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新湖垦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一代和二代。棉铃虫有4种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历期较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2.
臭椿沟眶象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椿沟眶象为蛀干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两种虫态越冬;成虫有假死性,以幼虫危害症状最为明显,可危害木质部、韧皮部及叶片。除了加强植物检疫,还应采用人工捕杀、树干设置障碍、灌根、树冠喷药等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一、稻纵卷叶螟防治误区(一)防治时间滞后1、见虫结苞才打药。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多数藏在心叶或虫苞内。3龄幼虫开始取食嫩叶,当叶肉取食40%左右时转苞为害。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多数稻农不见虫结苞不打药,发现结苞“白叶”慌忙打药,这肘幼虫多数在3龄以上,卷叶结苞藏在苞内,药液很难直接喷到虫体上.防治效果表现较差。据调查,见虫结苞开始打药一般都错过防治适期5-7天。稻田“白叶”率增加,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4.
桃红颈天牛生物学特性及不同虫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桃红颈天牛生活习性的系统研究,发现成虫糖醋液有趋性;能孤雌性殖。明确了不同部位幼虫的危害习性提出了不同虫态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芒果树脊胸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报导了从自然感病的脊胸天牛虫尸上分离出球孢白僵菌株,经纯化并批量生产可湿性菌粉,应用该菌粉防治芒果树脊胸天牛.室内试验用小棉花球醮取菌悬液堵塞法和用注射器抽取菌悬液滴注法接种,并分设对照组.第7d检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堵塞法各虫态致僵、死率为70.6%.其中幼虫僵、死率为87.5%,蛹、成虫僵、死率为36.7%.滴注法各虫态僵、死率为66.1%.其中幼虫僵、死率为82.5%,蛹、成虫僵、死率为33.3%.对照组分别用无菌水以同样方法试验,各虫态致僵、死率均为0.应用两种方法,中试防治在13.3hm227a树龄芒果园中进行,防治效果为83.7%.推广应用防治在35.0hm215a树龄芒果园中进行,防治效果为84.1%.  相似文献   

6.
梨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长效  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53-954,956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害虫 ,在江苏徐州地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笔者介绍了梨瘿蚊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各虫态在恒温条件下的历期 ,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宜彬 《农家致富》2006,(11):37-37
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俗名弓腰虫,食叶害虫,幼虫主要食害杨树嫩叶。该虫爆发性强,危害时间短。虫口密度大时,能在1周左右将杨树叶片食尽,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其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油松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提出了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大田虫态调查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大蒜根蛆在盐城发生3代,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盛发,5月上中旬为害最重;第2代幼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蛹越夏;第3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发,11月下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 L/hm240%毒.辛EC处理的防效达97.6%,对大蒜根蛆的防效最好;在幼虫始盛期用9~12 L/hm240%毒.辛EC进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大蒜根蛆的发生和为害。针对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树枯叶蛾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89-3290
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枯叶蛾在河南1年发生3代,3龄以上幼虫在树干及枝条上越冬.幼虫危害植物叶片.幼虫1~2龄群集,3龄以后分散危害.第1代幼虫5月上旬开始发生,第2代幼虫7月上旬开始发生,第3代幼虫8月下旬开始发生.气温是各个世代虫态发育历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介绍了无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柑桔潜叶蛾是为害柑桔叶片的重要害虫。上海地区一年发生8~9代,以蛹和幼虫在桔叶片上越冬。幼虫于6月15日开始为害,8月15日至9月20日是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26日前做好夏季剪梢工作。可以压低虫口密度。8月1日起每隔7~10天喷撒1次农药,连续3~4次,可以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玻管药膜法,室内评价了不同虫态小麦吸浆虫对吡虫啉、溴氰菊酯和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麦红吸浆虫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成虫对药剂敏感性最高,幼虫和蛹对药剂敏感性较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袋蛾是多种林木及茶、果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常有不完全第2代发生。雌蛾平均每头产卵2623粒。由于雌蛾无翅,主要靠幼龄幼虫吐丝随风扬迁扩散,但在茶树等灌丛、矮树上飘迁有限,形成“为害中心”;在乔木上,则扬迁扩散迅速,易于大片发生。幼虫食叶量大,4、5龄幼虫暴食,8—9月间为害严重。幼虫较耐干旱,相对湿度40%时,孵化率仍达90%以上。食性杂,但不同树种间虫口差异明显。幼龄幼虫期受雨水冲刷和瓢虫等捕食,成长幼虫被寄蝇寄生、病害感染和鸟类啄食,综合构成大袋蛾的有力的自然控制因素。幼虫喜光,多聚于枝梢上部,利于果树修剪减少虫口。药剂防治宜于幼龄幼虫期进行,并适当重喷喷湿袋囊,敌百虫、敌敌畏、1605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1.3%鱼藤·氰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对椰心叶甲的田间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3%鱼藤·氰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8.52%、100%和100%,0.3%印楝素乳油1000倍处理椰心叶甲各虫态7 d后,成虫、幼虫和蛹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4.87%、94.65%和94.90%.说明2种生物制剂对椰心叶甲均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用多参数液压驱动无级可调的清选试验台,以大豆、小麦为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正交旋转试验。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回归运算,分析了喂入量与筛分性能的关系,提出了8组不同作物、不同喂入量的平面筛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试验设计方案在农业优化栽培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的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的预测值误差特性,找出了此设计的合理预测区间,根据农业优化栽培试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栽培试验设计方案,该设计在各因子取值区域边沿的预测值方差较原设计可降低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思想引入同步发电机的优化设计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同步发电机电磁设计计算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8.
用涂茎、喷雾和拌种3种方法施药,定时采样测定棉苗中内吸杀虫剂的数量动态及调查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喷雾法施药,久效磷在棉苗中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为5天;克百威粒剂拌种施药,用药量虽大,但对棉蚜有效控制期仅为10天;涂茎法施药,药剂用量少,棉苗中药剂浓度高,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可达12天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大螟种群显著上升、而主治药剂不明确的实际需要,在室内测定了不同类型化学药剂对大螟的卵和3龄幼虫触杀毒性以及对初孵幼虫的胃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毒力高的两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测定的13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康宽对3种虫态的杀虫活性均较高;田间试验表明,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1.25 g.hm-2防治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5.54%,保穗效果为97.37%,20%康宽悬浮剂30 g.hm-2杀虫效果为89.61%,保穗效果为95.33%,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 g.hm-2或92.1%杀虫单1 200 g.hm-2的相应防效。  相似文献   

20.
柑桔潜叶蛾化学防治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柑桔潜叶蛾各虫态的药剂敏感性测定和田间种群结构与新梢长度的关系调查,探讨了该害虫的化学防治适期及其梢长指标。结果表明,低龄虫态(卵和一、二齿幼虫)对药剂较为敏感,而三龄虫耐药性较强。酯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各龄虫体的酯酶活性与其药剂敏感性呈负相关。田间种群结构与甜橙新梢长度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梢长<9.5cm时低龄虫占绝对优势,而在梢长>9.5cm后各种虫态均有相当的虫口数量。低龄虫的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