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既表现在局部组织,也表现在全身。其中包括侵入门户、移行路径和寄生部位。因其种类、数量、寄生部位和致病作用的不同,对宿主的危害和影响也各有差异,其表现是复杂和多方面的。1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1.1摄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大量繁殖,所需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宿主。如消化道寄生虫多数以宿主体内的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营养为食;由于寄生虫对宿主营养的掠夺,使宿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4-3-3蛋白在寄生虫生长发育和调控宿主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寄生虫14-3-3蛋白相关文献研究,对寄生虫14-3-3蛋白的结构、定位以及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结果】寄生虫14-3-3蛋白参与调控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入侵宿主过程,同时寄生虫14-3-3蛋白还可调控宿主细胞迁移、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以及免疫防御等多个生理过程。【结论】寄生虫14-3-3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自身发育及调控宿主功能。  相似文献   

3.
虽然球虫激发宿主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已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保护记忆性免疫应答机制这一关键点常常被忽视。高效保护记忆性免疫应答是球虫感染宿主和球虫病疫苗设计的基础。本研究对该领域50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提出开发高效球虫疫苗的设想和评估候选球虫病疫苗产生高效免疫保护的新策略,该设想和新策略基于产生高效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三大关键点,即产生免疫水平的阈值、效应部位以及时间。结果表明:1)球虫病活卵囊疫苗与球虫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以病毒或细菌为载体的球虫病活载体疫苗免疫鸡群激发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存在本质区别,活卵囊疫苗免疫过的鸡对球虫的感染处于“Primed”免疫状态(即免疫系统可快速高效地识别球虫百余个抗原,抵抗球虫再次感染的能力更高。),而非活卵囊疫苗对球虫的感染仍处于“Naive”状态(即免疫系统仅能识别特定的1个或几个球虫抗原,抵抗球虫再次感染的能力较弱。)。这也是目前研发的基于一个或几个抗原的球虫“死”疫苗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2)高效的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是多种效应机制协同发挥作用,如肠道微环境中的组织常驻记忆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cells,TRM)、循环的效应记忆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中心记忆性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TCM),尤其是TRM的量和质起关键作用。在疫苗设计中可以将抗原靶向可激发宿主产生针对鸡球虫高效保护性记忆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肠道。3)抑制球虫早期裂殖生殖是记忆性免疫应答抵抗球虫感染最重要的特征,为评估高效球虫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综上,对鸡球虫感染过程中产生高效免疫保护的机制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是实现基于免疫学理论的球虫病科学防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 ( NO)是一种含自由基的气体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现已证实 NO能在动物机体的许多组织中合成。在机体内 ,NO的作用广泛 ,它不但参与调节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小板聚集以及信号转导 ,而且还是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分子和效应分子 ,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以及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综述了 NO在吸虫、疟原虫、弓形虫、艾美耳球虫等寄生虫感染过程中的生成、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免疫应答,以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2)。核酸疫苗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可诱导体液免疫,因此免疫效果优于亚单位疫苗和灭活疫苗;安全性,没有减毒疫苗可能引起的致病作用;长效性,质粒DNA可在细胞内存在两个月;生产简便、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且贮运方便。正是核酸疫苗这些特点,使之在预防病毒、寄生虫、细菌等传染性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将重点介绍核…  相似文献   

6.
<正>1非洲猪瘟的早期预警1.1非洲猪瘟的症状非洲猪瘟(ASF)是由一种猪DNA囊膜病毒(直径200nm)引起,首先通过钝缘软蜱传播的疾病(节肢动物媒介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存在钝缘软蜱的国家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可以编码一些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蛋白,这些免疫逃避机制使疫苗研发变得复杂。病毒不易突变,因此遗传稳定性高。有效的消毒剂应该能够破坏病毒的脂质囊膜(如以甲酸或过氧乙酸为基础的商品化消毒剂,甚至氢氧化钠溶  相似文献   

7.
肖艳 《新农村》2023,(2):28-30
<正>3.冬季池塘养鱼病害分析冬季虽然并非鱼病爆发期,但也不容小视,例如寄生虫病害等。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间常处于平衡状态;但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寄生虫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1日龄雏鸡接种MD三价疫苗或HVT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MD疫苗免疫后:(1)脾脏、胸腺T细胞IL—2诱生活性和IL—2R表达明显增强或增多,表明IL—2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强;(2)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增高,表明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3)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A,IgG,IgM含量明显增多,表明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局部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4)MD三价疫苗免疫鸡的上述免疫应答变化比HVT疫苗免疫鸡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和生存,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其主要原因有部位阻隔、抗原改变、破坏免疫和代谢抑制。1部位阻隔有些组织和器官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离而不产生免疫反应,称为免疫局限位点。寄生在此的寄生虫一般不受免疫作用,如胎儿、眼组织、小脑组织、睾丸、胸腺等,其最好的例证就是寄生于胎儿的弓形虫。对于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虫,如果抗原不被呈递到感染细胞  相似文献   

