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长期经乙草胺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Y-4,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申氏杆菌属(Shinella sp.)。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Y-4对乙草胺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Y-4能有效地降解浓度为5~200 mg.L-1的乙草胺,在48 h内对50 mg.L-1乙草胺的降解率达到83.3%。菌株Y-4降解乙草胺的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30℃,其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等农药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取长期堆放红霉素药渣的土壤,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红霉素的菌株,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红酵母属的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该菌的18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 562 bp,在GenBank登录号为EU294522。该菌可以利用红霉素作为碳源生长,适用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Cl。该菌降解红霉素的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 5.0~5.5,最适接菌量6%,降解率与通气量成正相关。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培养48 h, 该菌株对红霉素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沼液通常就地回用,在循环利用有机物的同时也会带来类固醇雌激素(Steroid Estrogens,SEs)的累积及污染。为降低沼灌后SEs对水土环境的污染风险,该研究采用富集和纯化培养法,对西南地区某奶牛养殖场沼灌区土壤中雌激素降解菌进行分离及筛选,获得一株利用17β-雌二醇(17β-E2)为唯一碳源生长繁殖的降解菌。通过16S rDNA 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以确定种属,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分别研究了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底物浓度三种单因素条件下的降解特性,然后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继续优化菌株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优势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sp.),命名为Hyphomicrobium sp.SS-1,该菌株在10~40 ℃、pH值为5~9、底物浓度为1~10 mg/L的条件下,均能不同程度降解17β-E2。其中菌株在温度为30 ℃、pH值为7、底物浓度5 mg/L的条件下,培养7 d对17β-E2的降解率可达71%,并伴随毒性低于E2的降解产物E1和E3生成,总雌激素去除率为56.8%。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顺序从小到大为:底物浓度、温度、pH值,且都为显著影响(P<0.05);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5 ℃、pH值为7、底物浓度5 mg/L,该条件下培养7 d,菌株对17β-E2的降解率可达97.09%。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基质环境中微生物降解SEs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并为沼液灌溉区土壤的雌激素污染修复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某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采集样品,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氯氟氰菊酯的细菌X2.在30℃,pH 7.0基础培养基中,该菌在7 d内对浓度为200 mg/L的氯氟氰菊酯的降解率为77.2%.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测定分析,将该菌株确定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在温度25~30℃,pH为7.0~8.0的条件下,该菌株能有效降解氯氟氰菊酯,因而可以将其应用于氯氟氰菊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5.
一株耐盐苯酚降解酵母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化工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 ,初步鉴定为德氏酵母属 (Debaryomycessp ) ,命名为Gb。该菌株可以在 0~ 2 0 %Na2 SO4环境中生长 ,并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其苯酚降解最适浓度为 1 0 0 0mgL-1 ,最适Na2 SO4浓度为 5 %,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 5 5和 30℃ ,在 2 5 0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量为 1 0 0ml。当Na2 SO4盐浓度为 5 %、苯酚浓度为 1 0 0 0mgL-1 时 ,最适条件下培养 3天即能降解 95 %的苯酚。本文还对其耐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细胞内海藻糖含量随外界盐浓度增加而增加 ,表明Debaryomycessp 在高盐条件下能以海藻糖作为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6.
陈晶晶  陶少强  夏强  王雅楠  秦冰  朱林 《土壤》2014,46(2):302-307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 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 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 h,该酶活力损失53%。  相似文献   

7.
琼氏不动杆菌菌株GXP04的苯酚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南宁市郊被含酚废水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细菌GXP04。该菌株能够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通过形态观察及16Sr RNA编码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我们鉴定该菌株为琼氏不动杆菌。初步确定了GXP04的最适生长和降解苯酚的温度为34℃,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8.
从耐药性木霉菌株的诱变选育过程中,得到一株能在含多菌灵2000mgL-1培养基上生长的变异菌株T12。该菌株在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于25℃、200rmin-1振荡培养5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73.1%。在pH6.0、温度25℃、5%接种量和加入0.5%酵母粉为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2.1%。对原土壤、自然风干土壤和高温烘干土壤中的多菌灵进行室内降解实验,在25℃~28℃,5%接种量,15%含水量的条件下处理10d,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9.7%、76.5%和70.5%。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效烷烃降解菌xcz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油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烷烃降解菌xcz,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xcz能以正十八烷为唯一C源生长.在含500mg/l正十八烷为唯一C源的培养基中,培养4011后正十八烷降解率达97.5%.xcz降解正十八烷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xcz可以降解高浓度原油(2 g/L)中C13~C32的正构烷烃,其中对C13~C24降解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0.
