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依据不同生态条件的要求,在半个世纪的小麦生产育种实践中,选育出5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春小麦新品种,使黑龙江省小麦进行了6次大面积品种更换,并形成了独特的“克字号”小麦品种群。“克字号”小麦品种群的形成,不仅为东北春麦区的生产做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一种运用温度控制实现小麦杂交繁殖的新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成功,目前进入品种选育阶段。这项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杂交小麦育种产量低和制种纯度难以保证两大难题,是世界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上的新突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可以概括为3个特点:杂交种优势比较强,种子生产技术简单易行,种子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除草剂绿黄隆在小麦及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绿黄隆有效用量为15g·hm-2、30g·hm-2、90g·hm-2时茎叶喷雾小麦铁春1号、克丰2号、东农120、克旱9号,4种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绿黄隆有效用量为15g·hm-2和30g·hm-2时,4种小麦品种降解半衰期均在1h左右;绿黄隆有效用量为90g·hm-2时4种小麦品种降解半衰期在2h时左右。敏感作物大豆东农42在绿黄隆有效用量为15g·hm-2茎叶喷雾后死亡,其降解半衰期大于40h。  相似文献   

4.
会宁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3万hm2,其中旱地小麦面积2.63万hm2,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87.60%.会宁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小麦品种类型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仅旱地小麦品种已超过20个,但这些小麦品种的年种植面积超过5 000 hm2的不到5个.为了解决小麦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筛选出适宜会宁县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和主要搭配品种,会宁县种子管理站对在会宁县种植表现抗旱性好、增产潜力和种植面积较大的定西35号等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对平凉地区川水地地膜冬小麦不同播期,密,密度,品种,播种方法,施氮方式及麦后复种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最早和露地时间一致最晚为10月10日,小麦单种以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10业,播量495万粒/hm2为宜。小麦玉米带种小麦带80cm,播量412.5万吨粒/hm^2较适宜,带小小麦品种以85(84)、鲁麦15为好;氮肥以纯氮180km/hm^2一次全底  相似文献   

6.
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降水偏少,年降水量500mm左右,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区。但是,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达2830.7h。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温、光资源,、改变种植业的落后状态,振兴本地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农作物立体栽培研究,引进了大量的作物品种,探讨了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从中筛选了适宜本地的最佳栽培模式。喀左县耕地面积4.6万hm2,其中小麦面积1.7万hm2,占36.20%。本研究抓住小麦耐寒可以早春播种的特点,在1.7万hm2小麦上广施作物间套复…  相似文献   

7.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静电喷雾技术防治小麦蚜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蓟县位于天津市北部,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边缘,总耕地5.4万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万hm^2,小麦蚜虫每年都会大面积发生,除治麦蚜是一项重要的小麦管理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尤为重要。我们以油剂麦蚜灵农药并应用静电喷雾技术来防治小麦蚜虫,相对防效在96%以上,药效可保持20天。静电喷雾的防效高于常规喷雾,药效比普通喷雾延长10 ̄15天,而且省工省药。  相似文献   

9.
一、法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法国有73-5万个农场(或农户),其中全日制的农场为45-4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为38-5hm2,其中一半以上农场种植粮食,从事专业粮食种植的农民为14万人。1997年法国粮食总产量为6300万t,其中小麦3300万t,玉米1670万t,大麦1020万t,其余为小黑麦、燕麦、高粱、黑麦和大米。法国种植的小麦主要是软小麦,种植面积为485万hm2,相当于整个国土面积的10%,主要产地在法国的北部、东部、西部和中部。种植的几乎全是冬小麦(春小麦仅占0-5%),10…  相似文献   

10.
“成豇一号”豇豆是通过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的定型品种。该品种早熟、耐低温和高温,结荚率高,荚长,比对照之豇28-2早熟约5天,一般产量为30t/hm2,高产可达52.5t/hm2,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1.8%,该品种已在国内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达1100hm2。  相似文献   

11.
黑麦草不同品种产量和草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个引进的黑麦草品种的鲜草产量、青干草产量、种子产量以及草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草产量Jerro最高,每公顷超过37000kg,达30000kg/hm^2以上产量的还有Bolicoth、Victoria、G4rimalda。青干草产量Grimalda最高,逾6300kg/hm^2,达到5000kg/hm^2以上的品种还有Jerro、Victoria、Tetretite、Tetita。Nui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4085,株高85cm左右,穗长10cm左右,千粒重42-48g,在1994-1996年全省水地春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4564.95kg/hm^2,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高抗白粉病,对锈菌生理小种中25号,29号,30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1号中抗,现已示范种植0.67万hm^2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n=6x=42)为母本和奥地利黑麦(Secale cereale,2n=2x=14)杂交,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22个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大于50%,其可能基因型为kr1kr1kr2kr2,4个品种的杂交结实率介于30% ̄50%之间,其基因型可能为kr1kr1kr2,4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8 是以杂交选系2743842 为母本、甘麦8 号钴60 辐照突变系7692148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普通小麦的变种。该品种全生育期96~110 d,半矮秆、抗倒伏、抗青秕、耐旱、落黄好。大田单种一般产量7 50000~8 25000 kg/hm 2,与玉米带状种植产量为5 25000~5 70000 kg/hm 2,高产稳产性能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806,株高80~110cm,穗长9~12cm,千粒重42~48g;1991~1992年在全国北方春小麦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5771.4kg/hm^2,居参试12个品种(系)的第6位;抗白粉病,成株期对条锈菌条中29号、30号、HY-Ⅲ小种均免疫;现已累计示范种植2187.15万hm^2。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10是以“西峰16”为母亲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寒、抗旱、抗倒伏,抗条现。在1996 ̄1999年全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3a平均折合产量3622.00kg/hm^2,居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较对照品种陇鉴196增产5.54%;在陇东旱塬区生产示范中一般产量为3750.00 ̄5250.00kg/hm^2,高的可达6750kg/h  相似文献   

17.
对半冬性、春性、多穗型、大穗型等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进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分别为10月10日左右和10月20日左右;半冬性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的合理密度分别为180万/hm^2和240万/hm^2基本苗。提出了各种类型小麦品种在6000kg/hm^2产量水平下冬前及春季的合理群体指标及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8.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19.
至1951年,杂种玉米的播种面积占美国玉米的75%以上。同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导致小麦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接着很快又发现了能恢复花粉育性的基因。然而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花粉育性恢复(细胞质遗传)系统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直到1962年,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学术研究者才发表了他们的乐观结果,也就是目前仍在利用的细胞质遗传系统。这一进展使一些大学、私人公司和种子基地都开始寻求商业上能够接受的杂种小麦。但是,在生产上很难发现显著优于优良纯系品种的杂交组合;其次,即便培育出具有增产潜力的杂交种,仍有许多如何使种子生产商品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播种面积略有扩大 ,总产量与上年持平。结构调整步伐较大 ,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1999年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3134万hm2,比上年扩大12 6万hm2,增长0 4 % ,属于恢复性增加。产量预计可达1 98亿t,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 ,早稻增产 ,晚稻产量略减。稻谷种植结构的变动特点是 :品质较差的早稻继续减少 ,而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增幅较大。早稻面积为760万hm2,比上年减少24 7万hm2,减幅为3 3 % ;中稻、一季稻增加30 7万hm2 ;晚稻增6 7万hm2。早稻主产省区面积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调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