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粳稻种子价格偏高,用种量少,育秧、机插技术要求高,杂交粳稻机插秧堆广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探索杂交粳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途径,市种子管理站和塘桥镇农服中心2007年在塘桥镇青龙村示范了200亩“常优一号”机插秧,获得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为2008年进一步扩大“常优一号”机插秧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一、机插秧的生育特性目前机插秧一般只能插小苗及小中苗秧,而手栽秧一般栽插的都是中、大苗秧。机插秧的秧龄一般在15~20天,叶龄2.5~3.5叶,苗高15~20cm,而手插秧的秧龄一般在30天以上,叶龄5~6叶,苗高30cm以上。由于机插秧是小苗栽插,形成与大苗秧不同的生育特性,生产上要针对小苗秧的生育特点进行栽培管理。1、小苗活棵与最低温度秧苗栽插后要长出新根,抽出新叶,称为活棵(成活)。活棵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苗与机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刚 《农村科技》2008,(10):12-12
水稻机插秧实现了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适时早插,保株保穴,插秧密度均匀一致,实现浅栽,促进分蘖,统一植保和管理,为水稻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采用软盘育秧机械化作业,生产成本基本等于或略高于常规育秧,机插秧比雇工插秧667米^2降低成本20~25元,同时节省劳动用工0.7个工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苏优72”机插秧育秧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扬州地区推广种植杂交粳稻,2011年进行了"苏优72"区域试验,采用了机插秧种植方式,介绍了该品种机插秧育秧、插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粳稻相对于籼稻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耐低温、适合机械插秧的特点.本研究介绍了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粳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等,以期达到省工节本、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参考文献中的数据为材料,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穗粒结构对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穗粒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中,常规粳稻表现为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重,杂交水稻表现为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杂交水稻通过稳定适宜的穗数和穗粒数,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进一步增加产量较为困难;常规粳稻产量相较略低,但通过稳定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仍有进一步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崇明水稻生产上推广机插秧种植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主推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花优14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机插秧和人工撒播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以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插秧比人工撒播增产1 000.35kg/hm2,增幅11.40%,经济效益增加1 701.77元/hm2,增幅10.82%。[结论]对杂交粳稻种植而言,机插秧种植方式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杂交粳稻采用机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插秧机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技术的成熟及江阴市政府对水稻机插秧的政策支持,水稻机插秧得到了快迅发展,2006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2007年有望突破60%。另一方面,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粳稻因高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喜爱,虽种源有限,但种植面积也已超过全市水稻面积的1/5.机械化和杂粳化已成为我市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杂交粳稻能否采用机插秧还未见试验报告。为此,本试验设计了4个播量处理来研究杂交粳稻进行机插秧的可能性,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设置4种不同的机插密度进行常规晚粳稻宁84最适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机插秧的最适密度为30 cm×21 cm,其产量为9.836 t·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插秧水稻产量,增加水稻生产效益,从培育壮秧、机插及大田精确管理等方面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获得了杂交粳稻钵苗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稻钵形塑盘育苗机插壮秧生产技术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示范应用。针对传统机插秧存在秧龄弹性小、栽后缓苗期长、成熟迟等问题,2017年山南生产区积极引进水稻钵形塑盘育苗机插壮秧生产技术,现就杂交粳稻钵苗摆栽与常规粳稻25cm硬盘机插效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71×盐粳94173)F1为母本,以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宁2-271×盐粳94173的F_1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以牡丹江27、通粳929、吉粳506、龙稻5号、辽粳371等5个常规品种作为机插秧引种对比试验材料,设设2次重复同田对比,调查其生长发育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辽粳371产量最高,平均亩产575.56kg,可做为机插秧粳稻品种小面积示范推广,其余在本地无继续试验的必要,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5.
嘉优1号系嘉兴市农科院联合有关单位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杂交晚粳稻,表现高产、早熟、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性强、品质优,适宜机插秧栽培.总结了嘉优1号在绍兴地区作连作晚稻机插秧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机插秧不同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粳稻机插秧不同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机械化插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种子通过矮苗壮浸种,盘落谷量100 g,秧龄在23 d左右较为适宜,既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又有利于提高盘根率。采用精播器播种的秧苗,出苗均匀,秧苗素质好,有利于减少机插漏穴率。在品种上一定要选用耐条纹叶枯病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近3年来,福建省沙县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0.02万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搭配+工厂化育机插秧+小苗(3.5~4叶)机插秧+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7.700 t·hm-2,晚稻8.268 t·hm-2,比常规栽培(育湿润秧)增产3.7%,增收1 668元·hm-2,达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目的。总结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叶龄插秧对北方粳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稻品种农大3号,通过分期育苗形成不同叶龄(2.5叶、3.5叶、4.5叶和5.5叶)秧苗,采取同期插秧、同期收获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叶龄插秧对北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适宜的插秧叶龄为4.5片叶,叶龄高于或低于4.5片叶都会导致单穴粒重、单穴穗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经济系数及生物产量下降:在一定的叶龄范围内(2.5~5.5片叶),提高插秧期的叶龄有助于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和食味;降低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小苗移栽(≤3.5片叶)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水稻育苗与机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机插秧实现了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为水稻生产实现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一、软盘育秧1.以中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中晚熟品种。2.水稻软盘育秧插秧时为3.5叶龄,秧期一般为35天左  相似文献   

20.
水稻插后晒田是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措施。机插秧因是小苗移栽,要提高产量,主要靠秧苗大田分蘖早生快发,然而大部分机插秧农户由于担心肥料损失不愿控水晒田,习惯采用长期灌水做法,致使水稻出现返青慢、分蘖迟现象,影响秧苗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为此,为进一步探索水稻机插秧最佳控水晒田时间节点,减少无效分蘖,增强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伏能力,提高成穗率,减轻病虫害,同时达到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目的,2022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控水晒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郑水稻机插秧在正常管理前提下,插后25天左右控水晒田能促进秧苗生新根、快返青、早分蘖,实现机插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