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和美酵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 言 有文献指出,β-甘露聚糖对单胃动物有不良影响。在肉鸡饲料中加 2%~4%的 β-甘露聚糖,能明显延缓生长和降低饲料利用率(Andersonet al.,1964)。营养医学的研究证明,猪饲料中加入β-甘露聚糖,能减低胰岛素的分泌,妨碍糖和水分的吸收与利用(Rny et al,1982),导致生长不良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 β-甘露聚糖是组成豆科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常用的植物蛋白原料都含有β-甘露聚糖,其中以棕榈粕、豆粕、豆皮及芝麻粕含量较高(见表1)。 和美酵素是细菌发酵产品,主要成分为β-甘…  相似文献   

2.
李学俭  边连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50-1450,1500
[目的]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早期断乳仔猪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所选的72只28±2日龄平均体重(7.04±0.43)kg的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按体重相近、公母各1/2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组1~4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β-甘露聚糖酶0、0.025%、0.05%、0.1%。饲养期为4周。猪瘟抗体用正向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结果]结果表明:56日龄时组23、4、的猪瘟抗体效价比组1显著提高(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猪瘟抗体效价。该研究为甘露聚糖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评估β-甘露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在仔猪中的应用效果,为β-甘露聚糖酶选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180头体重为9±0. 5kg的保育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和美酵素、基础日粮+盛美酵素,试验期18d。【结果】添加和美酵素与对照组相比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分别降低1. 84%和3. 00%,料重比降低0. 02,但差异均不显著(p﹥0. 05);添加盛美酵素仔猪的平均采食量降低2. 31%,但平均日增重得到提高1. 14%,料重比得到降低0. 07,差异均不显著(p﹥0. 05);添加和美酵素和盛美酵素均能提高仔猪对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结论】在添加有复合酶制剂的情况下,额外再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同时对饲料中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得到相对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土壤中分离的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MSJ-5进行产酶性质的研究。菌株MSJ-5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h达到产酶高峰。β-甘露聚糖酶为粗酶液的主要组分,酶学性质的研究显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5.0~7.0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及水解产物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甘露聚糖有显著降粘效果,水解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研究结果显示,菌株MSJ-5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有应用到饲料添加和功能性寡糖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试验一设4组,其中Ⅰ、Ⅱ和Ⅲ组分别雏鸡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g甘露寡聚糖、0.06g粪链球菌剂和2g甘露寡+0.06g粪链菌剂,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周。  相似文献   

6.
低聚糖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低聚糖的生产效果低聚糖又名寡糖或少糖类 ,是由2~10个单糖以不同键型连结的小聚合物的总称。低聚糖由于对维持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它对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积极的效果。据卢福庄等 (1999)报道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 %的果聚寡糖,可提高仔猪日增重6.4 %,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下降11.7 %;Farnworth等(1992)、Stuttou等(1994)分别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5 %的NS(寡果三糖28 %、寡果四糖60 %、寡果五糖12 %)和1 %的 β-D -半乳糖 ,对…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β-甘露聚糖酶与器官脱落的关系,以佛罗斯特脐橙花柄外植体为材料,研究花朵脱落过程中花柄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花柄脱落过程中,花柄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乙烯利可以明显加快脐橙花柄脱落进程,且能明显提高远轴端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而对离区和近轴端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其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β-甘露聚糖酶参与脐橙花柄器官脱落,但可能不是关键的酶。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的转基因小鼠,从黑曲霉中克隆得到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进行体外表达检测甘露聚糖酶活性后,将此基因插入到含有猪腮腺分泌蛋白(PSP)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PSPBGPneo中,得到在腮腺组织特异表达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的载体pPSP-manA,总长为16.3 kb,将其进行线性化后回收得到高质量DNA片段,通过显微注射得到17只原代小鼠,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发现有6只阳性转基因小鼠,表明转β-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小鼠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9.
采用DNS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黏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HD-1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为魔芋粉0.75%、酵母膏1.00%、磷酸二氢钾0.04%、硫酸镁0.05%,培养基初始p H 9.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27 h。在此优化条件下,多黏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72.6U/m L。  相似文献   

