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pH值、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分布地土壤类型属于黄壤,2个属于紫色土;46.9%的土壤pH值在4.5~5.5,是茶树最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21.9%的土壤pH值小于4.5,土壤酸化较重;31.3%的土壤pH值在5.5~7.0。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在11.01~162.62 g·kg-1、0.05~8.13 g·kg-1、0.02~4.03 g·kg-1、24.81~456.01 mg·kg-1、3.89~84.04 mg·kg-1、27.31~516.67 mg·kg-1;多数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过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分别在0.08~8.80 cmol·kg-1、0.18~4.05 mg·kg-1、0.86~10.46 mg·kg-1、5~142.5 mg·kg-1、0.24~9.88 mg·kg-1、0.27~12.04 mg·kg-1。  相似文献   

2.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分析菜用大豆对铜、镁和钠等3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含量23.0%24.1%,秸秆干物质含量32.6%35.6%。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中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11.0013.93 mg·kg-1、3.404.19 g·kg-1、10.0719.00 mg·kg-1。菜用大豆秸秆干物质的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8.7118.50 mg·kg-1、3.413.94 g·kg-1、26.3346.73 mg·kg-1。菜用大豆豆荚和秸秆中铜、镁和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01 g·hm-2、7.84 kg·hm-2和54.93 g·hm-2。建议在长期种植需铜镁元素较多的菜用大豆的地块应适时补充铜肥和镁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连续施用沼液后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浙江省桐乡市设置不施沼液和连续沼液施用时间为4、2 a的稻田样区各1个,并在各样区采集4个0~30 cm的土样,分析其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pH比不施沼液的土壤pH显著降低;2)施用沼液4 a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7.98 g·kg-1)、阳离子交换量(19.75 cmol·kg-1)、电导率(116.5 μS·cm -1)显著高于不施沼液土壤;3)施用沼液4 a土壤全氮(1.45 g·kg-1)、全磷(2.61 g·kg-1)、全钾(26.3 g·kg-1)、碱解氮(89.7 mg·kg-1)、有效磷(234.7 mg·kg-1)、速效钾(254.5 mg·kg-1)和NH4-N(48.40 mg·kg-1)含量均比不施沼液处理显著提高;4)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C∶N∶P比为8.71∶1.00∶4.84,显著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稻田施用沼液4 a处理与不施沼液的C∶N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P比和N∶P比则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在土壤肥力较高稻田上施用沼液导致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的累积以及C∶P、N∶P比的降低,稻田土壤可能存在养分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北方八省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和施磷量条件下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产量、调控小麦锰营养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8个省区的3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设置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个处理,研究北方八省区小麦的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及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磷及不施磷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我国北方八省区,小麦产量平均为6 066 kg·hm-2,籽粒锰含量平均为42 mg·kg-1。籽粒锰含量<32 mg·kg-1的试验点占8.8%,>44 mg·kg-1的占36.8%,籽粒锰含量偏高的问题应引起注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均显著提高,有效磷含量20—30 mg·kg-1时小麦产量最高,有效磷含量>40 mg·kg-1时籽粒锰含量最高。监控施肥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其磷肥用量平均降低了45.4%,但两者产量分别为6 358和6 222 kg·hm-2,籽粒锰含量分别为42.8和43.6 mg·kg-1,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无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10 mg·kg-1时,不施磷肥降低了小麦籽粒锰含量,也降低了产量,而监控施肥仅降低了籽粒锰含量;其他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均不降低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锰含量亦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小麦籽粒锰含量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实现小麦高产和适宜的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磷应维持在20—30 m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科学优化施磷,不会降低小麦产量,但当土壤有效磷含量<10 mg·kg-1,不施磷肥虽能降低小麦籽粒锰含量,但存在小麦减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土壤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经NH2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拌磷和甲拌磷砜在质量浓度为0.010~2.0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00 473和0.049 8 mg·kg-1,定量限为0.001 57和0.166 mg·kg-1。对土壤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加标浓度分别为1.50、3.00和7.50 μg·kg-1,甲拌磷和甲拌磷砜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1.4%~95.6%和89.9%~94.2%,相对标准偏差均<6.0%。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满足样品的批量化处理,适用于土壤中甲拌磷和甲拌磷砜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沈月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4):673-67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从浙江省不同地区取样的沼液、沼渣中的钙、镁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沼渣的钙含量分布在10.53~107.21 g·kg-1,平均值为60.28 g·kg-1;镁含量分布在3.18~22.02 g·kg-1,平均值为11.01 g·kg-1。沼液中钙和镁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09、0.05 g·kg-1。  相似文献   

8.
