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猪舍的发酵床养殖设施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养殖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新建大量的发酵床猪舍对中小规模猪场的成本投入、养殖管理和防疫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传统旧猪舍进行发酵床猪舍改造成为推广发酵床养殖模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江苏省泗阳县天蓬猪场发酵床猪舍改造为例,从生猪行为习性、动物福利以及环境系统角度,对传统水泥地面猪舍进行发酵床养殖设施改造,分别论述了发酵床养殖的内环境特点、主要内环境参数、舍内通风降温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选择等,进而确定发酵床猪舍改造的主要内容,选择猪舍的最佳改造设计模式.为今后的发酵床猪舍改造建设提供模式借鉴和参考,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同批断奶的大约克60头,以常规猪舍(水泥地面)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猪肉品质和血液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泥地面猪舍相比,发酵床饲养模式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日增重提高5.26%(P〈0.05),料重比降低2.57%(P〈0.05);猪肉失水率降低17.30%,大理石纹评分提高7.35%,发酵床饲养模式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提高血清IgA、IgG含量,对血清IgM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平  张瑞涛 《农技服务》2011,28(10):1465+1517-1465,1517
发酵床养猪技术应重点抓好猪舍、发酵床建造形式,发酵床用垫料的准备、选择、制作,发酵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及猪进入发酵床的饲养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秸秆型发酵床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养猪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的耗水量、日增重、饲料用量、用工量等,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可提高劳动效率60%以上;常规养殖用水量是发酵床养殖的6.89倍,节水率为85.49%;发酵床组猪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常规养殖组,耗料增重比低于常规养殖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农家参谋》2012,(6):20-21
发酵床养猪技术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猪舍的地上部分,包括猪舍的类型、屋顶、墙、窗的设计与建造,以及猪舍内部结构及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二是发酵床的设计与建造;三是发酵床、猪舍各部设施以及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猪舍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环保猪舍。为了探究发酵床猪舍养猪的饲养效果,进行了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水泥地饲养)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 g和613 g、料肉比分别为2.46和2.61,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与肉质性状方面,试验组猪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夏季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舍环境的影响,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3)日龄、体重(8.4±0.2)kg的断奶仔猪母猪300头,按密度一致原则随机分为高床饲养组(traditional concrete-based house,TCB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42 d,测定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于试验第15、29和43天时,每个重复选取4头仔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别测定第29—35和36—42天猪舍内氨气浓度。【结果】在1—14、1—28和1—42 d时,发酵床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床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0时,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发酵床组与高床组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5和29天时,发酵床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床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猪舍及发酵床建设发酵床猪舍并无统一要求,一般需要采光充分、通风良好。从使用效果分析,大跨度、封闭调控型的猪舍,环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较好,发酵床有效面积大,一般新建场多采用这类模式。发酵床猪舍分垫料区和硬化区,前者面积占70%左右;后者占30%左右,供生猪采食和高温时休息,床底部无需采用硬化处理,以增加渗透性。地下水位高,应采用地上式结构。仔猪垫料厚度一般为50~70厘米,育肥猪一般为80厘米左右。在发酵床外侧底部设置通气渗滤液排放口,平时作为通气孔,当垫料水分过高时作为渗水孔。渗液孔外接污水管,防止污  相似文献   

9.
日龄相同的杜梅二元杂交猪40头,初始体重为20.1±0.6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6头猪,分别在有运动场的水泥地面猪舍和发酵床猪舍中饲喂101 d,全程记录试验期间每天户外、水泥地面猪舍及发酵床猪舍内的气温。结果表明,50~70日龄阶段舍内气温,水泥地面舍29.4℃、发酵床猪舍27.5℃,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均好于水泥地面组;70~90日龄阶段,水泥地面舍与发酵床舍气温相同,发酵床组日增重、料肉比均高于水泥地面组,采食量低于水泥地面组;90~130日龄阶段,发酵床猪舍气温略高于水泥地面舍,采食量、料肉比和日增重无显著差异;130~150日龄阶段,舍外气温低于19℃,发酵床舍平均气温19.9℃,水泥地面舍18.6℃,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比水泥地面组分别提高了6.4%和9.9%,料肉比均为3.32。说明发酵床养猪对猪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小气候环境改变是促进猪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方式为对照,研究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组空气相对湿度、氨气含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和水泥地面组的环境温度、空气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发酵床组空气中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从猪场排水口废水取样分析可知,发酵床组废水中氨含量、磷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和粪大肠菌群数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改善猪舍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