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对萝卜、白菜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萝卜、白菜的种子萌发试验、幼苗盆栽试验以及小区试验,对小麦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菌株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R-J无菌滤液不同浓度稀释液及菌悬液可促进白菜种子的萌发,使萌芽整齐、萌发率增高.其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浇灌处理的盆栽白菜幼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长53%、200%和700%.同时发现,浇灌处理的盆栽萝卜幼苗与清水对照相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也分别增长24.4%、215%和159%.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也证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具有促生作用,但促生效果低于盆栽试验.利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盆栽白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发现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和菌悬液1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高2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YAG激光对枯草芽孢杆菌WB7诱变作用。[方法]采用YAG激光(波长1060 nm,功率7 W)照射1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WB7,综合各辐照时间组里菌株致死率和正变率的大小以及拮抗能力提高程度,分析不同辐照时间对WB7生长以及诱变的影响效果。采用连续传代培养,测定正变株拮抗能力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利用YAG激光辐照枯草芽孢杆菌对WB7有显著的诱变效应,不同辐照时间的诱变率有显著性变化,辐照1.5 min诱变作用最强,且正变率最大;筛选的最佳突变株WB7-L1.5’5高抗番茄早疫病菌,经过7代传代试验证明其可稳定遗传。[结论]该研究建立了YAG激光诱变枯草芽孢杆菌WB7的试验体系,对番茄早疫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株,研究了该菌的菌悬液和培养液滤液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可以使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约75百分点,其滤液也可以使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约45百分点。这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板栗采后黑斑病的发病率,并且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是通过菌体和代谢物质共同实现的,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效果比菌体强,起主要的抑菌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鲜剂应用于板栗保鲜,对于减少板栗腐烂率、延长贮藏期、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kev,剂量为2.0×1014~4.0×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胡静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41-17743
[目的]筛选出繁殖速度快、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以及经济成本低的优势菌种。[方法]采用诱变和富集培养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改良,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极强的菌株。将株菌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碳源及盐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分析其对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照射1min时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多,照射时间〉6min可见极少数菌落或几乎不见菌落生长。挑选诱变后的菌落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3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极强的菌种。但倘若培养基中不合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就变弱。[结论]不同的紫外诱变时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以及碳源对菌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 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 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 kev,剂量为2×1014~4×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发控制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平板对峙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枣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并采用田间喷雾法分析这2种菌在不同浓度、不同时期以及与杀菌剂混施时对枣黑斑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枣黑斑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7.53%、81.38%。2种生防菌能明显降低黑斑病发生,其中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菌悬液100倍液和多抗霉素200倍液混施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控制在2.12%,防效高达85.87%。  相似文献   

8.
以花生饼粕、花生茎叶混合饲料为原料,筛选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条件为目标,研究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培养条件:加水量(料液比)1∶0.83、培养时间62 h、接菌量0.78 g、培养温度30℃,在该条件下所得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数为(195.222±0.00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s-15对柿树炭疽病的防治潜能,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研究Bs-15对柿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离体接种试验,研究Bs-15对柿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对峙平板中形成稳定而明显的抑菌带,宽为(0.56±0.05)cm;离体接种试验中,先接种Bs-15菌悬液后接种菌饼处理比先接种菌饼再接种Bs-15菌悬液处理对柿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好,其抑制率分别为54.76%和47.62%,防治效果分别为78.54%和70.04%,说明枯草芽孢杆菌Bs-15可能通过产生诱导抗性提高防效。本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15对柿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潜在的生防菌株,为柿树炭疽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择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脱毒菌种,研究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与细胞悬浮液对呕吐毒素(DON)的脱毒效果。选择脱毒效果较好的处理,单因素设计,研究其在不同温度(35 ℃、45 ℃、55 ℃)、不同pH(5、7、9)下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种的上清液、菌悬液、细胞悬浮液均对DON有脱毒作用,其中短小芽孢杆菌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上清液、地衣芽孢杆菌上清液的脱毒率最佳,脱毒率分别为54.74%、63.32%、57.68%,其最适温度分别为55 ℃、45 ℃、45 ℃,脱毒率分别提高到74.35%、75.50%、83.51%,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脱毒率(P < 0.05),其最佳pH分别为7、5、5,脱毒率分别提升到72.89%,70.81%,75.60%,显著高于其他pH的脱毒率(P < 0.05)。  相似文献   

