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2.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3.
姚昕 《北方园艺》2010,(22):40-41
设置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根腐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佳pH为6~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测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对Phyllostictacitrichinaensis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琯溪蜜柚叶汁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40℃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9,最适生长pH值为5~6,14天后在pH值7~9的O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会产生黄色素;分生孢子在25℃、pH值4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萌发率低于45%;12小时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6.
合欢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基种类、温度、光照、pH、微量元素及不同氮源和碳源等方面对合欢枯萎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5~35℃,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该菌的致死温度为60℃;菌丝在pH 6~12之间均能生长,以pH 6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黑暗条件有利于病菌产孢;病菌对蔗糖和可溶性淀粉利用较好,对硝酸钠和硝酸钙利用较好;微量元素中硫酸锰有利于菌丝生长,硫酸亚铁能够较好地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8.
<正>1生物学特性灰霉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可侵染番茄、茄子、黄瓜、西葫芦、菜豆、桃、杏等多种作物。病原菌的菌丝在2~31℃均能生长,20~25℃最为适宜,10℃以下和30℃以上生长明显减弱。日光灯和黑暗各12h交替,菌丝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5。病菌孢子萌发最适  相似文献   

9.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10.
火龙果溃疡病和茎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火龙果溃疡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和茎腐病菌Fusicoccum sp.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溃疡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pH值4~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菌丝对有机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利用效果最好,对有机氮源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喜好30~35℃、弱酸、富含有机营养基质的环境。茎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28℃,最适pH值4~6,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对有机碳源蔗糖和有机氮源硝酸盐利用效果最好,喜好28~32℃、弱酸、光照充足、富含有机营养基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对玉竹黑斑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最适于菌丝的生长,pH 7~9适于孢子的萌发;光暗交替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温度均为28℃.  相似文献   

12.
墨兰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洋  刘爱媛  冯淑杰  张荣 《北方园艺》2010,(24):170-171
以墨兰炭疽病菌为试材,研究墨兰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产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8,产生孢子最适pH为7~9,孢子萌发最适pH为7;26℃下连续光照产孢量最多;相对湿度低于81%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3.
设定不同培养基、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紫斑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紫斑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佳pH值为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25℃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5.0~6.0和4.5~6.0。供试碳源中蔗糖和D-葡萄糖较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硝酸钠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较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各12小时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完全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不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水浴10分钟。  相似文献   

15.
PZ6菌株是一株分离于香蕉根际土壤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通过rDNA-ITS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室内测定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产孢量,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Z6菌株在PDA、PSA、OMA和Czapek培养基上均能生长,PDA和O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在15~37℃均能生长,25~30℃菌丝生长较好,以30℃菌丝生长最快,培养3d菌落直径达到89.00mm,且产孢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在pH值2~12的范围均可以生长和产孢,最适生长产孢为pH值5~9。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PZ6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盐与硝酸盐是PZ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持续光照可显著促进产孢。  相似文献   

16.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梨立枯丝核菌果腐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生长条件和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照条件、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R. solani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察氏培养基,温度25℃,pH值5.0~6.0,全光照培养,麦芽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而菌核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结果表明,R. solani除侵染梨果实外,还可侵染苹果、香蕉、桃、李和枣等果实,但不侵染蓝莓、葡萄、橙和猕猴桃等果实,对香蕉果实的侵染能力较弱,对不同品种的梨和苹果果实的致病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中国辽宁省设施栽培辣椒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辣椒叶斑病,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枝 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病菌 菌丝生长以V8 汁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山梨醇和麦芽浸膏最佳;菌丝适宜生 长温度为20 ~ 25 ℃;最适pH 6 ~ 8;光照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77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适 宜温度为20 ~ 30 ℃;最适pH 7;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  相似文献   

19.
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北方园艺》2011,(1):169-171
采用凹玻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黄花乌头根腐病的镰刀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孢子在温度为10~35℃的温度处理中均可以萌发,其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30℃;在pH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在pH 5~6的不同处理条件下最适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受光照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蓝莓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蓝莓灰霉病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蓝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孢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该菌可生长的pH值范围为4~12,最适pH值为5~6;灰葡萄孢菌对果糖和铵态无机氮素的利用情况较好,在20℃条件下,PDA培养基培养5天即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培养15天左右即能形成黑色、不规则形状的菌核,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