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田耕整机犁耕作业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整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耕深、耕宽及行驶稳定性是影响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从1ZS20型耕整机田间作业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影响耕作质量,如耕深、耕宽的稳定性因素,对耕整机的田间行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给出了理论数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关参数范围值。  相似文献   

2.
耕整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耕深、耕宽及行驶稳定性是影响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从1ZS-20型耕整机田间作业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影响耕作质量,如耕深、耕宽的稳定性因素,对耕整机的田间行驶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给出了理论数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关参数范围值。  相似文献   

3.
犁的耕宽由犁体数和单犁体耕宽所决定.在制造安装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和配套拖拉机挂接,但是在实际耕作时,得到的总耕宽往往并不符合设计值有时相差甚远.耕作过程中,犁的耕宽每一瞬时都在其平均值上下变动,变化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此谓耕宽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耕整地机械中,铧式犁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它的翻土和覆盖性能为其他耕地机具所不及。铧式犁是以犁铧和犁壁为主要工作部件进行耕翻和碎土作业。铧式犁作业时的技术要求:(1)在犁入土时,能使犁平稳而迅速地达到预定的耕深,入土行程短。(2)在犁耕过程中,当土质不均匀或地表起伏时,犁具有良好的耕深耕宽稳定性。如有偏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討了悬挂犁縱垂面工作稳定性的評定标准、影响因素和設計中应注意的問題。文中指出,評定耕深稳定性合适的标准是式中。 n——耕深稳定性的儲备系数,β——犁的牽引綫法向角,α'——犁的阻力綫法向角;Q_N——限深輪支反力,Q_N=Qcosθ;P_X——犁的水平牽引阻力。这种評定标准的优点是:对不同耕幅、不同耕作此阻、不同总体布置的犁都能适用,而且在試驗中較易測得这些数据。通过設計和試驗分析,作者指出,影响耕深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的变化,只有在少数地表不平度較大的丘陵地才是对地的仿形性。作者認为,为保証稳定性,在設計中,必須  相似文献   

6.
土壤分流式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需求,本研究结合区域小麦种植农艺特点,设计一种土壤分流式宽苗带小麦少耕播种机.通过对表土盖种装置结构与抛土运动学分析,设计耕抛刀辊结构参数,得到覆盖种带运动学条件;通过对沟土匀摊装置结构及螺旋叶片作用下土壤受力与速度分析,设计沟土匀摊装置结构参数,明确影响播种深度与其稳定性关键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多年采用传统机械耕整导致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和土壤粘重板结,影响油菜根系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应油菜生长的“深翻埋茬,上松下紧”种床合理耕层方式;结合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主动对置式犁耕与旋耕碎土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设计了具有切翻埋茬(草)、旋耕碎土、平整开畦沟等功能的驱动型犁旋联合耕整机,确定了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布局和旋耕刀的类型及排布,并设计了中间开畦沟的仿靴形锐角开沟器。田间试验表明,驱动型犁旋耕整机耕作深度为150~230m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0.4%,仿靴形锐角开沟器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满足要求的梯形沟,沟宽为200~400mm,沟深为205.6~250.0mm。整机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15.25~1860mm,碎土率为80.52%~88.43%,植被埋覆率为92.3%,厢面单幅宽度为852~956mm。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要求。  相似文献   

8.
悬挂式旋耕机耕深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旋耕机作业耕深测量效率低和缺乏有效在线监测手段的问题,以悬挂式旋耕机耕深为检测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旋耕机悬挂姿态的非线性耕深监测系统,以提高旋耕作业质量自动化监测水平。首先,对旋耕机的悬挂姿态进行分析,确定了旋耕机耕深与悬挂姿态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综合考虑悬挂式旋耕机组的结构形变和车轮下陷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三参数非线性耕深测量模型,该模型通过拟合旋耕机悬挂姿态角和耕深的关系,可实时计算实际耕作状态下的耕深;其次,为验证该模型的测量精度,设计了适用于车载终端的悬挂式旋耕机耕深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卫星定位、实时耕深测量、作业速度测量、作业面积计算、稳定性评估等模块,支持数据云端存储与共享;最后,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利用标定后的耕深监测系统开展多组田间试验。与人工测量结果对比显示,耕深最大误差不超过0. 80 cm,均方根误差不超过0. 55 cm,表明该悬挂式旋耕机耕深监测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通过耕深质量评估试验生成多组带有位置信息的评估报表,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对旋耕耕深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水田耕整机在旱耕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着重分析了其中的耕深、耕宽及其稳定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还作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机化》2001,(3):8-8
5 检测方法5.1 犁耕作业 犁耕作业检测区距离地头15m以上,检测区长度为40m,小拖配套犁耕检测区长度为20m。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测2个行程,测定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耕宽、地表平整度。5.1.1 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测定 耕深是在耕地过程中,采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沟底到原地表的距离,每行程测11点;如在耕后进行,则测量沟底至已耕地表面的  相似文献   

