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物理性状与粒重的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重主要取决于粒宽,其次才取决于粒长和粒厚。粒宽、粒长、粒厚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因此,通过亲本选择改良籽粒体积,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七个籽粒大小不同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三个播期中评价籽粒生长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终结体积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不显著,其余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播期互作。对于最大鲜体积、终结体积和粒重,只有基因型与播期互作中的线性部分显著。多数大粒型组合的终结体积、最大鲜体积、粒重和有效灌浆期表现较稳定。大粒型杂交种多数性状比小粒型具有较大的均数和回归系数,粒重的稳定性参数与终结体积、有效灌浆期和实际灌浆期的稳定性参数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生长分析法和Hayman双列分析法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发现,这些性状不同生长阶段净增量、生长速率及其终结值和平均生长速率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正负效基因频率、显隐性基因比例、基因群数、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都具显著差异,表明,支配一性状的同一多基因系统不同生长阶段,而表现亦异,除单株叶数的终结值和籽粒密度的平均生长速率主要受制于加性效应外,所有各性状各阶段净增量和生长速率等的遗传以显性效应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沿淮行蓄洪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早播(6月15日)较晚播(6月25日)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增长,渐增期有所缩短;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持续期可这60d左右.玉米籽粒灌浆速率随吐丝后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玉米高产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籽粒最大潜力势降低,籽粒灌浆时间缩短,但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较长.播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增大,但渐增期灌浆速率较小.不同播期间玉米籽粒粒重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渐增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决定.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主要是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和该时期籽粒干重积累量所致.[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玉米籽粒的灌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Richard生长分析法和细胞计数法,研究籽粒灌浆过程中籽粒增重与胚乳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灌浆持续期和灌浆速率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是影响同一品种粒重的2个主要因素;其次,灌浆持续期长短是影响不同品种粒重的1个主要因素,而且胚乳细胞数与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相关(r12=0.9717,r13=0.9897)。4个品种的胚乳细胞数目由高到低的总趋势为超高产先玉335〉郑单958〉普通品种长城799〉通吉100,这表明胚乳细胞数的不同是引起粒重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受灌浆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灌浆期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了粒重和产量水平,而灌浆速率受相关基因或QTL以及栽培条件共同调控,表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从灌浆速率的生理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遗传与环境等方面概述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的研究进展。探究玉米籽粒灌浆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登海605和登海618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处理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籽粒灌浆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提高平均灌浆速率R、渐增期灌浆速率R1、灌浆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3等灌浆参数指标,对于提高夏玉米成熟期粒重具有重要的作用;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主要受渐增期持续时间影响;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Rmax与快增期籽粒灌浆速率R2和缓增期灌浆速率R3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量及组成性状稳定性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由11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式组配成55个单交组合,在三个地点试验。产量及组成性状的稳定性参数的估计按Tai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参数的配合力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籽粒深度等组成性状的稳定性的线性反应的遗传主要受GCA所控制;在直线响应离差的表现中,GCA和SCA都同样重要。产量稳定性在相关分析中主要与百粒重、籽粒深度、穗重、穗粒重和单株穗数的稳定性反应有关,而穗长和行粒数与其它组成性状表现出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品种间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黄淮海北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为玉米籽粒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早8号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对照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籽粒体积、水分含量、籽粒干质量以及灌浆特性的变化,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20 d是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快速增速期,在授粉后45 d左右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衡早8号籽粒体积最大,郑单958最小。授粉15 d内3个玉米品种籽粒干质量增长较为缓慢,授粉15~55 d是籽粒干质量增长快速期,衡早8号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最快,郑单958最慢,授粉55 d后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3个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灌浆峰值衡早8号最高,郑单958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灌浆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含水率在57%左右时3个玉米品种达到各自灌浆最高峰值。运用Logistic模拟方程拟合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增加过程,衡早8号最大灌浆速率(G_(max))、平均灌浆速率(G_(mean))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衡早8号活跃灌浆期、籽粒质量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3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衡早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活跃灌浆期则短于其他2个品种,有利于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一个双列杂交组的两个播种期试验,探讨了播种期对籽粒大小及其生长特性的表型值、配合力均方、配合力效应值相对大小以及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配合力效应相关程度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考察的十个性状中,八个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只有一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方和两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方在播期间的异质程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八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和五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对大小在播期间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籽粒大小与其生长特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相关在播期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7×7双列杂交对玉米中七个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性状,结合育种要求进行了遗传分析。首先,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比较各了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相对重要性。其次,分别就有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通经分析,剖分了各原因性状一般配合力对结果性状一般配合力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后,就上述分析结果如何运用于育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全同胞和半同胞分析法,估测了南河猪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和表型参数,结果是: 1、每窝产仔数、初生重、断奶重和断奶仔数的重复力分别为0.0293、0.3898、0.3213和0.3417。 2、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及乳头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08、0.41和0.43。 3、遗传和表型相关多为正值;初生全窝重与初生个体重(0.78和0.40)初生全窝重与断奶全窝重(——和0.41)、产活仔数与断奶仔数(0.61和0.51)、断奶个体重与6月龄体重(0.89和0.40)。 4、相邻两性状闻有强的相关。对6月龄体重有显著影响的是5月龄体重和4月龄体重。因此,可建立一回归方程,和综合选择指数,用以预测和增加6月龄体重。  相似文献   

14.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5个不育系(全丰A、谷丰A、天丰A、广抗13A、蓉18A和Ⅱ- 32A)和自育的6个恢复系(YR1577、YR2292、YR3003、YR4245和YR7633)进行不完全双列(NCII模式)杂交,配置的30个杂交组合.对F1代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高于一般配合力,说明大多数农艺性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亲本方面,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的性状表明恢复系对后代的影响大于不育系.综合考虑配合力和遗传力效应,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以Ⅱ- 32A/YR2292和广抗13A/YR7633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以湖北省种植的11个大、中、小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各阶段,不同品种类型的部分灌浆参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灌浆持续期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时间T3对粒重作用显著。除此之外,各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个体发育进程中控制叶片生长的基因效应差异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玉米各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性状的基因效应及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叶片性状(单株出叶数、绿叶面积,出叶速率、叶面积增长速率)所受的基因主导效应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如果我们沿用以往的研究方法,以终结产物来推源(估算、推论)供试性状的基因型或基因效应,显然只能表示该性状终结阶段的状况,在此前后作用于该性状的基因效应不可能尽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