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8年闽南地区斑节对虾人工育苗幼体成活率普遍很低。作者结合多年的斑节对虾育苗生产经验,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提高幼体成活率的试验。从无节幼体到仔虾幼体后期(P_(10)—P_(16)),试验的总成活率为42.1%。  相似文献   

2.
用光合细菌改善微生态环境培育健康虾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中国对虾育苗生产中,以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作为育苗池的水质净化剂和对虾幼体的辅助饵料,显示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特殊功效。它能有效地改善和稳定育苗池的水质,建立有益微生态环境,增强幼体的抗病力,提高幼体的变态率,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每立方水体的育苗量平均达到33.3万尾,比对照组提高了125%。对虾幼体的成活率达58%,比对照组提高了170%。试验组虾苗的暂养成活率达82%,比对照组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3.
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固着纤毛虫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对虾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及仔虾期都容易患上固着纤毛虫病,尤其是蚤状幼体期和糠虾幼体期易感染此病,危害性最大,它直接影响对虾幼体成活率,是对虾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提高对虾幼体存活率,增加单位水体出苗量,是提高育苗设施利用率,增加苗种数量,降低育苗生产成本,促进对虾增养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方面己取得显著成绩。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着育苗成绩不稳定的现象。即各育苗单位之间、一个育苗单位的年与年之间、茬与茬之间,甚至同一单位、同年、同茬的不同池之间的育苗成绩差别显著。造成这种育苗成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虾幼体感染疾病后引起的大量死亡。因此对虾幼体疾病的防治问题,目前己成为对虾育苗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许多对虾育苗单位,把食母生作为对虾幼体的人工饵料,从而拓宽了对虾幼体的饵料来源。但是,在使用磺胺药防治虾苗疾病时,一定要慎用食母生。食母生是一种营养性药物,是酵母菌的干制品,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塑料薄膜大棚培育轮虫技术杨东轮虫作为基础动物性饵料,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河蟹、对虾等甲壳类人工育苗生产,随着河蟹、对虾等早繁苗试验成功,培育好轮虫,解决幼体前期饵料,对于提高幼体变态率、成活率、出苗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春三四月份自然气温较低,在室...  相似文献   

8.
通过喂养中国对虾幼体试验,分别以卤虫虾片试验组和传统饵对照组进行。试验表明,在幼体成活率方面,前者稍优于后者,在养殖水体的最主要指标PH方面,二者差别不大。说明投喂卤虫虾片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成活率和水质无良影响,用低值的卤虫虾片代替部分或全部高价的活体饵料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育苗需要。  相似文献   

9.
对虾育苗池内采用通气措施,能大大改善育苗池内的水质条件.增加水中溶氧量,并使幼体及饵料在池内分布均匀、提高成活率。因此,自1959年日本研究成功这种育苗方法以来,一直被普遍采用,并被认为是育苗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光友等科技人员研究试用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作为中国对虾育苗期饲料添加剂试验,取得明显效果。在对虾幼体饵料中添加培养7d的光合细菌,其对虾幼体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沿海各地的对虾人工育苗,绝大部分是通过捕捞自然亲虾来进行,亲虾资源破坏严重,对秋汛对虾的产量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减少自然亲虾的损失,山东省潍坊市水产研究所,去冬今春利用地热能源进行了对虾越冬试验,并获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对虾生殖腺发育良好,成活率平均达55%,最高达67%。今年3月获得首批成熟虾,经育苗试验,幼体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幼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随水域污染的加剧,给增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育苗带来了困难。 在对虾育苗中,Cook等首先使用了螯合剂EDTA来提高卵子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随后,EDTA广泛应用于对虾人工育苗与高密度养殖中。1981年,Lawrence等通过EDTA改变铜、镉等离子对蓝对虾(P.stylirostris)无节幼体的毒性,阐明了EDTA在对虾育苗与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减少游离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其毒性。关于EDTA在水生生物培养与育苗中的作用及EDTA的性质,袁有宪已做过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人工育苗期间常常出现对虾幼体因感染弧菌病而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为了防治该病通常投一些土霉素等药物。笔者于1990年对虾人工育苗期间在辽宁省瓦房店横山乡育苗现场通过分离幼体培育池水中主要优势弧菌种类,并针对分离出的优势弧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水质,是对虾养殖的首要条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胚胎发育,幼体培养和育苗成活率。虽然育苗开始时进行了水的处理,但在育苗过程中,由于代谢废物的积累,粪便、残饵、生物尸体的分解,往往导致水质腐败恶化,影响虾苗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除了必须具备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适口性好及营养丰富的饵料外。还要注意产卵亲虾的数量、产卵时间的控制,并加强育苗期间水质、水温及对虾育苗密度的控制及管理。  相似文献   

16.
轮虫是鱼、虾、蟹苗种生产中优良的活体生物饵料。特别是在对虾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对虾溞状幼体向糠虾幼体变态时可以加快幼体变态和提高糠虾幼体的成活率殖媸且焕嗪苄〉亩嘞赴?体长在0.04~4毫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它的游泳速度和体形大小很适合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直至仔虾期的捕食?殖娲罅颗嘌坏枰欢ǖ娜肆ξ锪?而且尚需占用  相似文献   

17.
引言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对虾幼体饵料的选择对幼体的发育及成活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由溞状幼体1期到溞状幼体3期以食植物饵料为主的发育时期,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主要以硅藻、扁藻、三角褐指藻等单脆藻类为主;而在另一些地方,则选用豆浆或豆浆加蛋黄做为这一阶段的人工代用饵料。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用豆浆做为这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上世纪70年代初厄瓜多尔正式养殖。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苗种市场很不规范,已经进入低价位的恶性竞争状态。大量使用药物提高出苗率,其中幼体出苗率可达80%,单位水体出苗率可达30万尾/m^3。这一现状在解决我国凡纳滨对虾苗种不足的同时,也导致苗种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了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质和苗种质量,我们对提高人工育苗质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凡纳滨对虾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连续传代和无特定病原(SPF)种苗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不同盐度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幼体培育总成活率及各阶段成活率与变态时间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非洲斑节对虾人工育苗的成功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卤水调节,设置盐度25,26,27,28四个梯度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经15d培育,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非洲斑节对虾幼体总成活率影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5~27时,随着盐度升高,幼体成活率从22%上升到41.3%,盐度27和28试验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还表明盐度对无节幼体(N)、蚤状幼体(Z)、糠虾幼体(M)以及仔虾幼体(P)各阶段成活率影响不同,N与Z阶段:盐度影响显著,盐度在25~27,随着盐度升高,成活率随之增加,当盐度27与28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M阶段:盐度在25时成活率最低,26~28时成活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阶段,盐度对各试验组成活率影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洲斑节对虾幼体对盐度的耐受性强弱为NZMP。不同盐度对非洲斑节对虾幼体各阶段变态发育时间有影响,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非洲斑节对虾幼体培育的盐度不宜低于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