11.
牵引耕地机组耕宽耕深不稳定的原因姚淑珍乌盟工业学校机引犁在耕作中耕宽耕深的不稳定性有以下几种原因.1挂接不正确牵引犁工作时如果在水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挂接不当,不但影响作业质量,出现重耕漏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机具的使用寿命.依据犁的挂接原理:耕作时,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复式作业机具的结构形式和对深松作业的要求,对比凿形铲式和可调翼铲式两种深松器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了深松机功率消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速度、耕深的参数,进行了速度、耕深和是否带翼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其功率消耗的主次顺序为:耕深→速度→是否带翼。  相似文献   

13.
深耕作业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土层盐碱分布。液压翻转高速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南疆地区以沙壤性土为主,各类品牌的液压翻转高速犁作业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试验适宜于南疆土质条件的高速犁体,以雷肯1LFTT-550液压翻转高速犁为测试样犁,设定3种常用的南疆土质条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层水层为16~20%RH的土壤更适合南疆沙壤土的耕地作业;LEMKEN 1LFTT-550悬挂式翻转犁在耕深稳定性、驱动轮滑转率及土垡破碎率等作业指标上有较好的作业效果,全耕层稳定在78.745%,在作业速度为10.9km/h时可获得较好的垡土效果,且具有较经济的油耗性能。从测试结果来看,雷肯犁在土垡破碎率、耕深耕宽稳定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因此,借鉴于国外优质犁体,研究适宜于新疆土壤条件的国产犁体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耕播机三点悬挂连接机构有效间距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置式一机三用型耕播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三点悬挂连接机构.从分置式耕播机连接机构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单机连接机构的有效间距.从机组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系数和爬坡稳定性系数分析了耕整联合作业机组的抗倾翻能力,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大值为41 cm;通过分析旋耕刀的运动状态、土块的被抛位置和初速度,并对其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小值为19 cm.  相似文献   

15.
该机与37~48kW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采用单列斜置式。适用于水田旱耕作业,也可用于水田水耕。该机具与铧式犁比较,生产效率提高20%左右,油耗节省15%左右。该机有通过性能强、入土行程短、翻土覆盖性能好、碎土性强、土垡断条好、耕后地面平整和耕宽稳定等优点。 主要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 ×宽 ×高) 2285 ×1530 x1190(mm) 耕宽:1540mm 耕深:120~200mm 机组偏角可调范围:±5° 生产效率:0.4~0.6hm~2/h 油耗:9-12kg/hm~2 整机质量:357kg1LYQ-72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松机、旋耕机、铧式犁、驱动耙等不同耕整作业方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试验与探讨,为确定适宜耕整方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节能减排,推动耕作方式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宽型水田轮是前耕后驱微耕机的行走驱动装置,除具有驱动性能之外,还具有碾压碎土和搅动混土的作用,其设计参数对作业质量有大的影响。为此,以1WGQ4型微耕机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土壤-宽轮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细微上研究其与土壤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宽轮的转动,轮叶与土壤的接触应力和轮叶水平推进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接触应力比水平推进力先达到最大值;滑转率不同,轮叶出现水平推力为零的位置不同;轮叶折角对驱动性能、碾压碎土和搅动混土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驱动圆盘犁是继旋耕机、铧式犁、标准和垂直圆盘犁之后的又一耕作机具,它的研制成功为解决秸杆还田和干耕晒垡等课题提供了方向,应引起农业和农机技术研究和推广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驱动式圆盘犁的发展 40年代,美国等国开始研究和生产圆盘犁,其产量约为铧式犁的1/10,以后呈下降趋势。至于驱动式圆盘犁,则是在80年代初,日  相似文献   

19.
孙妮娜  王晓燕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2):15-24,87
针对东北稻区秸秆粉碎质量不达标影响后续整地质量,机具下地作业次数多土壤压实严重的问题,设计一种连接装置可连接秸秆粉碎还田机与整地机具,一次下地实现秸秆粉碎还田与整地的复式作业。综合考虑秸秆粉碎还田与犁耕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匹配性,从横垂面、纵垂面、水平面3个运动平面对连接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对连接装置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理论分析,进行连接装置横垂面幅宽匹配性、纵垂面作业位置匹配性、水平面动力学匹配性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得的连接参数,进行连接装置结构设计;通过ANSYS Workbench进行关键连接装置的静力学分析及动态分析,设计的装置满足强度要求及运输状态的稳定性要求。复式作业与分段作业的田间试验表明,复式作业能够达到犁耕的工作稳定性要求,耕深平均值为17.3 c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1.2%,耕宽平均值为119.2 cm,耕宽稳定性系数为93.6%;复式作业植被覆盖率为95.7%,分段作业植被覆盖率为98.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且复式作业油耗比分段作业少,可减少油耗3.15 kg/h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需求及147kW以上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依赖进口的现状,研制了1LFT-555型液压翻转栅条犁。该机翻转可靠性高,操作简单,主犁体采用栅条式结构,翻垡覆盖效果好,耕作阻力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和不同功率及多种轮距的拖拉机配套使用,作业速度可达10.8km/h,犁耕作业效果好,在棉花地和水稻地的耕深稳定性系数及耕宽稳定性系数均达到了95%以上,在棉花地的碎土率也达到了90%以上。该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为147kW以上拖拉机提供了配套犁耕机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