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探讨策勒黑羊和多浪羊Fe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新疆南疆绵羊多胎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试验以策勒黑羊、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这两品种绵羊Fec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研究该基因对这两品种绵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策勒黑羊FecB基因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0.44,0.42,B、+基因频率分别为0.35,0.65;多浪羊FecB基因检测到2种基因型,即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0.48,B、+基因频率分别为0.26,0.74。基因型为BB型的策勒黑羊平均产羔数为2.87只/胎,显著高于++型(P0.05);基因型为B+型的多浪羊平均产羔数为2.55只/胎,显著高于++型(P0.05)。说明策勒黑羊和多浪羊FecB基因具有多态性,其中BB型、 B+型可用于南疆绵羊多胎品系的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
以影响布鲁拉美利奴羊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IB, BMPR-IB) 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策勒黑羊中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选取的100只策勒黑羊中检测到BB、B+和++ 3种基因型,其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43和0.47,B基因频率为0.315,+基因频率为0.68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推测BMPR-IB基因可能是影响策勒黑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PCR-R FLP方法检测500只策勒黑羊BMPR-IB基因FecB突变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中FecB突变纯合子、杂合子、野生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08、0.442和0.450,卡方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在群体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通过对公、母羊及羔羊的基因型分析,发现BMPR-IB基因突变位点(FecB)的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小二乘法分析有产羔记录的354只母羊平均产羔数与FecB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B型、B+型与++型母羊产羔数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BMPR-IB基因FecB突变显著影响了策勒黑羊的产羔数,是策勒黑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BMPR-IB基因为策勒黑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对策勒黑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在随机选取的100只策勒黑羊中BB、B+和++基因型对应的每胎产羔数分别为3.00、2.66和1.98只,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基因型(P<0.01),BB基因型与B+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策勒黑羊中B等位基因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分子遗传标记之一用于对策勒黑羊产羔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含有Fec B基因为候选基因的小尾寒羊和湖羊为父本,与当地哈萨克母羊进行杂交,采用多胎基因Fec B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组建理想型育种群。结果表明:杂交F1羊166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0.58,等位基因+频率0.42;横交F2羊检测64只,等位基因B频率0.41,等位基因+频率0.59;湖(寒)哈杂交及横交F2羊基因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含BB基因型纯合子数量有所增多,通过基因检测验证了含Fec B基因羊与哈萨克母羊杂交后,Fec B基因显性效果好,遗传性能较为稳定。F1羊中含有Fec B基因型(BB、B+、++)的母羊初生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测定6月龄和12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4项指标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通过对F1羊的跟踪调查,41只母羊产羔率159%(64/41),繁殖成活率146%(60/41),其中BB基因型1只,产羔2只,产羔率200%;B+基因型29只,产羔50只,产羔率172%;++基因型11只,产羔12只,产羔率109%;B+基因型产羔率与野生型(++)相比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选育选配、横交固定,初步培育出了哈萨克羊多胎新类型,该类型能较好地适合哈密地区生态环境,为哈萨克羊多胎新类型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藏羊自然繁殖多胎的遗传基础,试验采集祁连县不同种公羊群体血样350份,检测BMPR-IB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表明:共检出GA型9只,AA型341只,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6和0.974,G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0.013和0.987,未发现GG型纯合基因。说明高原型藏羊种公羊群体中存在BMPR-IB基因Fec B突变,在进一步验证与藏羊多胎繁殖相关性的基础上,可作为多胎型藏羊分子辅助选育标记。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BMPR-IB的Fec B位点,BMP15基因的B1、Fec XG(B2)、Fec XB(B4)3个位点为阿勒泰羊高繁性状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SSCP技术检测了116只阿勒泰羊上述4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阿勒泰羊Fec B、Fec XG(B2)、Fec XB(B4)位点只存在野生型,无多态性。B1位点检测到AA、AB、BB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0.29、0.08,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78、0.22。  相似文献   

8.