10.
β-甘露聚糖酶在食品、饲料、造纸、洗涤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近几年,基因测序技术飞跃发展,研究人员挖掘到许多新颖的β-甘露聚糖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甘露聚糖及其降解酶,梳理了β-甘露聚糖酶的糖苷水解酶家族分类、来源、结构和催化机理,归纳总结了近几年微生物来源β-甘露聚糖酶的重组表达、酶学性质及分子改造,简述了甘露聚糖酶在食品和饲料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利用及血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3×2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A因素为饲粮类型(玉米-杂粕型、玉米-小麦-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B因素为β-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0和500g/t).选用576只健康的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结果】玉米-杂粕组试鸡体增质量显著高于小麦-杂粕组,且料重比显著降低,试验前、后期分别降低3.86%和6.72%(P0.05).玉米-杂粕组试鸡表观代谢能、氮和干物质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前期加酶组试鸡体增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玉米-杂粕饲粮加酶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表现出高于玉米-小麦-杂粕饲粮的趋势(P=0.066).饲粮和β-甘露聚糖酶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干物质利用率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组肉仔鸡生产性能、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均优于小麦-杂粕饲粮;添加β-甘露聚糖酶提高了肉仔鸡前期生产性能,但未受饲料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66-9368
[目的]分离纯化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的β-甘露聚糖酶,研究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方法]黑曲霉经固态发酵制备粗酶液,分别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丙酮沉淀法和Sephadex凝胶层析法对β-甘露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用PAGE检验其纯度。同时测定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结果]β-甘露聚糖酶经40%~9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后比活力可提高到1 180.9 U/mg 经1.0 ∶1.0~1.6∶1.0(V/V)丙酮沉淀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1 847.0 U/mg;最后经凝胶层析法纯化后的比活力可提高到7 950.4 U/mg,纯化倍数为8.67,在PAGE凝胶电泳图谱上得到单一条带,即纯化后的β-甘露聚糖酶。[结论]纯化后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4.2,最适反应温度60 ℃,米氏常数Km 2.67 mg/ml。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RutC-30β-甘露聚糖酶的制备与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氏木霉以槐豆胶为基础培养基、以乳糖为诱导物,用7.5升液态发酵罐发酵产生β-甘露聚糖酶,经两次硫酸铵分级分离(饱和度为40%—60%)和两次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电泳,结果得到高纯度均一的单体β-甘露聚糖本科经SDS-PAGE测得酶分子量为53KD,组织活动力为100u/mg,这为β-甘露聚糖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高纯度的样品。  相似文献   

14.
    选用60只雄性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PAS38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腊样芽孢杆菌PAS38制剂,甘露聚糖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 β-甘露聚糖制剂,菌糖混合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 PAS38制剂和0.2% β-甘露聚糖制剂.家兔饲喂至第15、30、45天时每组宰杀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家兔小肠中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量和表达.结果表明:PAS38制剂和甘露聚糖制剂均减少家兔小肠中SS阳性细胞的数量和降低SS细胞的表达强度,增加小肠中5-HT阳性细胞数量和提高5-HT细胞的表达强度;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β-甘露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采用多重比较几种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氨基酸序列,获得了该酶的保守结构域,并按此设计简并引物.以能水解魔芋葡甘聚糖的枯草杆菌属野生筛选菌种A33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PCR法从A33基因组中扩增出β-甘露聚糖酶基因核心区段.经过克隆、测序及BLASTN比对分析,证实该DNA区段推导的编码蛋白具有β-甘露聚糖酶的保守结构域,属于该酶家族中的一员.将该片段构建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RsET-A并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BL21 DE3(pLysS),经过诱导获得了此酶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1、加喂维生素C据试验,高温季节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02%维生素C,产蛋率可提高11%。2、加喂小苏打在日粮中添加0.30%~1%小苏打,产蛋率提高5%~10%,蛋壳硬度增加。3、加喂石灰粉在日粮中添加0.10%~0.40%石灰粉,可提高产蛋率20%,软壳蛋减少。4、加喂蛋壳粉可将蛋壳粉碎或捣碎,经常适量加入鸡饲料中,可使产蛋率提高10%左右。5、喂茶水将茶叶放入开水中沏泡盖闷0.5~1小时后喂鸡,每天2次,每次50毫升,产蛋率可提高10%。此外,在饲料中掺入碎茶粉,也可增加母鸡产蛋量。6、喂蜜糖水每只鸡每天喂1克蜂蜜,加水稀释喂服,每日2次,可使产蛋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4-1746
[目的]为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株青霉QM-1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固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0.5 g魔芋粉,20.0 g麸皮,1.5 g蛋白胨,0.3 gKH2PO4,0.03 gMgSO4.7H2O,初始pH值为5.5,反应pH值为5.8,含水量为60%。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将在30 g基础培养基放在250 ml三角瓶中,接入菌种在35℃下培养3 d后,最高酶活力可达1 455.63 IU。[结论]当反应pH值为5.2~6.0时,-β甘露聚糖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该菌所产β-甘露聚糖酶为酸性。  相似文献   

