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水库滑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些水库滑块预测性勘测、稳定性分析和计算以及模型斜坡的渗透分析和稳定性计算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和一些水库滑坡的实例,分析了水库滑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測滑坡的工程措施。经过对水库滑坡的分析及共实测研究认为,浸水和库水位急剧降低和降雨,是水库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滑坡系统监测及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滑坡监测的好坏对受滑坡威胁的重要工程的安全及运行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前人工作成果以及自己的经验,系统的阐述了滑坡监测系统,并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镇江市滑坡规律研究及其发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江市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使边坡失稳、形成许多新老滑坡,这些滑坡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产生滑坡因素的分析为镇江市的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口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小口滑坡的分析,其属于蠕滑-拉裂型滑坡。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滑坡变形分布较为零散,规律性相对较差。鉴于该滑坡紧邻市区,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了成因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该滑坡的防治与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该滑坡为一小型土质顺层古滑坡体,受下覆基岩面的控制和滑坡体西北侧开挖临空面的影响,滑坡发生沿S82°W方向的滑动,同时向临空面产生方向约为N37°W的局部次级滑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将沿主滑方向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铜川市南塔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滑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对滑坡的稳定性作了较详细的评价。结果认为,此滑坡为一大型的多次滑动的古滑坡,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地层结构和自然因素有关。它是一个相对稳定中包含不稳定因素的滑坡。  相似文献   

7.
广东某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某滑坡的分析,其属于蠕滑-拉裂型滑坡。根据大量的详细勘探资料,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剩余推力传递法(Push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微观到宏观分析的过程。通过对K351滑坡的表面形态特征、滑坡内部岩性结构面的分析,从滑坡的微观形态(如裂缝)、宏观形态(如滑坡后壁、滑坡前缘)出发,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对K351滑坡的形成特征、运动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运用滑坡危险度判别模型对滑坡的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三角带滑坡是典型的久治不愈滑坡,随着三峡库区蓄水,三角带滑坡呈现古滑坡的复活和新滑坡的形成双重变形,极端气候必定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三角带滑坡的深层滑面、浅层滑面及高焦炉古滑坡的滑面为对象,对4种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在洪水和暴雨极端条件下,高焦炉古滑坡各剖面均处于稳定状态;三角带滑坡浅层滑面由基本稳定向欠稳定状态转变,局部出现不稳定状态;三角带滑坡深层滑面由基本稳定向欠稳定状态变化;(2)通过φ值与c值参数敏感性比较分析可以看出,φ值对滑坡稳定系数的敏感性较大;(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三角带滑坡深层滑面<三角带滑坡浅层滑面<高焦炉古滑坡,且在暴雨和洪水极端气候的双重影响下均发生一定的稳定性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航片和GIS分析影响滑坡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变化对山区集水区的产沙量影响很大,然而,目前对森林覆盖山区集水区的滑坡变化的定量分析还很少。日本学者Ambika等应用GIS软件研究了1964~1997年日本静冈县爱卡瓦湖集水区滑坡的长期变化。结果表明,滑坡的体积大小对于滑坡恢复很重要。滑坡发生10 a后,其面积约减少到原来的50%。连续降雨与产生滑坡密切相关。有35%~62%新产生的滑坡面积发生在森林砍伐迹地和森林道路建设区。森林砍伐5~10 a内最有可能产生滑坡。这一结论提示我们在滑坡乃至泥石流易发区,应注意森林砍伐幅度,关注连续降雨,及时对滑坡区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是一种具有时空尺度属性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往对于滑坡易发性研究的尺度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由滑坡灾害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均质性产生的空间效应。监测数据作为滑坡的信息载体,不仅包括了滑坡的空间分布信息,而且一定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也包含滑坡在时间上的演变信息,因此滑坡监测数据的时序性分布特征是滑坡易发性研究的时间效应的重要表征。探讨了滑坡监测数据的时序性分布特征对滑坡易发性研究的影响,通过对具有不同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区的滑坡进行分析,总结出了4种典型的滑坡演变类型,对于修正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与思路、提高评价结果精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白水江横丹水电站杜家山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带土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以及滑带土样品的试验值,确定了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整体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次级滑坡体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松坪滑坡变形主要表现为滑坡后部蠕变拉裂和滑坡前缘的蠕滑,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判定松坪滑坡的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同时采用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强震区滑坡的活动强度演变与敏感性,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12条泥石流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震后4期遥感影像的滑坡解译分析,研究震后滑坡的活动演化特征;同时利用概率综合判别法—层次分析法对滑坡物源进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地震后该区域产生了825个强震滑坡;2009—2017年,在强震滑坡区域外新增376个滑坡,至2017年,仍活动的滑坡数量减少到368个,占滑坡总数的30.6%,同时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准确率为75.6%~81.4%,评价效果较好。[结论]强震区震后活动滑坡数量及高敏感性区域面积整体表现降低趋势,表明震后滑坡处于逐步恢复过程,强震区的地质灾害活动但活动强度仍远远高于震前。  相似文献   

15.
库岸滑坡涌浪二维光滑粒子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岸高速滑坡产生的巨大涌浪常常导致严重灾难.建立了高速滑坡块体运动全程预测模型,对滑坡冲击产生的水体运动,则根据可压缩流连续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由SPH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法)求解.对SPH法的基本原理、核函数及控制方程离散格式、边界处理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滑坡体及水体的运动变形,建立了涌浪SPH立面二维数值模型,将所得初始涌浪高度、波浪爬坡高度与其他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滑坡涌浪运动过程,SPH法适于模拟具有瞬时大变形等物理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预报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气象耦合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主要是降水、温度以及大风等气象因素引起潜在滑坡灾害系统产生不可逆的自组织过程———形成“滑坡灾害系统”。这些气象因素参与地质过程,并成为这一自组织过程中十分活跃的关键因素;地质-气象耦合的自组织过程存在两个显著不同的阶段:自组织慢过程和自组织快过程,滑坡灾害主要产生于自组织快过程中。分析表明,不同的潜在滑坡灾害系统具有不同的自组织临界态,即使对于同一具体的潜在滑坡灾害系统,其自组织临界态所对应的气象要素临界值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一个值域。总结了滑坡灾害气象预报的原理,论证了气象因素是滑坡灾害短期预报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具有鲜明物理意义的通用预报关系和模式;以潞水矿区为例,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确定通用预报关系中的临界值,得到具体的滑坡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奉节县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基本特征,描述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根据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了滑坡参数的取值,考虑3种不同的工况下,用一般条分法、毕肖普法、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该滑坡遭遇5 a一遇暴雨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遭遇50 a一遇暴雨时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遭遇5 a一遇暴雨加地震时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对研究区滑坡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项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雅砻江中游某巨型滑坡距离拟选坝址仅1.3 km,目前滑坡体上有裂缝发育,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坝址的选择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概要介绍滑坡地质特征基础上,对滑坡体上裂缝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对裂缝的产生是由整体还是由于局部导致给出明确回答,进而依据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定量计算对蓄水后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洪家堡子山体滑坡与区域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山体滑坡的Ⅰ级危险区,2004年5月发生的洪家堡子滑坡,滑体约47.56万m3,属厚层大型黄土滑坡。通过对洪家堡子山体滑坡的典型案例调查分析,针对滑坡形成的特点,提出了区域山体滑坡的预警预报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GPS观测滑坡变形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GPS观测滑坡变形在我国逐渐开展,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如何目前尚处在探索研究阶段。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峡口滑坡的GPS观测结果分析,讨论了滑坡变形的成因及GPS观测技术的可靠性问题。分析结果认为,GPS观测滑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