11.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5-11417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纳豆生产菌株。[方法]以实验室现有的16株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为出发菌株,通过蛋白酶、纳豆激酶及产黏(r-PGA)性能的综合指标,筛选出适合纳豆生产的纳豆芽孢杆菌。[结果]综合考虑,菌株DL-1521具有最高的蛋白酶、纳豆激酶和较高的产黏特性,具备作为纳豆生产优良菌种的特性。[结论]筛选结果可为纳豆直投式菌剂的制备提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2.
张志宏  常景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98-10399
[目的]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生产D-核糖的发酵条件。[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CB.sems-10为出发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并利用种子罐和发酵罐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接种量为10%时,D.核糖产率最高;发酵前期的适宜pH值约为7.2,发酵中后期的适宜pH值在偏酸性范围内;37℃下D-核糖的产率最高;摇床转速为170r/min时,D-核糖的产率最高。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D-核糖产率的影响依次为:酵母粉〉(NH。),SO4〉玉米糖〉Mn-SO4〉玉米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糖20%+酵母粉0.6%+(NH4):SO40.5%+MnSO40.05%,最佳pH值为7.2。枯草芽孢杆菌CB.sems-10的适应能力强,转糖率高,其平均D-核糖产率为108.6mg/L,最高达127.1mg/L。[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枯草芽孢杆菌CB.sems.10发酵生产D-核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1株高产甘露聚糖酶菌株。[方法]以高产甘露聚糖酶的菌株为对象,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培养基上培养24h后,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白色,革兰氏阳性,杆状,能形成芽孢,表明其属于芽孢杆菌属。对F1-5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或蜡样芽孢杆菌。PCR扩增获取该菌的16S rDNA基因。经BLAST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菌株F1-516SrDNA与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DNA具有99%的同源性,表明F1-5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工业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姚小飞  叶璐  赵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6-8478,8490
[目的]为大豆多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外线诱变后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B1-2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影响依次为:豆粕含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含9%豆粕、2%麸皮,以培养24 h的枯草芽孢杆菌B1-2菌株为发酵菌种,在初始pH值7.5,温度35-40℃,接种量8%条件下发酵64 h,此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可从初始条件的17.80%提高至21.06%,比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8%。[结论]该研究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枯草芽孢杆菌Y-3规模化发酵和降低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Y-3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耐热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抗菌性进行研究。[结果]枯草芽孢杆菌Y.3培养14h生物活性量达到最高。初始pH6.3-8.0、培养温度30~37℃、装液量为20—100ml枯草芽孢杆菌Y-3均生长较好。枯草芽孢杆菌Y-3热力致死曲线线性方程为:y=-4.3365x+435.58。分别在80、90℃热接触30s。存活率为97.45%和95.93%;在pH2—4酸性环境中作用3h后存活率超过73%;在猪胆盐浓度为0.5%以下的存活率超过80%。培养枯草芽孢杆菌Y-3产生抗菌活性效果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7,温度25℃、装液量50ml,最佳试验条件下的抑菌圈为3.09cm。[结论]枯草芽孢杆菌Y-3能满足发酵饲料菌种要求。  相似文献   

16.
首先测定了离体条件下6个拮抗细菌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纹枯病菌、恶苗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然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并以菌株B5423和Pf7-14为代表,测定了这两个菌株在稻株上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上述6个菌株对水稻主要病原菌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B5423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好,施用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56.23%和49.25%,显著地高于其他5个菌株;在相同的浓度下,Pf7-14(对抗生素萘啶酮酸具有天然的抗性)在稻株上的定殖能力比B5423-R(B5423的利福平抗性的突变体)强。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是一株对白桦木材蓝变菌有良好桔抗作用的生防菌,具有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的潜力.对枯草芽孢杆菌B26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光照条件以及碳源、氮源.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生长温度为35℃;适宜pH值为7.0~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紫外线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产酸性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W紫外线照射90s获得较好的突变效果;利用变色圈法初筛结合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得到1株理想的突变株UV-12,其酶活为3418.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9.7%;对UV-12进行紫外线二次诱变,酶活提高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对水稻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果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subtilis)菌株含量为103cfu·mL-1时即可进入水稻体内定殖;该菌的菌体、不同菌液含量及外分泌物对水稻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如增加植株的鲜重与干重.从其促生机理来看,该菌能提高水稻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其保护酶活性,并通过提高水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其抗逆性,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班图酒香酵母(酵)、枯草芽孢杆菌(枯)、绿色木霉(木)、嗜酸乳杆菌(乳)发酵白酒糟的最佳条件及组合,通过十字交叉法进行拮抗试验,采用厌氧和有氧两种方式发酵,辅以单因子对比试验观察绿色木霉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种菌之间不存在拮抗效应。有氧发酵比厌氧发酵活菌数含量高,嗜酸乳杆菌和班图酒香酵母发酵第9 d的活菌数最高。嗜酸乳杆菌为有氧发酵的乳+酵+木组最高,比厌氧发酵高一个数量级。班图酒香酵母为有氧发酵的乳+酵组最高,比厌氧发酵提高47.95%。各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到第6 d活菌数最高,有氧发酵的乳+枯组最高,比厌氧发酵高11.73%。绿色木霉活菌数均为0。经过单因子对比试验发现绿色木霉不适合发酵白酒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