功夫菊酯降解菌 GF-1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  张振华  黄星  李荣  李顺鹏 《土壤》2009,41(3):454-458
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功夫菊酯高效降解菌 GF-1,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 16S rDNA 序列同源性分析,将 GF-1 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F-1 能以功夫菊酯为唯一 C 源进行生长,72 h 对100 mg/L的功夫菊酯的降解率达 85%.GF-1 降解功夫菊酯的最适温度为 30℃,最适 pH 为 7.0,该菌降解功夫菊酯的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GF-1 投加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功夫菊酯的降解速率.通过吖啶橙与升温法对质粒消除,结果表明 GF-1 的降解功能与质粒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乙草胺是农业生产中用量较大的除草剂之一,长期频繁大量使用在农田土壤和水体中形成积累,影响到土壤肥力和环境生态安全。筛选到乙草胺降解菌36株,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72 h对初始浓度50 mg/L乙草胺的降解达到0.43%~37.98%。16S rDNA基因分析比对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4株降解菌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分别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微杆菌(Microbacterium)、Parapusillimonas、短杆菌(Brevibacterium)、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苯基杆菌(Phenylobacterium)8个属。菌株203-08和204-05与已知菌株16S rDNA最大相似性低于97%,系统发育地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高效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基于获得高效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初步得到30株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共得到14株纤维素分解菌,并通过滤纸条崩解实验进一步进行筛选得到5株效果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发酵产酶利用DNS显色法测定CMC酶活力和FPA酶活力最终确定了4株优势纤维素分解菌,通过测定4株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以及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验证4株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产酶能力,并分别命名为X-1、X-6、X-7和X-11,并将该4株优势纤维素分解菌应用于秸秆的液态发酵,其对秸秆的降解率较自然降解相比,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1.92%、40.15%、35.29%和39.98%。对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根据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X-1、X-7和X-11均为粪产碱杆菌;菌株X-6属于解糖假苍白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抗生素降解菌在堆肥中的降解效率及降低菌株可能引起的抗性基因(ARGs)传播风险,从畜禽粪便好氧堆肥条跺筛选出一株嗜温环丙沙星降解菌株WXX-3,通过模拟堆肥试验探究菌株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效果及ARGs丰度的影响。将菌株以0.05%的接种量加入猪粪,在20~30℃下扩繁8 d,之后加入木屑等调理剂堆肥30 d,环丙沙星的总去除率可达82.9%,比不加菌处理高27.6个百分点。堆肥高温同时抑制了菌体WXX-3的生长,堆肥结束后,未检测出菌体的存在。氟喹诺酮类ARGs及int I1的丰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减,其中mex A和qnr A的消减率均达100%,qep A、acr B-01和int I1的消减率分别达17.9%、43.8%和71.7%,明显高于不加菌处理。以上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有效去除环丙沙星,配套的堆肥措施可以发挥该菌株的降解潜力及降低ARGs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菌群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236株能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直链烷烃降解菌31株、环烷烃降解菌28株、芳烃降解菌3株以及表面活性剂产生菌24株;从3种不同烃类降解菌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中选择菌株,构建石油降解微生物菌群,结果表明,由菌株SL-51、SL-84、SL-133和SL-163组成的菌群c9降解石油能力最强,菌群C9在含原油浓度为0.5%的无机盐培养液中,5d内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55.5%;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证明,菌群C9能有效降解原油中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SL-51和SL-163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p.),SL-84、SL-133两株菌分别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5.
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富集培养及划线纯化法,从多年生产多菌灵的原药厂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有效降解多菌灵的细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红平红球菌属(Rhodococcus erythropolis)。该菌在温度30℃,pH6.0,补加葡萄糖、酵母浸粉做碳氮源的条件下,150 r/min摇床培养72 h,对多菌灵的降解率高达90.07%。用菠菜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菌悬液可在6 d内有效降解多菌灵使其残留量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因而可以将其应用于多菌灵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丝状真菌菌株藤仓赤霉对天然水稻秸秆的降解特性,并对该菌株所产的羧甲基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对未处理的水稻秸秆作用8d,水稻秸秆失重率可达53%以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可达38.9%、57.9%和26.5%;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该菌作用水稻秸秆是从内...  相似文献   

17.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非内源性农药,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已经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被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环境中原位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对于评价环境毒理学、生物降解性、自净化能力和污染物的修复潜力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从长期被百菌清污染的土壤中收集大量样本,分离到了14种能够明显降解百菌清的细菌。根据菌株形态和rDNA同源性分析,将它们分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青枯菌属(Ralstonia sp.)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 sp.)。其中溶杆菌属是该研究中新发现的具有百菌清降解能力的功能菌属,该发现扩大了已知的百菌清降解菌的菌属范围。通过进一步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确定了该降解菌的分类地位及理化特征。此外,该研究通过基因文库法克隆到了发挥关键降解作用的水解酶基因,并发现该基因与转座子原件IS-Olup相连,二者组成代谢转座子,具有水平转移的分子基础。通过揭示降解基因在细菌间的漂移机制,为修复百菌清污染土壤的生物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结晶纤维素(Avicel)为唯一碳源的平板活性筛选法,从60份森林腐殖土、腐术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在pH5.0、37℃条件下高效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菌株GXN152和GXN153。以菌株的总DNA基因为模板,用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得到菌株GXN152和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表明菌株GXN15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洋葱假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CNR2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8%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2具有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别特征,将结晶纤维素降解菌GXN152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favisporus)菌株GMP0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9%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3具有类芽孢杆菌的鉴别特征,将纤维素降解菌GXN153鉴定为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荣娟敏  孙波 《土壤》2012,44(1):84-89
试验选择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上的主要农田土壤:寒温带黑龙江海伦的黏化湿润均腐土(黑土)、暖温带河南封丘的淡色潮润雏形土(潮土)和中亚热带江西鹰潭的黏化湿润富铁土(红壤),在海伦、封丘和鹰潭3个生态试验站建立土壤置换试验,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对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温带气候条件下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于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顺序均为抽雄期>收获后>种植前;施用化肥提高了土壤中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水量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重要环境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是决定土壤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主要因子,水热条件对其直接作用并不明显,但水热、施肥、土壤类型对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