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构建芭蕉芋施肥模型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进行了芭蕉芋"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植株生长,可增加分蘖,提高产量和淀粉含量,对根重影响较小;高氮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淀粉含量的增加,磷钾有利于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提高.施肥模型为y=37301.6-19.6x1+125.1x2+78.9x3-0.07x21-0.80x22-0.17x23+0.24x1x2+0.20x1x3+0.05x2x3.贵州芭蕉芋主产区施肥要适量增施氮肥,补磷补钾,建议芭蕉芋最佳施肥量为N 360 kg/hm2、P 120.7 kg/hm2、K 31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贵州核桃园土壤管理与合理施肥,对黔西北高原产区的核桃优株立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黔西北高原核桃优株立地土壤pH值适宜,有机质丰富,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丰富,但土壤缺乏有效硼.核桃大树的栽培管理应注重增施有机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研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铜陵生姜产区施肥及土壤养分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陵生姜产区农户氮素投入量偏低,磷素投入量过高,钾素投入量偏低,N∶P_2O_5∶K_2O平均为1∶1.05∶0.98,氮、磷、钾投入比例失衡;铜陵生姜产区土壤pH在4.1~7.6,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21.4 g/kg、1.3 g/kg、46.0 mg/kg、68.4 mg/kg和114.0 mg/kg,土壤酸化程度较为严重,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属中等水平,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应适当提高,在今后铜陵生姜产区养分管理中,应采取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增施氮、钾肥,减施磷肥,适当施用碱性调理剂并注意缩小区域间土壤养分差异的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1.水稻施肥技术 1.1确立施肥原则,做到平衡施肥 根据对冲积型、白浆型水稻土的化验分析结果,两种类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大体是:碱解氮含量丰富.速效磷、钾含量不足.因此,在施肥上要搞好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该增则增,该减则减.二是坚持稳氮(施氮量一般不要超过135kg/ha),增磷、钾及微肥.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乐城街道张溪村香芋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香芋产区的成土条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筛选了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个养分指标,研究张溪村香芋产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香芋产区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河谷地带,成土母质以河流冲积物为主,主导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在4个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机质养分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氮和有效磷养分含量均属于极丰富水平;速效钾的养分含量属于缺乏水平。总体来看,乐昌市张溪县香芋产区的土壤养分特征整体属于很丰富级别。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洋葱追肥以氮肥为主,与洋葱需肥规律不符.因此,在兴化市洋葱产区进行追肥优化田间试验以探寻适宜当地的追肥模式.设置4个处理和1个对照:常规追肥N(对照)、增磷钾减氮(处理PK-N1和处理PK-N2)、增磷钾不减氮(处理N+PK1与处理N+PK2),其中处理PK-N1和处理PK-N2养分分别减施0%和20%,而处理N+PK1和处理N+PK2养分分别增施40%和60%.结果表明,处理PK-N2和处理PK-N1对鳞茎增产效果最佳,分别为5.8%和3.6%.而处理N+PK1与处理N+PK2无增产作用.增磷钾减氮和增磷钾不减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洋葱鳞茎商品性,也均可增加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增磷钾减氮速效钾含量较高,而速效氮含量较低.在洋葱鳞茎品质方面,增磷钾减氮可改善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而增磷钾不减氮可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因此,与原单一追施氮肥相比,增磷钾减氮可增加洋葱产量,改善鳞茎商品性与品质及土壤养分性状,增磷钾不减氮仅能改善商品性和土壤养分性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达州白肋烟产区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达州白肋烟产区宣汉县采集有代表性烟田样品,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达州白肋烟产区大部分植烟土壤pH适宜;有机质含量适中,部分区域偏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偏低;土壤碱解氮含量适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足。[结论]在该区白肋烟平衡施肥工作中,应稳施有机肥与氮肥,加大磷肥、钾肥的用量,并根据各植烟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永定区单季稻、双季稻、芋稻轮作、烟稻轮作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与丰缺评价。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较高;速效钾严重缺乏;土壤主要呈酸性或微酸性。不同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表现为芋稻轮作双季稻烟稻轮作单季稻;碱解氮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双季稻;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为芋稻轮作烟稻轮作单季稻双季稻;土壤p H值大小为双季稻芋稻轮作单季稻烟稻轮作。针对4种模式的土壤肥力现状,提出了几点科学施肥和土壤培肥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香料烟产区植烟土壤的主要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土壤pH值适宜种植香料烟;有机质、全氮、氯含量适中,碱解氮含量偏高,速效磷丰富,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不同土壤样品之间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应分类制定香料烟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1.水稻施肥技术1.1确立施肥原则,做到平衡施肥根据对冲积型、白浆型水稻土的化验分析结果,两种类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大体是:碱解氮含量丰富,速效磷、钾含量不足。因此,在施肥上要搞好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该增则增,该减则减。二是坚持稳氮(施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州芭蕉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黔西南州芭蕉芋产量32~40t/hm2、淀粉含量25%~28%、宿地保(留)种方式粗放等现状,通过调研、试验及生产后归纳,从选用优质良种、平衡与科学施肥、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适宜黔西南州的芭蕉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使芭蕉芋产量达40~50t/hm2、淀粉含量达26%~30%。  相似文献   

12.