10.
正肉鸡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于肉鸡的体表或体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降低产品数量和质量,甚至造成大批死亡。1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机体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⑴机械性损害。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寄生的机  相似文献   

11.
<正>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以寄生虫为病原体,既可感染人又可感染动物的一类疾病。包括寄生性原虫、蠕虫、能进入宿主皮肤和体内的节肢动物,但不包括在宿主体表吸血和寄居的暂时性寄生虫。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同样要具有感染来源、传播途径、人和易感动物3个必需的基本环节。而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中,显然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病是一种或多种寄生虫侵入宿主而引起的动物疾病。寄生虫通过吸取宿主营养存活,寄生虫病也成为制约宏德州养殖业因素之一,寄生虫病不仅会导致宿主出现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等情况,还会造成一些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如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会对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国内外免疫学一线专家教授及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高级动物免疫学》一书于2016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高级动物免疫学》由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韩文瑜、雷连成教授主编。该书以专题的方式编写,共35章,91.7万字。全书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免疫学专题,为1~19章,主要内容有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的动力学、细胞凋亡与免疫、细胞自噬、miRNA与免疫、病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获取抗人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并对其有关活性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家畜疫苗接种过程中低分子量抗病毒免疫调节因子的特异性功能基础及免疫效应机制。用乙肝疫苗接种幼猪,致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然后从其脾脏淋巴细胞中制备抗病毒免疫活性调节因子进行理化鉴定。MTT法活性检测和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免疫调节因子为低分子量多肽与核酸复合物;具有特异性粘附抑制活性;在氨基酸组成上与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相同,但在所含氨基酸的百分含量上却有一定差异。检测结果提示,这种差异是决定其抗病毒特异性功能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刺激隐核虫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预防的研究现状,为开发阻断或减少刺激隐核虫感染的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刺激隐核虫感染可以诱发宿主鱼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利用刺激隐核虫的虫体(特别是幼虫)以及表面蛋白(或抑动抗原)的重组蛋白和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宿主鱼,均获得了一定的相对免疫保护率(40%~100%)。今后应进一步研究鱼与刺激隐核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综合利用鱼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研发高效、多元化的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安典 《农技服务》2002,(12):30-30
<正> 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猪的弓形虫病在各地常有发生,危害严重。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其发育需经2个宿主,猫是终末宿主,猪和其他多种动物是中间宿主。猫通过粪便排出卵囊污染饲料、饮水等,猪等食入后在肠道中发育,后经淋巴循环进入细胞,在细胞浆内进行无性繁殖,引起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7.
肉鸡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寄生于肉鸡的体表或体内所引起的疾病总称。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降低产品数量和质量,甚至造成大批死亡。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机体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机械性损害。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  相似文献   

18.
在面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植物用2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对侵染做出免疫应答,第一类内免疫系统能识别很多种类微生物的共有分子并对其做出应答,第二类是对病原体分泌的毒力效应因子产生应答反应。该文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对植物免疫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病毒是病毒寄生于寄生虫体内,属于超寄生范畴。由于病毒的存在,其寄生的寄生虫会因为携带病毒的原因而改变侵袭力,有的寄生虫会增强感染宿主能力,而有的寄生虫会减弱宿主的感染能力,也有的寄生虫因为病毒的存在而延长感染期。目前对此类现象研究的较少,文章就寄生性原虫病毒的特性,病毒对寄生虫感染力的影响及利用原虫病毒作为载体进行相关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病细胞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的一些寄生虫学工作者,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进行着寄生虫病的免疫防治研究。其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细胞工程学和基因工程学。近几十年来,基因工程学免疫研究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是受困扰的是,免疫保护率仅为50%;细胞学免疫防治研究是应用多细胞的蛋白质,也许还有细胞的全基因组,以期对多细胞寄生虫进行免疫控制。这一研究在我国获得了突破,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诞生了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其免疫保护率高达96.18%,而且实验证明,该疫苗还具有免疫治疗作用,治疗率达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