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琳 《海洋渔业》1988,10(6):266-267
<正>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使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捕亲虾作为育苗种虾的育苗方式逐渐转向利用人工越冬亲虾。但由于目前中国对虾的亲虾越冬技术不甚稳定,影响了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亲虾越冬生产中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对虾人工育苗室(场)已在沿海各地相继建成投产,仅辽宁省目前已有106座。对虾育苗室内部供水、排水、升温、充气、饵料培养、备用电源等系统投资、比较大,设施比较齐全。可是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增多,不仅可以满足对虾养殖生产、增殖放流的虾苗需求,而且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对虾育苗占用育苗室仅4—5两  相似文献   

3.
1988年5月8日—28日,我们在黄骅县水产资源增殖站利用带有加温管的室外海水高位水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共育出0.7cm以上虾苗1000万尾,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13.3万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月初,中国对虾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正进入高潮,室内所有育苗水池已被占用。  相似文献   

4.
渔业动态     
<正> 全国对虾人工育苗数超过放养需要量今年为养好对虾,抓好苗种关,全国72个单位进行对虾人工育苗,至6月20日止,已育出仔虾14亿尾,是去年育苗量的4倍,大大超过了放养需要量。山东育  相似文献   

5.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科学》2004,23(7):24-26
为建立一套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分别采用室内水泥池、室外对虾高位池以及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对虾高位池相结合的育苗方法进行美国红鱼、花尾胡椒鲷等鱼类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育苗成活率为11%~98 8%,室外对虾高位池育苗成活率最高为6%,室内外相结合育苗的成活率为37 5%~73%。采用前期室内人工培育,幼苗体长约10mm移到室外对虾高位池培育,既可提高育苗成活率,又可降低育苗成本,是目前值得推广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6.
1982年以来,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就开始了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技术推广工作。82年我所派出技术人员在滦南县柳赞和海兴县等两个对虾育苗场进行技术服务。从此,我省开始了工厂化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为我省的工厂化人工育苗开了个好头,当年就育出虾苗800多万尾,产值2.4万元,1983年继续在这两个点上进行技术服务,育苗水  相似文献   

7.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日前,由唐山市标准计量局与唐山市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制定的《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规程》及《中国对虾亲虾越冬培养技术规程》在唐山市通过审定,并将做为河北省地方标准向全省推荐。至此,河北省已发布了六个对虾养殖地方标准,涉及对虾养殖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性规程。近几年,对虾养殖业迅猛崛起,但各种技术却一直难以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导致生产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人工育苗在广东已进入集约化、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阶段,为对虾养殖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苗种基础。现从亲虾的选择和催熟、育苗水质、加温和充气、饵料、病害防治等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以祈抛砖引玉达到虾苗质优价廉,使斑节对虾养殖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物对中国对虾育苗期病害防治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已摸索出一套规律,特别是对虾工厂化育苗正在形成一种规范。怎样在现有的育苗设施中,通过施加药物来防治病害及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即提高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乃是人们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在育苗期间生产单位普遍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但具体的报道还少见。为探索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的可能性,我们于1983年3~4月间在浙江省普陀县对虾育苗厂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唐山市标准计量局与畜牧水产局共同承担制定的《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规程》和《中国对虾亲吓人工越冬培育技术规程》等作为河北省地方标准,1989年10月在唐山市通过省级审定。近年来,随着养虾事业的蓬勃发展,河北省、特别是唐山市对虾人工育苗和亲虾人工越冬培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传统育苗工艺大量换水,消耗大量能源,并增加生产成本。目前自然海区经常发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大量细菌、真菌繁殖,给水产育苗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各地开始利用沿海内湾进行人工育苗,周剑敏曾报道中国对虾保水育苗技术,但关于三疣梭子蟹保水育苗技术少见报道,笔者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提高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养虾业的迅速发展,对虾育苗设施逐年扩大,育苗技术也不断提高。尽管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操作规程已普遍推广运用,但各地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实际所采取的一些操作技术尚不一致,单位水体的平均出苗量也有较大的差异,经济效益很不平衡。为此,我们就提高对虾单位水体出苗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的对虾育苗室是新建成的一个小型育苗室。孵化池有面积8  相似文献   

14.
9月16—17日,福建省水产厅在漳浦县主持召开了长毛对虾全人工育苗技术鉴定会,应邀参加鉴定会的有高等院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46人。鉴定认为,2年来用人工越冬的长毛对虾培育出性腺成熟的亲虾1,588尾,育出虾苗5,376万尾,取得生产性突破,获得长毛对虾全人工育苗的成功,为长毛对虾苗种生产上提供了全人工育苗的新途径,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育苗厂,利用东方对虾亲体进行夏季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1500尾亲虾共育幼苗2000万尾,这一成果填补了东方对虾育苗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为对虾人工养殖开辟了新途径。东方对虾育苗一般在冬季进行,夏季人工育苗在育苗领域尚属新课题,夏季育苗亲虾发病率高,并且水温如控制不得当,产卵时间难以达到预定要求。对此,为攻克夏季育苗技术难关,为虾农提供二荐养殖苗源,这个厂与科研部门协作,在二荐育苗上下功夫,早在冬季,他们就备下了1500尾对虾做夏季育苗亲体,将亲虾放人室内暂养池内,严格控制水温,使水温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即东方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盛产于黄、渤海区,为我国北方一大宗的水产品,但该种对虾在南方很少发现,为扩大南方养殖品种,我们自1976年3月将中国对虾南移到闽南的厦门地区生长繁殖,通过连续三年(1976~1978)人工育苗、养成和越冬的实践,完成了它整个生命周期,已使北方这一优良对虾品种在闽南地区世代繁衍下来,如今已繁殖了第三代。中国对虾南移的实践意义中国对虾南移养殖,不仅扩大了南方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虾在人工育苗期的病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已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对虾育苗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寻求一种高效、低毒、廉价的防治对虾育苗期疾病的药物,我们进行了用“鱼虾安”防治对虾育苗期疾病的试验。试验药物猗顿牌“鱼虾安”由山西省临猗县兽药厂生产和提供。  相似文献   

18.
南北集锦     
《科学养鱼》1987,(6):30-31
江河鲶鱼人工繁养取得成功;银鲃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河蟹低盐度育苗初获成功;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新良药-鱼安;家鱼产卵池暂养蟹苗获得成功;石斑鱼人工育苗成功;独角新对虾人工育苗在福建省龙海县首获成功;小观乡引进围网养虾技术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虾人工育苗始于五十年代末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对虾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关键。从一九八○年起,全国大部份地区由原来土池育苗发展到工厂化育苗。一九八一年,对虾育苗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多数地区达到了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质量关键技术,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令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