探明高产稻田土壤肥力特征,对于培育高产水稻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省6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稻区水稻土,采集54个水稻土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以期揭示高产稻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稻田耕层土壤pH平均为7.1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6.40 g·kg-1,全氮含量平均为2.19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3.85 mg·kg-1,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0.1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8.44 mg·kg-1;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占55%~68%,黏粒占20%~24%;0.005~<0.010 mm微团聚体含量25%~49%,0.001~<0.005 mm微团聚体含量23%~50%。土壤剖面中耕作层厚度15~20 cm,犁底层厚度5~8 cm,渗育层厚度30~50 cm,淀积层厚度达40 cm以上,潜育层土层深度≥100 cm。因此,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土体构型、丰富的基础肥力和较强的供肥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梵净山石斛成熟的蒴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处理对梵净山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不定芽分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无菌播种最佳的培养基为KN+6-BA 0.5 mg·L-1+NAA 0.5 mg·L-1+10%CM+AC 1.0 g·L-1,萌发率达到95.5%;原球茎增殖最优培养基为B5+6-BA 1.0 mg·L-1+NAA 0.1 mg·L-1+AC 0.5 g·L-1;筛选出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2.0 mg·L-1+NAA 0.2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小苗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10%土豆泥+AC 2.0 g·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陈安娜  孙敏  李博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94-1595
本研究建立使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竹荪中镍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镍在0~1.0 μg·mL-1浓度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8,通过三水平六平行加标实验验证,加标回收率为102.2%~106.3%,相对标准偏差为0.7%~2.0%。本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竹荪中镍含量测定。实验选取的3个产地竹荪均含有一定量的镍,福建古田的竹荪镍含量为2.41 mg·kg-1,四川广元的竹荪镍含量为2.10 mg·kg-1,贵州织金的竹荪镍含量为2.21 mg·kg-1。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余杭区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r14.6~39.5mg·kg-1,Ni8.9~30.4mg·kg-1,Pb18.9~29.5mg·kg-1,As5.38~9.67mg·kg-1,Hg0.060~0.330mg·kg-1,Cd0.12~0.52mg·kg-1。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Ni>Hg>Cr>As>Pb。总体来看,余杭区蔬菜基地部分土壤污染程度尚好。  相似文献   

13.
