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蚕的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在丝茧育中通过品种选育来实现雄蚕专养,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和秋丰×平28的引进试验,2个品种表现均优于普通夏秋蚕品种(7532·湘晖×932·芙蓉),尤以秋华×平30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家蚕夏秋用优良品种的遗传增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品种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蚕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夏秋蚕产茧量 ,改善茧丝质量及增强蚕体抗逆性起了重要作用。从 60年代到 90年代 ,我国先后 3次更换夏秋蚕品种 ,出丝率由 1 2 %提高到 1 6%以上。根据新品种的平均增产作用 ,本文采用同一蚕期饲养不同育成年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代表性品种的方法 ,估算自 60年代推广 30 6×华十以来家蚕一代杂交种的遗传增益 ,即平均产量遗传增长值占总增益的百分比[1~ 4] ,探讨蚕茧产量和质量与蚕品种性状改良的趋势 ,研究茧丝量与品种性状之间的关系 ,为家蚕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秀芳 《四川蚕业》2001,29(4):46-50
<正> 蚕品种优劣直接影响到茧丝的质量、出口创汇以及品种推广使用寿命的长短。我省素米对品种的选育工作都非常重视,曾先后选育出川一×华十、川蚕二号、川蚕三号、781×782.734、绫3.4×锦5.6、7532×781、夏芳×秋白等品种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省茧丝绸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781×782.734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仍为我省的春用当家品种,使用20余年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我区蚕茧质量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夏蚕品种茧层率由13%提高到19.5%,茧丝长由300米增加到750米,出丝率由6%提高到12%,生丝品位由G级提高到2A级。春秋蚕品种茧层率由19.5%提高到21.75%,茧丝长由750米增加到950米,出丝率由12%提高到14.5%,生品位由A级提高到2—3A级。存在问题是蚕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数地区全年均养夏蚕品种“桂夏二号”,春蚕茧质量低,养蚕技术粗放,消毒防病差,养蚕批次密,蚕病多、产量低,喂桑不足,簇具不良,蚕茧收烘处理不合理,影响到蚕茧质量低、烘折大,解舒率和出丝率低。提高我区茧丝质量和出丝率,必须改变蚕品种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的状态,加强选育和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的优良蚕品种,提高蚕种生产技术和蚕种质量。狠抓消毒防病,改革养蚕批次,推广小蚕共育,全面采用花簇,逐步扩大推广方格簇,改进原料茧收烘处理。通过以上努力,就能把我区蚕茧质量和出丝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茧丝质量,克服我省蚕品种单一,提高蚕种场制种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年5~8月在化州、遂溪蚕区饲养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选育的夏用高温造饲养的三元杂交种“东34×7·湘”8714张,总产茧257063kg,总产值2512508元,平均单张产茧29.5kg,平均单张产值288.33元,分别比同期饲养的桂夏二号增长11%和15%。据5个乡村定点调查98户饲养“东43×7·湘”正反交蚕种358张,平均茧层量为0.288g,比桂夏二号0.26g增长10.77%,单张产茧、单张  相似文献   

6.
正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础,对蚕茧增产增效和茧丝质量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的蚕品种几乎每隔10年更换一次,我省已经完成了家蚕品种第四次更新换代。四川作为重要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近年家蚕品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将我省近5年主推家蚕品种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省蚕茧生产具有悠久历史,在全国生产中具有一定比重。解放后我省家蚕品种选育工作,经过科研、教育、生产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的日夜辛勤劳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四十年来,先后育成并在大田推广的蚕品种有解放一号、南农七号、南农六号、东_(34)×系_(12)、广农三号、广农四号、群育七号、两广一号等品种,从而改变了我省原有生产黄茧后进面貌,缩短了我省和全国蚕茧质量差距,提高了我省生丝出口竞争力。在选育出的蚕品种中有两对品种,即南农六  相似文献   

8.
张秀芳 《蚕学通讯》2000,20(3):16-21
蚕品种优与劣直接影响到茧丝的质量,出口创汇以及品种推广使用寿命的长短。我省素来对品种的选育工作都非常重视,曾先后选育出川一×华十、川蚕三号、川蚕二号、781× 782.734。凌 3.4 ×锦 5.6、7532 × 781、夏芳×秋白等品种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省茧丝绸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781× 782.734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仍为我省的春用当家品种,使用20余年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其奥妙何在?1 四川现行主要蚕品种品质成绩纵向比较分析1.1 春用品种 781A·B × 782·734 781× …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省夏蚕蚕茧产量、茧丝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我所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经过两年多的品种选配,初步选育出蚕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体质强健的新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的中·中×日·日双交四元一代杂交种。经两省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实验室,农村生产试养,初步结果表明:“9·芙×7·湘”具有好养、产量高、出丝多、丝质优等优点,并得到蚕农的好评。现将我省试养情  相似文献   

