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稻田套播麦的最佳套播期,进行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确定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  相似文献   

2.
稻田套播麦具有省工、节本、抗灾、早发、稳产、增效等优势,近年来套播麦被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推广过程,对稻田套播麦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稻田套播麦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洪潮  周莉  张鑫 《农技服务》2009,26(7):36-37
针对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结合土壤供肥具体实际,提出稻田套播麦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田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麦是稻茬免耕麦栽培方式,1985年在我镇逐步排广应用,具有省工、高产等优点.近几年全镇种植套播麦面积达100%,日前已探索出稻田套摇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6.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 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善稻田套播麦种际空气湿度、土壤容重和采用合理共生期,可促进稻田套播麦种子萌发出苗,提高成苗率,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8.
稻田套播麦高产高效轻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套播麦是三麦播种方式的重要改革,具有适期早播,抗湿播种,省工简便等特点,并且能使水稻养老稻,缓解收种季节的劳力矛盾。根据多年的实践,要夺取套播麦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1坚持稻田“五套”,争五苗促早发稻田“五套”是根据套播麦出苗生态环境与...  相似文献   

10.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效应的初步研究霍中洋戴其根张铭邱枫张洪程须关德庞其敬(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锡山市农业局)稻田套播麦是在未成熟的水稻群体内全裸露地播上麦类种子,苗期麦稻共生是这种麦作方式与常规麦作主要分异点之一。在不同地区,由于水稻熟期和小麦...  相似文献   

11.
1历史沿革 80年代初本地一些老农尝试免耕直播,乃至套播,总结出先撒麦子后割稻的稻田套播麦(简称套播麦)整套成功经验.由于省工、省本、省机力,易掌握且高产,不到一、二年时间便在全镇推广,甚至辐射到周边县市乡镇.10多年来,我镇套播麦面积始终为小麦播种面积的100%.经不断实践和提高,形成了以四个转变为核心内容的整套套播麦技术.  相似文献   

12.
麦茬套播和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面积越来越大,杂草稻的发生又有抬头.由于麦茬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不翻耕,一旦发生杂草稻则危害多年,其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已严重影响了直播稻、麦套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分析了麦茬套播稻、直播稻田间杂草稻暴发原因和危害特性,提出了合理耕作布局及传播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稻作技术超高茬麦套稻是目前稻作栽培技术中最省力、最简便的栽培技术.超高茬麦套稻就是麦子还未收割前,将药水处理过的稻种套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麦子在机收时留高茬20~30cm,自然竖立在田间,稻田上水后任其自然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共设计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田间出苗率、生长发育进程、群体动态、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抗逆性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浅旋后播种的田间出苗率明显高于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其中浅旋机械均匀撒播田间出苗最高;稻茬浅旋机械均匀撒播各生育阶段群体茎蘖总数和穗数均最多;稻田套播麦冬前抗冻性较强,浅旋后播种比板茬播种和稻田套播更能抗御干旱灾害;稻茬浅旋机条播每穗粒数最多,稻田套播千粒重最大,稻茬浅旋机条播产量最高,稻田套播产量最低,浅旋后播种的最终产量比稻田套播和板茬播种高.机械均匀撒播基本实现了冬小麦均匀播种、播量可控的目标,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了温、光、热等自然资源,可在稻茬冬小麦播种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20):32-33
三、稻田套播小麦技术 稻田套播小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了季节的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稻麦双高产,并且大幅度简化麦作农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金湖县位于江苏中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地区,地处苏中和苏北交汇处,近几年来,受气候及多种栽培方式的影响,水稻腾茬推迟,稻田套播麦面积逐年增加.本文根据稻田套播麦的生育特性和植株吸肥特点,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探索出一套新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江苏建湖县地处苏中里下河中北部 ,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 3.3万 hm2左右。 80年代后期 ,稻田套播麦 ,因其工序简单 ,操作方便 ,得到广泛应用 ,但产量低而不稳。进入 90年代 ,随着中晚粳稻和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应用面积的扩大 ,稻茬种麦偏晚的矛盾日趋突出 ,尤其是半冬性小麦难以保证适期播种。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专题与综合栽培试验 ,不仅掌握了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长特性 ,而且配套形成了 750 0 kg/hm2 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稻田套播麦的生产水平 ,使之成为建湖县的主体 (占 55%)麦作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专题试验 :1…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冈镇迟熟中粳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播期偏晚已渐渐成为限制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大冈镇从2012年开始进行稻田套播小麦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稻田套播小麦大大缓解了秋收秋种的季节、劳力和机械矛盾,是晚茬争早苗,夺取秋播主动的有效方式。稻田套播宁麦13,延长了其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宁麦13在套播方式下,适宜穗数为36万/亩左右,在适宜穗数范围内,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发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淮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稻茬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发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田间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田间基本苗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期至拔节期生育进程均相应后移,但拔节期以后,各处理生育进程基本一致,成熟期相差不大,稻田套播麦比条播麦和撒播麦早熟3~5d,条播麦比同期播种的撒播麦生育期进程提前1~2d。同一种播种方式,随播量的增大,各生育时期的茎蘖总数增大,但增幅减少。播种方式、播量和两种因素互作对最终成穗数和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1998~ 2 0 0 3年在江苏淮南地区进行了稻田套播小麦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套播小麦的器官形成与同茬口旋耕播种麦比具有主茎叶片数增加 ;有效分蘖期长、分蘖力强 ;根系分布浅、发根能力增强 ;个体生长健壮 ;穗数足、粒数多、千粒重高 ,产量结构协调等特点。在栽培上要狠抓适宜套播品种的选用 ,选择适宜的播期 ,提高播种质量 ,合理运筹肥料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