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6,(23):79-79
云南读者忽克俭来信建议:我国继1998年实施《动物防疫法》后,2005年11月,国务院颁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各省市随之制定完善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始步人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疫情,现有的防疫机制仍然十分薄弱,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真正做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的颁布与实施,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近年来,金塔县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有效防控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动物防疫法》贯彻执行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文章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2003年以来,麒麟区畜牧兽医局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法》的贯彻实施力度,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区动物防疫工  相似文献   

4.
1 贯彻《动物防疫法》所进行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1.1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营造全县动物防疫执法的良好氛围。1.2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使我县防检疫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制定了《中卫县动物防、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实施方案从疫病控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动物检疫等环节上对每个检疫人员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和规定,并组织成立了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执法监督处罚小组、执法考评小组、执法错案追究小组,明确了行政执法的范围、权限、…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发布制度,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同年11月18日发布实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2008年1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承担动物防疫工作三类机构的职责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进行汇总和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强制免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计划免疫制度的核心内容,并在该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以循化县历年来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动物饲养者拒绝、逃避免疫等行为给防疫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防疫部门实行“强制免疫”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动物防疫法》自1998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取代了《条例》、《细则》在动物防、检、监工作中的不足;《动物防疫法》的出台是顺应形势发展,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了动物防疫体系,推进了动物防疫工作依法治疫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新纪元,为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兽医导刊》2007,(2):66-6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会议认为,修订1998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于加强动物防疫管理,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防疫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的实施,为动物防疫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动物防疫法》,以维护法律尊严。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地区的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站在监督检查时,存在严重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是《动物防疫法》赋予的法定职权,它通过突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正确理解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对于依法行政、搞好动物防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动物防疫监督的概念动物防疫监督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管理相对人遵守《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执行行政处理决定和依法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行使行政法律权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督促、统计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动物防疫监督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为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等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特别是为动物防疫行政执法部门查处动物卫生违章违法案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更好地服务于动物饲养和畜产品经营、销售、加工者,我市立足实际,制定了《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办法》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申请审批表。县级监督所统一申请,市级监督所审核动物防疫条件,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盖章。“一证一档”,电脑统一打印,从而规范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发放管理程序,保证了《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的严肃性,有力促进了动检及监督工作的开展。我市的具体做法如下:1 宣传发动工作 每年的《动物防疫法》宣传日到来之际,我们就制作大量的横街条幅、标语张贴在闹市区。积极宣传防疫。检疫…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会议认为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防疫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有必要总结近年来防控重大疫病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饲养者,经营者的防疫责任,加强各级政府在动物防疫方面的职能,加强动物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动物防疫管理体制。为了贯彻落实我国动物防疫法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作为一个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社会影响力大,每年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大、涵盖面广,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多。上海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预防、管理能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市人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总结上海市动物防疫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有效做法,针对目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抓住动物防疫工作亟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解决的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操作性,在监管的过程中具有创新。及时制定了《上海市动物防…  相似文献   

15.
动物防疫监督是保障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其规章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动物防疫秩序和经济秩序的行政行为。通过动物防疫监督及时发现动物防疫违法行为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实现《动物防疫法》的立法宗旨,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是动物防疫法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1985年2月14日国务院国发(1985)25号文件发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自1985年7月1日起实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动物防疫方面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开辟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新纪元,条例的颁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一部根本大法,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动物防疫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切实达到检疫工作“四到位”,...  相似文献   

17.
《动物防疫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身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国外重大动物疫情不断撞击国门,我国动物防疫工作面临许多潜在威胁和新的挑战。现行的《动物防疫法》亟待修改,以适应今后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8.
畜禽养殖场经营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饲养场实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第五十八条;《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九条。2.养殖场应履行的法定义务。(1)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申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依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二条。(2)建立健全防疫制度。依据《动物防疫法》第十九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八、第九条。(3)建立健全养殖档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第四十一条;《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做好施行《动物防疫法》的准备工作丘骏勇(广西陆川县政协办公室537700)1997年7月3日,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防疫法》),并将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动物的防疫、...  相似文献   

20.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是在新的动物防疫形势和新的防疫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既是对《动物防疫法》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今后深入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关系到兽医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