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马奶酒样品中分离到酵母菌10株。按照酵母菌鉴定的有关要求对其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得菌株中有8株属于酵母菌属。其中小椭圆酵母菌5株,意大利酵母菌1株,罗氏酵母菌1株.斯氏酵母菌1株。另外2株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甘肃地区奶牛场饲料中的酿酒酵母菌,进而研究酿酒酵母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活性。通过YPD固体培养基对采集的5份饲草和5份饲料样品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分别进行生化鉴定和26SrDNA测序鉴定,进而检测酿酒酵母发酵液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4种共12株酵母菌,分别为3株酿酒酵母菌(Y1、Y7和Y11)、4株汉逊德巴利酵母菌、3株浅黄隐球酵母菌和2株戴尔有孢圆酵母菌;3株酿酒酵母菌的发酵液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其中酵母菌Y7和Y11的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而Y1的发酵液只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性能优异的酿酒酵母菌用于微生态制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从新疆库车馕面团中分离筛选能够高效降解淀粉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试验利用不同的培养基,从新疆库车县不同馕房采集的馕面团中分离酵母菌,测定酵母菌总数,并对具有降解淀粉功能的菌株进行淀粉降解试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1株酵母菌,其中8株菌株具有淀粉降解能力,通过进一步筛选获得2株高效降解淀粉的功能菌株Y2-2和Y3-1,降解率分别为81.07%和88.12%。经生理生化试验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鉴定,这2株菌属于酿酒酵母,是该样品的特殊酵母品系,试验将为以淀粉做原料的工业生产和高蛋白质性新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4.
减少瘤胃甲烷排放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酒、面包和畜禽专用酿酒酵母产品为原材料,从中分离到三株酵母菌,将其制成冻干粉,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筛选出了一株抑制瘤胃甲烷排放效果最为显著的酵母菌株。然后以该酵母菌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比浊法测定该酵母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菌体生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该酵母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均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抑制瘤胃体外甲烷排放效果最显著的1株酵母菌分离自面包中;该酿酒酵母菌株的对数生长期为8~24h,其最佳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30℃,pH 5.5,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4.0%。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可用作肉鸭专用饲用酵母益生菌菌株,试验分别收集4个不同地域肉鸭消化道6个部位的内容物,利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酵母菌株,通过26S r DNA D1/D2区域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验证等方法,确定酵母菌的种属。结果表明:从肉鸭消化道6个部位共分离出35株酵母菌,其中有7株为酿酒酵母菌,且在各个肠段都能分离出酵母菌。本研究分离的7株酿酒酵母菌可作为肉鸭专用饲用酵母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云南省25个传统乳饼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得到20株酵母菌.经过糖发酵试验对上述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中的10株分离株的特性接近比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7株接近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另外的3株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shehatae)接近;对上述分离株用Biomerieux API ID32C鉴定试剂盒进行生理生化试验,表明经糖发酵试验鉴定的10株比赤酵母、7株博伊丁假丝酵母和3株啤酒酵母分别与酵母菌资料库的相应的菌株有87%,90%和98%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7.
韩雪  郑艳铭  李研东  王超 《中国饲料》2013,(13):40-41,44
本试验从河北省5个不同地区共采集天然发酵青贮饲料5份,从中分离并鉴定优势发酵菌种4类,共141株,分别为乳酸菌50株(链球菌属8株,乳杆菌属17株,丹毒丝菌属25株),枯草芽孢杆菌15株;酵母菌40株(酒香酵母菌属10株,酵母菌30株);霉菌35株(毛霉菌3株,链霉菌32株)。  相似文献   

8.
试验对来自于湖北不同地区的健康成年猪进行初步探究,分离提纯30株酵母菌,通过形态学及生理学鉴定,将这30株菌归属,从而了解健康成年猪的肠道中主要有哪几个属的酵母菌,为原籍酵母益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样品来源采自湖北不同地区收集的健康成年猪,共收集  相似文献   

9.
克鲁维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克鲁维属酵母(Kluyveromyes)的分离筛选方法,用此法在乳品材料中分离到46株酵母菌,并从中筛选出4株能发酵乳糖的菌株,经鉴定后确定3株为克鲁维酵母,另l株待定。  相似文献   