10.
夏秋用家蚕品种9·芙×7·湘、洞·庭×碧·波在我国蚕茧生产上大面积饲养已有10多年。近期调查2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明,与品种审定时相比,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和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丝长、茧丝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退化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同一品种来自不同繁育地的样本间,其性状成绩差异较大,9·芙×7·湘的万蚕茧层量、解舒率、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两对品种相比较,洞·庭×碧·波经过10年的繁育,除茧丝洁净外,其它各项经济性状仍优于9·芙×7·湘。建议各地原种繁育单位通过品种亲本(原种)的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此外,9·芙×7·湘的原种繁育还应在选留茧丝品质优良蛾区的基础上,注重对产卵性状和饲养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优良的蚕品种是提供优质原料茧的基础,近年来,大量推行了多丝量蚕品种,其杂种优势强,产茧量高、茧层厚、丝长长、解舒好、出丝率高。一般茧丝质优良的蚕品种,原蚕体弱,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繁育系数低。我省引进的菁松×皓月公斤茧制种2.14—3张;青蕾×镇珠公斤茧制种3张;八字号种公斤茧制种2张;苏花×春晖公斤茧制种1.5—2张。日_3×中_(5.6)制种也较困难,公斤茧制种2.66—3.47张.无论春用品种和夏秋用品种,蚕种场都要求具有较满意的制种性能,制种能力薄弱即使一代杂交种表现再好也难于推广,特别是在大量蚕种依赖农村原蚕区繁殖的地区,制种性能的高低,已成了审定合格种能否快速扩大的一决定因素,从而影响到育成品种的推广。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对蚕品种的制种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掌握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是可以提高和稳定繁育系数的。如菁松×皓月,浙江省有的种场公斤茧制种春5.26张,克蚁制种20.18张;秋5张/公斤茧,15张/克蚁。同样的品种,山东省有的种场克蚁制种21—22张。四川西昌黑沙河种场菁松×皓月,八字号品种也能制4—4.5株/公斤茧。为此,我们1991年秋季就日_3、中_(5.6)原蚕的制种性能再一次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斤茧制种4.10张,克蚁制种12.8张,现将繁育试验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2.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苏豪蚕种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的家蚕育种素材,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206×205,本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养蚕过程中同样的蚕品种,同样的饲养数量,由于给桑量的不同,对蚕品种的经济性状的影响出现了随着给桑量的增加,龄期经过时间缩短、收茧量增加、茧丝长加长、茧丝纤度增粗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正> 优良的蚕品种是实现蚕茧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家蚕品种选育经历了近20~30年的选育研究,育成、推广了一批优良的蚕品种,其中春用蚕品种多丝量遗传成分明显增加,茧丝质量等综合指标显著提高,如菁松×皓月等蚕品种,张种产茧量35kg以上,茧层率25%以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春,如东县引进苏州大学和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合作选育的菁松R×皓月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与普通桑叶饲育对比试验。该品种采用1—2龄人工饲料饲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良蛹率相仿,茧丝质量数据相近,但眠蚕蚕体体重和蚕茧产量、茧丝纤度和鲜毛茧出丝率有所下降。该品种采用全龄人工饲料饲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除粒茧丝长外,眠蚕蚕体体重、蚕茧产量、良蛹率、公斤茧粒数以及上车率、解舒率、茧丝纤度、洁净、鲜毛茧出丝率等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优良蚕品种和优质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我省蚕业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先后引进、育成了多对家蚕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繁育推广,为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仅就我省家蚕品种现状、新品种选育及优质蚕种繁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1 我省家蚕品种与历史现状 建国以来,我省家蚕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取消土种到推广瀛汗×华九、新汗×新九一代杂交种以来,已完成了4次品种更新,各期的实用品种主要有:50~60年代的瀛汗×华九、新汗×新九;70年代的华合×东肥(华合×东肥·671);80年代的苏5×苏6、华豫×春云、豫4×豫5、苏3·秋3×苏4;90年代至今的豫华×渭春、菁松×皓月、春蕾×镇珠、豫花×湘明、871×872、秋丰×白玉,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方法,将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夏秋用素斑(姬蚕p)家蚕品种夏芳、秋白改育成2个斑纹限性家蚕品种,从而可依据2个品种雌、雄幼虫差异明显的斑纹,使蚕种生产过程易于鉴别雌雄。经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育成的2个斑纹限性家蚕新品种蜀63、限16的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夏芳、秋白,并组配成春秋兼用双限性杂交组合蜀63×限16。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蜀63×限16具有健康好养、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春季虫蛹率96.65%,茧层率23.76%,万蚕收茧量20.02 kg,茧丝长1 206 m,解舒率76.11%,洁净93.1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11%、3.77%、2.07个百分点,洁净也优于对照品种。秋季虫蛹率94.07%,茧层率23.10%,万蚕收茧量18.31 kg,茧丝长1 140 m,洁净93.00分;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与对照品种夏芳×秋白相当,解舒率、洁净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4.02个百分点、4.69分。蜀63×限16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四川省及西南蚕区的春季和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19.
粤枫一号是广东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通过了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的审定,具有易繁好养,茧丝质量好等特性。于1998年在我市立项推广,全市共发放粤枫一号蚕种11116张,产茧416.85t,平均单张产茧37.5kg,比现行推广品种9·芙×7·湘的34.2kg提高9.6%,茧丝质量也很好,—茧丝长980m,解舒丝长826m,解舒缫折258.75%,清洁99.3分,净度92.6  相似文献   

20.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之一,其品质的优劣,关系到蚕造的丰歉,茧丝的质量及其经济效益。因此,蚕种繁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的重要一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部门,在选育优良蚕品种,改善繁育设施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繁育技术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对发展我省蚕茧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原蚕饲养不够稳定,单张原种收茧量低,而且蛹期发生死蛹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