18.
硒和维生素E对蛋鸡生产性能及其在蛋中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选用32周龄蛋鸡(罗曼)72只,随机分成6组。在基础日粮含硒(Se)0.1mg/kg基础上,添加亚硒酸钠VE粉,各组Se的添加水平分别是0、0.5、1.0、1.5、2.0、3.0mg/kg;日粮VE的添加水平分别是0、41.66、83.32、124.98、166.64、249.96IU,试验期8周。以此探索不同剂量的Se和VE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Se和VE的摄入与其在蛋中沉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mg/kgSe、83.32IUVE组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而各组鸡蛋重差异不显著;日粮中添加2.0mg/kgSe时,可使蛋中硒含量达最高值(1.85μg/g),添加124.98IUVE可使蛋中VE含量达到最高值(3.71μg/100g)。试验证明,日粮中添加1.0~2.0mg/kgSe、83.32~166.64IUVE不仅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而且可大大增加Se和VE在蛋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19.
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株具有较高的β-甘露聚糖酶活性。采用PCR技术从W10基因组中扩增出β-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通过克隆、测序获得1 017 bp甘露聚糖酶基因manW10,其编码338个氨基酸。以pET-22b(+)为载体和pelB为信号肽,将manW10转入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进行表达,经IPTG诱导酶活性达19.73 U.mL-1。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较纯的β-甘露聚糖酶,其分子质量约为38 ku。  相似文献   

20.
试验一设 4 组,其中Ⅰ、Ⅱ和Ⅲ组分别在雏鸡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 g 甘露寡聚糖、0.06 g 粪链球菌剂和2 g 甘露寡聚糖+ 0.06 g 粪链球菌剂,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 周.结果表明,试验Ⅰ、Ⅱ和Ⅲ组雏鸡血液中 S O D 和 G S H px 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S O D 含量分别提高11.5% 、12.1% 和14.0% , G S H px 含量分别提高 9.6% 、8.1% 和9.8% ;而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试验二在集约化猪场中挑选胎龄、产仔时间一致的初生仔猪6 窝,每窝选择体重一致、健康仔猪6 头,共36 头,分 3 组,每组12 头.从出生第2 天开始,试验Ⅰ组每头仔猪每次灌服250 m g 甘露寡聚糖,试验Ⅱ组每头仔猪每次灌服1 g 粪链球菌剂,对照组仔猪灌服生理盐水,隔天灌服1 次,试验期为 30 d.结果表明,口服甘露寡聚糖和粪链球菌均可极显著地提高哺乳仔猪血液中 S O D 和 G S H px 活性( P< 0.01), S O D 含量分别提高了10.4% 和6.4% , G S H px 含量分别提高了24% 和14.5% ;试验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05).2 个试验结果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