面积的养殖量)或80—310kg/m~3(单位体积的养殖量)。在最终养殖密度达26kg/m~2(146kg/m~3)时,鱼体重的增加略为降低,但是死亡率、饵料转化、以及体长的增加不受影响。在17.5℃的水温中,大西洋鲑常以14kg/m~2(80kg/m~3)的密度饲育,在此密度时,对其生长和健康无不良影响,但最终养殖密度不应超过26kg/m~2。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2011年3月,笔者在江苏省启东茅家港海域选择中低潮海区实施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苗种中间培育面积14-3hm^2,投养杂色蛤苗种60.2t,经过10~14个月的滩涂养殖,生产出1.0~2.0cm、2000~4000粒/kg的大规格杂色蛤苗种226.9t,平均每667m^2产量1056.3kg,实现产值131.6万元,利润加.8万元。现将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茌平县地处黄河故道,盐碱池塘众多。2006年自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条纹鲈进行池塘套养,自然越冬,2007年喜获丰收。试验池塘3 333m~2(5亩),平均每667 m~2产鲈118kg,个体最大1.2 kg。现将我们的操  相似文献   

19.
一、越冬管理 1.越冬塘的选择及越冬棚的搭建 越冬塘应选择水温稳定在18℃以上并且有泉水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在4~6亩,池深1.5~2米,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形状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每只塘配备1~2台增氧机。  相似文献   

20.
草鱼的网箱快速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草鱼养殖新技术,它周期短、效益高,好管理、易推广。一般0.2~0.3kg的鱼种,经4~5个月的网箱精养,尾重可达1.5~2.5kg,1个网箱(30m2)可产鲜鱼750kg左右,产值8200~8500元,利润达4500~5200元,是当前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1养殖技术1.1水域选择宜选择水库、河坝、1667m2以上的大池塘。网箱设于避风向阳、水质清洁、有微流水、水深2.5~3m的地方。选择河坝时,网箱应设在徊水缓流区域,要避开急流。1.2鱼种投放以投放草鱼为主,适当搭配少量钢、鲤、青、骗、鲢鱼等。网箱在鱼种投放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