对砷、汞标准溶液各进行20次连续进样,利用6项统计指标对砷、汞在原子荧光仪检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10μg·kg-1砷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441.26、9.802μg·kg-1,中位值分别为440、9.775μg·kg-1,极差分别为16.86、0.375μg·kg-1,偏度系数都为0.732,峰度系数分别为-0.457、-0.456。1μg·kg-1汞连续进样20次得到的荧光值和浓度值平均值分别为761.94和1.035μg·kg-1,中位值分别为762、1.035μg·kg-1,极差分别为81.59、0.111μg·kg-1,偏度系数分别为-0.435和-0.414,峰度系数分别为-0.246和-0.271。统计发现,10μg·kg-1砷数值的大小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特点,1μg·kg-1汞在第5针后有明显变动向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泰顺县稻田土壤镁含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 2.4~57.6 mg·kg-1,平均含量 15.68 mg·kg-1,属于缺镁土壤。在水稻田中施 225 kg ·hm-2 硫酸镁增产达14.4%;施镁量与水稻产量、叶片含镁量及土壤含镁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虞军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9):2054-2058
以上海市外环线上的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道路监测点0~30 cm的土壤,采用《绿化种植土壤》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外环线道路绿地土壤的pH、电导率(EC)、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外环线道路绿地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结果表明:1)土壤pH为7.66~8.33,均值为8.01,整体呈碱性,空间变异较小;2)土壤EC为0.11~0.21 mS·cm-1,均值为0.14 mS·cm-1,EC较低;3)土壤有机质均值为19.19 g·kg-1,其中63.16%的道路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标准限值要求,57.89%的土壤处于缺乏水平,5.26%的土壤处于很缺乏水平;4)土壤碱解氮含量偏低,均值仅为29.93 mg·kg-1,68.42%的土壤处于极缺乏水平,31.58%的土壤处于很缺乏水平,不同区域的碱解氮差异较大;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均值仅为7.35 mg·kg-1,31.85%和52.63%的道路绿地土壤有效磷处于很缺乏和极缺乏水平,不同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适中;5)综合土壤肥力质量整体处于一般水平,且大部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偏低。因此,要提升外环线道路绿地景观面貌,必须有针对性地改良土壤,改善植物地下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曾宇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23-127
为全面了解永丰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我们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样品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镁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永丰县植烟土壤pH均值5.80,适宜样品比例为56.41%;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30.73 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10.26%,含量普遍较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为135.2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64.10%;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为27.79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30.77%,多数样品有效磷含量偏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23.90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8.21%,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土壤有效硼含量均值为0.6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71.79%;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值为86.11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3.08%,交换性镁含量普遍偏低。整体来看,永丰县约1/3植烟土壤pH偏低,碱解氮、有效硼含量总体适宜,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普遍偏高,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因此,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罗氏沼虾种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与剩余采食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罗氏沼虾早晚两餐饲喂不同饵料的摄食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餐和晚餐对于鲜活类和蔬菜类饲料更加喜食,配合饲料、胡萝卜、鸡蛋糕、螺蛳肉4种不同饵料的早餐最佳的摄入量分别为5.71 g·kg-1、6.12 g·kg-1、5.73 g·kg-1、6.82 g·kg-1,而4种饵料的晚餐最佳投喂量分别为10.71 g·kg-1、32.14 g·kg-1、23.41 g·kg-1、35.71 g·kg-1。说明罗氏沼虾种虾的主要摄食时间为晚餐,且罗氏沼虾种虾对不同的饵料采食量有显著变化,与配合饲料和鸡蛋糕相比较,罗氏沼虾对胡萝卜、螺蛳肉摄食量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以吉塞拉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体系优化。结果表明:以75%乙醇灭菌30 s,0.1% HgCl2灭菌10 min效果较优,MS+0.2 mg·L-1 IB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初代培养基,MS+0.1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为最佳增殖培养基,1/2 MS+0.3 mg·L-1 IBA+0.3 mg·L-1 NAA+30 g·L-1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其中,活性炭含量是影响生根的关键因素。以椰糠和草炭为介质,能增强根系韧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原料4个有代表性堆肥厂商品有机肥料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商品有机肥中Cr含量为23.98~41.60 mg·kg-1,As含量为5.75~11.70 mg·kg-1,Cd含量为0.59~3.10 mg·kg-1,Pb含量为6.24~9.52 mg·kg-1,Cu含量为54.73~80.56 mg·kg-1,Zn含量为358.88~569.27 mg·kg-1,Ni含量为15.22~21.03 mg·kg-1,Mo含量为3.23~3.85 mg·kg-1。与国内外相关商品有机肥标准比较,仅以药渣为原料的1个有机肥产品Cd、Zn含量超标,其他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3个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表明江苏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有机肥产品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