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特异小麦的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 4份波兰小麦、2份新疆稻麦、1份硬粒小麦和 1份矮兰麦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①波兰小麦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多态性 (多样性 ) ,其中的矮秆波兰小麦的谱带与产于新疆吐鲁番的波兰小麦极为相似 ;②波兰小麦与硬粒小麦、矮兰麦的α -醇溶蛋白和ω -醇溶蛋白的区别较明显。硬粒小麦和矮兰麦在α区域的带纹明显较波兰小麦多 ;③波兰小麦与新疆稻麦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产于新疆和田的波兰小麦与新疆稻麦的共同醇溶蛋白带纹达到 6 2 5 % ,表明新疆稻麦与波兰小麦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从醇溶蛋白方面证明了新疆稻麦起源于波兰小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我校小麦贮藏蛋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小麦麦谷蛋自和醇溶蛋白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醇溶蛋白与产量性拥有我校小麦遗传育种组,1989年以来在分子水平上对小麦贮藏蛋白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揭示了6000份小麦种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醇溶蛋白谱带的组...  相似文献   

3.
热效应对小麦醇溶蛋白起泡性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来源于小麦面筋的醇溶蛋白由于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能,其通过乙醇-水溶液反溶剂制备的胶体粒子展现突出的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热效应作用下的泡沫特性表现还未得到揭示。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起泡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小麦醇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50、70和90℃)分别处理15、30和60 min后,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测定其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通过测定热处理后胶体粒子的尺寸、表面电势、蛋白溶解度的变化,借助原子力显微镜、SDS凝胶电泳、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紫外光谱、DSC及小角X光散射分析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热处理后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5%和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了部分聚集,粒子尺寸增加,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5—122 nm,ζ-电位降低,90℃时聚集程度更高;加热温度对蛋白溶解度无明显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蛋白的溶解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热效应使蛋白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了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二硫键含量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醇溶蛋白在受热过程中发生了SH/SS交换反应。高温处理改变了小麦醇溶蛋白二级结构,90℃下的蛋白荧光强度降低,β-折叠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蛋白结构高度伸展,并伴随着部分去折叠。DSC结果显示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最高能量从54.33 mW降低到3 mW左右,加热后的谱图比较平缓,蛋白质的构象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趋向于无定形态。【结论】热效应使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蛋白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使粒子表面疏水性增强;热处理改善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柔性(尤其是90℃的处理),这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界面膜从而更好地稳定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小麦醇溶蛋白胶体粒子的泡沫特性,对于增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春麦区部分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收集的东北春麦区不同年代育成的73份小麦品种资源,以小麦醇溶蛋白为生化指纹,采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所推荐的小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3份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分布频率和多态性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年代的推近,小麦醇溶蛋白多态性比率增加;小麦醇溶蛋白生化指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将供试的东北春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所包含的品种数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醇溶蛋白酸性电泳及其在种质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 1个新的醇溶蛋白酸性电泳方法 ,并用此方法对不同倍性小麦品种及黑麦、小黑麦品种的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小麦醇溶蛋白分析 ,而且也适用于黑麦和小黑麦种质资源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一对α-醇溶蛋白基因的特异引物,从小麦近缘植物尾状山羊草Y46中克隆获得5个α-醇溶蛋白基因,与NCBI已提交的α-醇溶蛋白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α-醇溶蛋白基因与已知的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中的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多态性;在潜在的致敏性上,在这5个α-醇溶蛋白序列中未发现任何已知的与乳糜泻病相关的抗原表位,这在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中较为罕见;进化分析表明,来自C染色体组中的α-醇溶蛋白与来自M和U染色体组的α-醇溶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醇溶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基因定位、遗传多态性,以及与品质的关系,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籽粒发育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高蛋白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籽粒成熟过程中,始终高于低蛋白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清蛋白和球蛋白开花始期较高,以后下降,但球蛋白下降速率较清蛋白缓慢;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随籽粒成熟明显上升,醇溶蛋白上升速率较谷蛋白快,谷蛋白较醇溶蛋白形成的早。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占蛋白质比重的上升速率较占籽粒比重的上升速率缓慢。  相似文献   

9.
小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廷进  李群  戴双  田茜 《山东农业科学》2015,(3):105-107,117
以25个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PAGE和SDS-PAGE技术对小麦醇溶蛋白及麦谷蛋白进行分离,用以鉴定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醇溶蛋白PAGE技术对蛋白质组分的分离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和特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是目前小麦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麦谷蛋白SDS-PAGE技术具有谱带清晰、分辨力较高等特点,但操作繁琐,分离时间长。对于醇溶蛋白难以区分的品种,麦谷蛋白可作为品种鉴定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醇溶蛋白、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为无麸质食品的研发和发芽小麦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控制发芽条件获得7种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采用SDS-PAGE分析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s)、谷蛋白(Glutenin)的亚基组成变化,通过R5 ELISA和RP-HPLC进一步测定小麦发芽过程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结果】以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可有效测定小麦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发芽处理对上述过敏蛋白及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麸质蛋白含量在发芽初期变化不大,后期显著减少;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α-/β-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从未处理小麦籽粒的41.85%降低到发芽处理后的31.51%—35.35%,P<0.01),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从31.37%显著增加到发芽处理后的36.69%—39.02%(P<0.05);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HMW-GS略有减少,从8.66%(未处理组)降低到5.94%(芽长1/4),再回升到7.28%(芽长=籽粒长);LMW-GS略有增加,从8.30%(未处理组)增加到10.45%(芽长=籽粒长)。【结论】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进行小麦致敏蛋白定量分析;发芽过程中小麦的致敏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发芽芽长达籽粒长1/2时,含有最多致敏肽的α-/β-醇溶蛋白下降尤为显著,提示小麦进行适度发芽处理可以降低致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