旨在揭示青海藏羊群体中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藏羊高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以157只青海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藏羊群体中Fec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FecB基因与产羔数的关系展开相关性分析。结果:藏羊中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299和0.688。期望杂合度(Ho)与观测杂合度(He)分别为0.299和0.27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5,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说明藏羊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藏羊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较结果为:BB>B+>++,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BB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B+与++基因型,B+与++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FecB基因对藏系绵羊产羔数存在一定影响,提示FecB可作为青海藏羊多胎性状的分子标记,且存在巨大的选择潜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Fec B突变是否为影响洼地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试验采用PCR-RFLP分析该基因在洼地绵羊中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11只洼地绵羊中分析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到FecB~B/FecB~B、FecB~B/FecB~+、FecB~+/FecB~+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2,0.514,0.054。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结果分析可得,FecB~B/FecB~B、FecB~B/Fec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的产羔数(P0.05),野生型个体也存在多羔现象,Fec B突变为洼地绵羊的多胎主效基因,但其突变野生型个体的产羔数也较高,推断洼地绵羊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多羔性能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6):63-66
Fec B基因是绵羊高繁殖力BMPR-IB基因突变的结果,笔者通过BMPR-IB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本地哈萨克羊中选育多胎新类型。采用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基因通过PCR-RFLP法进行检测,一代杂交导入FecB基因比率为79.5%(132/166),导入效果显著。就不同基因型羔羊初生重、育成母羊6月龄体重、体尺多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数据显示携带多胎基因(B+或BB)与野生型(++)基因羊均生长状态良好,能够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较快抗病力与本地基本一致,为下一步培育本地哈萨克多胎新类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 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1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①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eX1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②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2.
策勒黑羊以多胎繁殖和优质羔皮著称,是新疆少有的优质多胎绵羊品种。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规范、混交杂交及产供销难以有效结合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策勒黑羊产业的发展。文章针对策勒黑羊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勒黑羊种质资源保护对策,包括建立策勒黑羊种质资源库、分区制定保种措施、完善鉴定机制、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及技术推广利用和宣传,以期为我国地方羊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策勒黑羊为产多胎的优良品种,具有繁殖率高和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提高繁殖率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已有诸多学者做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关于策勒黑羊免疫分子的研究并未涉及。为进一步促进策勒黑羊的发展,有必要研究策勒黑羊的免疫应答基因,以便于揭示策勒黑羊抗病力强的本质,指导生产,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水平。本实验采用Trizol法提取策勒黑羊的羊血总RNA,核酸蛋白仪测定其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提取结果,为后续开展免疫应答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 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 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 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 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 Weinberg 平衡 (P>0.05 ).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四川草地型藏绵羊群体产多胎多羔个体的比例,本研究通过级进杂交方式导入多胎基因FecB,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FecB基因在杂交试验羊群中的多态性,结果显示:藏×小F1代群体中存在三种基因型,即纯合型(BB型)、杂合型(B+型)和野生型(++型),萨×藏F1和湖×藏F1代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即B+型和++型,相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7,说明FecB基因已经在草地型藏绵羊3个杂交群体中导入成功。后对藏×小、湖×藏、萨×藏三个杂交绵羊群体内的FecB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未进行人工选择的F1代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对比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产仔数,发现以多羔型品种绵羊(小尾寒羊)作为杂交组合的母本,FecB基因聚合优势更大,产羔数更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直接测序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 XI和Fec XH及第1内含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 XI和Fec XH酶切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1内含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1内含子的第667位点发生G→T的突变,出现G/T的杂合。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哈萨克羊群体中的产羔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新疆绵羊繁殖率,加快杂交育种进程,试验采用RFLP-PCR技术将多胎主效Fec B基因,以湖羊为载体导入哈萨克羊群体中。结果表明:多胎基因导入群体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湖羊的日增重(P0.01),脂臀率极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1)。  相似文献   

18.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策勒黑羊BMPR-IB、ESR基因型与生殖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胎主效基因和生殖激素水平都是影响绵羊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为探讨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不同基因型个体与雌二醇和孕酮两种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试验以黄体期的47只经产母羊和64只妊娠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这些母羊BMPR-IB和ESR的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经产母羊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和妊娠母羊的血清孕酮含量,分析这两种激素水平与BMPR-IB、ESR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娠策勒黑羊BMPR-IB和ESR三种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孕酮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BMPR-IB和ESR基因上的突变没有影响母羊的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