贵州芭蕉芋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芭蕉芋是一种集食物、能源及饲料于一体的多用途特色经济作物.贵州发展芭蕉芋产业可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升级,保障食物安全,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阐述了贵州芭蕉芋引种栽培历程,分析了贵州芭蕉芋生产发展、加工、研究现状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芭蕉芋块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芭蕉芋肥效试验对淀粉积累及产量影响研究,分别在P、K相同、N、K相同、N、P相同的情况下对N、P、K的4个不同水平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分蘖数在7、8、9、10月是芭蕉芋生长最快的季节,10月后,株高生长缓慢,植株分蘖数基本停止,茎径在10~12月增长较快;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积累,9~12月是芭蕉芋块茎淀粉积累较快的时期,到2013年3月测产时,无论干片淀粉率、干物率还是鲜芋淀粉含量都有所下降;在N、P、K肥料3要素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N 300 kg/hm2、P(P2O5)180 kg/hm2、K(K2O)240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芭蕉芋杂交育种的可能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对贵州种植的3个品种(材料)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花粉活力普遍低于其他作物,在离体条件下,36h后,基本没有活力,寿命较短,影响了芭蕉芋种子结实率;柱头可授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当日19:00到次日10:30均呈上升趋势,随后开始下降,次日4:30~10:30是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间,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期辅以人工授粉,则可达到提高芭蕉芋授粉受精目的,从而进行新品种选育及改良。  相似文献   

15.
贵州芭蕉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明 《农技服务》2009,26(7):106-107
芭蕉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介绍该作物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及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评述了贵州省的芭蕉芋资源状况,进而针对其资源及利用的价值优势,对贵州芭蕉芋的开发利用前景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份,采用干漏斗法对浙西南山区3种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林经营强度的增大,各功能种团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明显下降;粗放经营的毛竹林和笋竹两用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较高,毛竹笋用林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在各经营强度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与粗放经营毛竹林相比,集约经营的毛竹笋用林地土壤密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降低。弹尾目、蜱螨目等主要优势类群,个体数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pH值、有机质及全N质量分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推进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生产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芭蕉芋的种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芭蕉芋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及用途、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芭蕉芋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的培肥改土效应,以筛选出适宜的农林复合模式。【方法】对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8种农林复合模式(梨树+蕉藕(LSJO)、梨树+胡豆(LSHD)、梨树+油菜(LSYC)、梨树+红苕(LSHS)、核桃+蕉藕(HTJO)、核桃+魔芋(HTMY)、枇杷+大豆(PPDD)、枇杷+红苕(PPHS))和农地对照(CK)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的土壤抗蚀性、肥力和培肥改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农林复合模式与CK相比,土壤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别增加17.6%—161.8%、11.6%—32.7%、12.5%—45.2%、17.9%—79.5%、10.7%—35.4%、13.7%—48.6%、12.0%—33.1%、16.4%—58.7%和10.4%—25.3%;0.25 mm土壤团聚体(干筛)、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增加0.9%—7.2%、5.6%—18.1%和14.8%—138.7%;结构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分别降低24.0%—51.4%和17.1%—54.7%;0.002 mm土壤黏粒含量、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团聚度和物理稳定性指数分别增加15.1%—45.2%、14.2%—28.9%、69.3%—417.3%、58.3%—256.6%和3.5%—23.9%;0.05 mm微团聚体含量、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分别降低5.4%—33.7%、8.4%—44.1%、18.0%—49.8%和19.1%—75.1%;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7.1%—46.7%、4.3%—30.9%和18.8%—57.5%;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7%—29.7%和20.8%—53.4%;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7.3%—60.0%、34.7%—149.2%和21.0%—102.8%;各模式土壤抗蚀性综合值(CVSA)和培肥改土效应综合值(CVAE)均显著高于农地对照(CK),各模式除梨树+红苕和枇杷+红苕外,土壤肥力综合值(CVSF)均显著高于农地对照(CK)。梨树、核桃和枇杷林下分别以种植蕉藕、蕉藕和大豆具有较高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土壤肥力综合值和土壤培肥改土效应综合值。土壤抗蚀性综合值与土壤肥力综合值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梨树林下种植蕉藕、胡豆和油菜,在核桃林下种植蕉藕和魔芋及在枇杷林下种植大豆具有显著的培肥改土效应,对于提高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土壤抗蚀性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抗蚀性的提高与土壤肥力的增加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生态修复是当前中国亚热带地区面临的一个难题。了解毛竹林皆伐和剩余物保留后迹地土壤的自然恢复状况可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指导。  方法  在毛竹林皆伐迹地设置了保留采伐剩余物(UR)、清理采伐剩余物(CR)和未采伐毛竹林地作为对照(ck)等3个处理。5 a后,通过土壤调查与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土壤指标变化,运用模糊判别和主成分分析,定量评价毛竹林皆伐后土壤自然恢复效果。  结果  ①CR、UR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31%和14% (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高于ck;UR处理土壤的持水力整体优于CR处理。②CR、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高于ck,各指标增加幅度为117%~123%;有效磷则表现为CR处理极显著(P<0.01)低于UR和ck;由于保留了毛竹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UR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显著高于CR处理33%~99% (P<0.05);③CR、UR处理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ck;UR处理土壤3种胞外酶活性均高于CR处理46%~98%。④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得到较好恢复,毛竹林皆伐后恢复迹地土壤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剩余物保留样区、采伐剩余物清理样区、毛竹林样区。  结论  毛竹林皆伐后的土壤经过5 a自然恢复,与毛竹林林地土壤相比得到较快修复,毛竹林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更有利于土壤修复。图1表4参2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生物质炭基尿素和普通尿素的施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氧化亚氮(N2O)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为研发减缓土壤N2O排放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镇亚热带典型毛竹林样地布置野外控制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肥)、低水平尿素(100 kg·hm-2)、高水平尿素(300 kg·hm-2)、低水平炭基尿素(100 kg·hm-2)和高水平炭基尿素(300 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毛竹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分析在上述施肥处理下土壤N2O通量、温度、含水量、氮素形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水平尿素和高水平尿素处理使毛竹林土壤N2O的年累积排放通量增加了17.3%和36.0%,而低水平炭基尿素和高水平炭基尿素处理分别使其降低了3.1%和16.9%。尿素和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