10.
对两种市售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粉剂中微生物菌种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分离技术对粉剂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进行了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2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粉剂中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S1粉剂中鉴定出5株芽孢杆菌和2株酵母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或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葡萄牙棒孢酵母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S2粉剂中鉴定出3株芽孢杆菌、1株放线菌、2株酵母菌和3株肠球菌,分别为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或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芬氏纤维微菌、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鹑鸡肠球菌、屎肠球菌或乳酸肠球菌。明确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物粉剂的菌群结构为同类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BVDV阳性血清样品接种MDBK细胞,结果分离出1株BVDV。采用MDBK细胞培养法、直接免疫荧光、RT-PCR与TCID_(50)等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10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RT-PCR扩增均获得5'-UTR、Npro预期大小DNA片段;分离株滴度为10~(-5.9)TCID_(50)/0.2 mL。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属于BVDV-1m。以上结果推断,成功分离鉴定1株BVDV,该分离株为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1m,命名为BVDV-1 XC株,为研究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旨在调查大熊猫体表酵母菌种属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并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学分析,从而鉴定其种属。利用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用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对12种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同时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本次共在37个熊猫被毛样本中分离到45株酵母菌,分属于3个属,12个种。酵母分离菌分别为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40株,隐球菌属(Cryptococcus)4株,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1株,分别鉴定为皮肤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cutaneum)、串珠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指间毛癣菌(Trichosporon interdigitale)、秋吉台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kiyoshidainum)、星形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teroids)、芸苔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rassicae)、辜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guehoae)、耶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jirovecii)、蒙得维的亚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tevideense)、毛孢子菌(Trichosporonsp.)、链状假丝酵母菌(Candida catenulate)和长莓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ragicola),共12种酵母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皮肤毛孢子菌、指间毛癣菌、星形毛孢子菌和长莓隐球菌对小鼠致病,其余对小鼠条件致病。多数菌种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其中长莓隐球酵母对酮康唑耐药;链状假丝酵母菌、指间毛癣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链状假丝酵母菌、耶氏毛孢子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毛孢子菌(Trichosporonsp.)对氟康唑耐药;皮肤毛孢子菌、指间毛癣菌、辜氏毛孢子菌和链状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耐药。大熊猫体表酵母菌种类丰富,各种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丰富了对大熊猫源酵母菌种群的认识,为大熊猫酵母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葡萄柚的果实、叶片、根际土壤进行酵母菌的分离、鉴定,通过体外、体内抑菌实验,筛选对葡萄柚青霉属致病菌最佳抑菌效果的拮抗酵母菌。通过形态特征和ITS、LSU序列分析,对分离于健康葡萄柚果实、叶片和根际土壤的供试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对青霉属病原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拮抗酵母菌,并对其进行体内回接实验,检验其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2株(YY(1)、YY(2))分离于葡萄柚叶片,3株(nf(1)、nf(2)、nf(3))分离于葡萄柚果实,经鉴定分别为:YY(1)(Pseudozyma fusiformata)、YY(2)(Meira nashicola)、nf(1)(Moesziomyces antarcticus)、nf(2)(Meira nashicola)、nf(3)(Kwoniella mangroviensis)。体外抑菌实验表明YY(1)和nf(1)对病原菌JJ-1和YZ-3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第8d时,YY(1)对JJ-1和YZ-3抑菌率分别为55.2%和59%,nf(1)对JJ-1和YZ-3抑菌率分别为16.7%和26.6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果实接种96h小时,YY(1)对病原菌JJ-1和YZ-3的发病率均为12.5%,病斑抑制率分别为96%和93%;nf(1)对病原菌JJ-1和YZ-3的发病率均为25%,对发病果实病斑抑制率分别为66%和91%。试验表明,拮抗酵母菌YY(1)和nf(1)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果实的发病率,抑制果实的病斑直径。拮抗酵母菌YY(1)和nf(1)对病原菌JJ-1、YZ-3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拮抗酵母菌YY(1)对青霉属致腐菌JJ-1、YZ-3的抑菌效果最好,nf(1)次之。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省某家养野猪场临诊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感染的病例进行细菌分离鉴定,PCR扩增分离菌株的16SrRNA并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细菌形态、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株家养野猪源Hps分离株(命名为HPJXYZ01),该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菌株序列之闻的同源性为93.1%~99.2%,与本实验室江西省家猪源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4%~92.1%。结果表明,江西省家养野猪中存在Hps感染,分离株与国内外家猪源Hps间的16SrRNA序列差异不大,Hps16SrRNA核苷酸序列比较稳定,其进化不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植物乳杆菌菌种来源,研究从泡菜汁中分离获得3株疑似植物乳杆菌的细菌,并分别对其编号。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3种方法鉴定分离获得的3株细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3株菌均为植物乳杆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HEW-Z106、植物乳杆菌HEW-Z111和植物乳杆菌HEW-Z11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生牛乳中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奶牛场的生鲜乳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使用氯化钠肉汤(氯化钠质量分数为7.5%)增菌,使用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选择培养,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纯化培养,可获得表皮葡萄球菌分离株;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表皮葡萄球菌分离株,可信水平为良好;本实验获得的表皮葡萄球菌分离株与经典表皮葡萄球菌模式菌株符合率为93%。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分离试验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通过对34份患临床型乳腺炎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初步生化反应鉴定,检出肠科细菌12株,检出率为35.3%;球菌26株,检出率为76.5%;酵母菌9株,检出率为26.5%;另有7份乳样在整个分离培养过程中未见有细菌生长,占总检样的20.6%。  相似文献   

18.
猪β-防御素1(pBD1)是在猪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抗菌肽,在猪的先天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为实现pBD1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根据pBD1基因的成熟肽序列和巴斯德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合成pBD1三倍串联体(3pBD1)基因序列,将合成的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HLI-S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HLI-S1-3pBD1,线性化后的pHLI-S1-3pBD1电转化至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PCR鉴定阳性转化子,MM平板和MD平板鉴定Mut表型。将鉴定为阳性的Mut~+型重组酵母菌株进行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上清液。结果显示,获得的重组酵母菌株为Mut~+表型,经甲醇诱导表达后,表达上清液中含有分子量为22 kDa的目的蛋白。结果表明,获得了能够表达3pBD1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无菌采取内蒙古地区某发病羊场的绵羊病变肺脏组织,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后获得1株支原体,根据分离株的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及生化试验等,初步鉴定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提取分离株的基因组,用通用引物体外扩增出分离株16S rRNA序列,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33种支原体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鉴定该分离株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