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肾型IBV引起病理形态学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扫描电镜与透电镜,观察了鸡肾型传生支气管炎病毒(IBV)在气管、肺、肾人的分布以及对器官组织的损伤作用,观察结果表明,肾型IBV主要分布于气管粘膜上皮、肺呼吸毛细管上皮和肾上管上皮细胞浆内,还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肾型IBV对器官组织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的纤毛脱落,有的缠结成簇,甚至严重倒伏。肺呼吸滤过膜增厚,并发生纤维化。肾小管质液化,线粒体变萎缩,有的线粒体溶解呈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 ,随着肉鸡业的迅猛发展 ,鸡的肾脏疾病已成为鸡病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疾病。为帮助养鸡者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该病 ,现就有关鸡肾疾病的发生与防治作以简要概述。1 引起肾脏疾病的因素1 1 疾病因素1 1 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现已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有 2 5个血清型 ,其中肾型IB是肉仔鸡发生尿酸盐沉着症的主要原因。肾型IBV可在肾小管内的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 ,引起粘膜损害 ,致使尿酸盐排泄发生障碍。病鸡排出白色石灰样稀粪 ,从发病到死亡大约 5~ 7d。病理剖检可见气管内有粘稠分泌物 ,气管和肺…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间接法Dot-ELISA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原的检测,其最低检出量为0.43μg/ml。对人工感染/自然病例的各组织脏器进行检测,结果法氏囊的IBDV检出率为100%,脾脏的检出率为80%/84.9%,其它器官组织如肾、胸腺、心、肝、肺、盲肠扁桃体、胸肌等均含有一定量的病毒(11~60%)。经统计学分析,法氏囊与脾脏的病毒检出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人工感染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病例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证实法氏囊是IBDV最主要的靶器官。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检测IBDV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并且经济、方便、快速,适于大批量样品检测,可作为一种诊断IBD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支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代表种,它以多血清型和高变异性的特征给该病的免疫预防造成很大困难。近几年IBV的变异株引起鸡的肾型和腺胃型病在我国广泛流行,而在英国首次发现的变异株793/B引起鸡的胸肌出血型病给欧洲养鸡业带来了很大损失。近10多年来对IBV的变异型的研究已成为兽医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下面对该病病毒变异性研究近况介绍如下:一IBV的基本构造IBV是有囊膜的病毒,呈多形性或椭圆形的病毒粒子,表面有较稀疏的杆状突起。构…  相似文献   

5.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许兰菊(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郑州45000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肾型IB是由致肾病变毒株(肾型毒株)引起的,病鸡以肾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 Holte 株 S1 基因为基本材料制备 Dig 标记的c D N A 探针,首次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肾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体内的 I B V R N A 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第3~7 天, I B V R N A 主要分布于肾脏,且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 I B V R N A 在其它器官中分布甚少。 I B V R N A 的分布数量与所在器官的组织病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麻雀自然感染鸡传染性法氏病病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的鸡场捕杀麻雀54只,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夹心阻断ELISA检测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1%;RT-PCR阳性样本病毒分离亦为阳性。结果表明;IBD流行的鸡场里的麻雀能够发生IBDV自然感染,麻雀可能是IBDV的贮存宿主或二次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科,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  相似文献   

10.
以免疫荧光染色法快速诊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鸡胚气管环培养(TOC)是分离临诊材料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免疫荧光(IF)染色确定TOC中的IBV,以19-20日龄SPF鸡胚气管切成600μm厚的环,IBV在TOC传代多次...  相似文献   

11.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GIB),并分离出IBV JB9702株,HA效价为2^12,EID50为10^-6.81/0.2m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 JB9702+NDV LsA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4~6,LaSota接种鸡胚HA效价为2^10~11;用IBV JB9702病毒液1:10稀释后感染经IBV H  相似文献   

12.
在平邑地区某鸡场出现严重呼吸道病症状和肾脏病变的肉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毒接种胚发育迟滞,胚体卷缩,肾脏尿酸盐沉积;对酸不敏感,对氯仿敏感;能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尿囊液毒攻击鸡具有呼吸困难,气管罗音,气管环出血及花斑肾等病特征。这些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是一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暂定名为IBV-SPY株。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病和泌尿生殖道疾病,以气管 音、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特征。雏鸡有流鼻涕和呼吸困难。没有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鸡感染IBV后,输卵管受到永久性的损伤而丧失产蛋能力。产蛋鸡感染IBV后导致产蛋量下降、蛋质量下降。肾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以拉淀粉糊样稀粪,肾苍白、肿大、有大量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此外,IB还使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 据报道,国内外对IB的临诊分型有:呼吸型、导型、肠型、腺胃型等多种,其中还有一些变异的中间型。IB的病…  相似文献   

14.
Dot—ELISA间接法检测鸡新城疫病毒(ND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方法分离纯化鸡IgG,免疫羊制备羊抗鸡IgG二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酶标记物的工作浓度为1:1000;选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作固相载体,建立检测NDV抗原的斑点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检测NDV鸡胚毒40份,阳性检出率100%;人工感染非免疫鸡的气管组织、肺组织各47份,检出率为93.6%;人工感染SPF鸡气管组织、肺组织各40份,检出率100%。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无交叉反应。试验显示该方法简便、特异、快速、结果直观,便于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鸡传染支气管炎强度M41株,通过泄殖腔和滴鼻两种途径对7日龄SPF鸡进行了临床感染试验。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病毒分离证明泄殖腔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鸡的一种途径。尽管两种感染途径引起试验鸡的发病率相同,但在组织器管的致病性和病毒分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经泄殖腔感染鸡的肾病变发生率和肾脏中IBV的分离率均匀为17.9%,而经滴鼻感染鸡的肾病变发生率和肾脏中IBV中的分离率均为6  相似文献   

16.
肾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三份典型肾病变材料,通过鸡胚培养、血凝(HA)试验,病毒对NDV-lasota毒株干扰试验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证明三份分离病料中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鸡全部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倍量饮水,排出多量含有尿酸盐的水样粪便。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呈现典型的“花斑肾”,输尿管扩张,内充塞有大量尿酸盐。血清学初步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的血清型不同于IBV-M41  相似文献   

17.
中药康呼散防治鸡呼吸道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康呼散防治鸡呼吸道传染病宁炳渭①郝崇礼②乔莉③韵洪亮②路家平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气管罗音、咳嗽、气喘。传染性喉气管炎(LT),是由喉气管炎病毒(LTV)引起的急...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囊病疫苗预防概况徐清华,张渊魁,康昭风(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传染性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由于IBDV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本病一旦在鸡场发生即可导致鸡群持续感染。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我省某鸡场有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及剖检肾肿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易感鸡可在24~48小时出现呼吸道症状,病鸡多数肾肿大、苍白,可致死部分鸡胚和产生侏儒胚,能在鸡胚中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生长,但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电镜观察见直径约130nm的圆形颗粒病毒。初步鉴定分离株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相似文献   

20.
禽鸟源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分离株对鸡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