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2O5)、钾肥(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 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2O5)0.8 kg(0.4-1.3 kg)、钾(K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2.9 kg)、磷(P2O5)0.8 kg(0.4-1.2 kg)、钾(K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2.
于湖南省沅江市在木薯上开展“3414”肥效试验, 研究氮磷钾用量对木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磷、钾肥施用量均会对木薯株高、块根直径、块根长度产生显著影响, 且钾肥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氮、磷肥用量。在试验设定条件下, 当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90、90、165 kg·hm-2时, 木薯块根鲜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 分别为20.4和5.53 t·hm-2。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8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N(施N 375 kg·hm-2),NP(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NK(施N 375 kg·hm-2、K2O 187.5 kg·hm-2),NPK(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施有机肥22 500 kg·hm-2),M+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1.3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487.5 kg·hm-2、P2O5 243.75 kg·hm-2、K2O 243.75 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12 a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有机碳的平衡、碳的固定与转化速率,以及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推进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NPK、M+1.3NPK)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M+NPK、M+1.3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17.9%和23.3%。各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平衡均表现为盈余,有机碳平衡和有机碳投入呈线性相关,试验点有机碳平衡每年所需的最低有机碳投入量为1 660 kg·hm-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速率,且以M+1.3NPK处理下碳的固定速率最高。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及其固定速率,并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其中,以M+1.3NPK施肥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2014—2016年8个地(市)23个县(市、区)共147个水稻高产创建田块水稻施肥量、化肥偏生产力以及在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2种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化肥偏生产力差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稻高产创建田块总养分平均投入量713.8 kg·hm-2,其中氮(N)、磷(P2O5)、钾(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37.0、142.5和234.2 kg·hm-2。N、P2O5、K2O 的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5.6、108.6、62.1 kg·kg-1,氮肥、钾肥偏生产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磷肥偏生产力处于中等水平。在2种不同施肥模式下,氮肥和磷肥的肥料偏生产力无显著性差异,单施化肥模式的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有机无机肥料并施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完成中国燕麦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对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燕麦施氮、磷、钾无机肥施肥量和配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燕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氮素,在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力相似的生态区,推荐施纯N 150 kg/hm2、P2O5 160 kg/hm2、K2O 30 kg/hm2。  相似文献   

6.
宫川蜜橘成年果树的营养需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时间点对宫川蜜橘成年果树叶片中N、P、K、Ca、Mg、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果实产量及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宫川蜜橘叶片中各营养元素含量随生长呈现动态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N∶K∶P∶Ca∶Mg∶B比例均值为1.00∶0.07∶0.33∶0.83∶0.11∶1.13×10-4。根据柑橘果实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单产果实22 500 kg·hm-2时的合理施肥量为N 750~885 kg·hm-2,P2O5 195~225 kg·hm-2,K2O 270~330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稻甬优12为试材,研究不同穗肥钾肥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钾肥(K2O)施用量中以148.5 kg·hm-2处理为最佳,即穗肥的施用推荐方案为225 kg·hm-2复合肥+187.5 kg·hm-2农用氯化钾。经二次函数数学模型Y=10 335.819+18.939X-0.049X2测算,理论上可获得产量12 068 kg·hm-2;能够兼顾甬优12的高产要求,同时降低了钾肥的投入成本,有利于节约钾素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溶肥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市场上选择5种水溶型肥料,以施用常规肥料为对照,在化肥纯养分减少30%的条件下,针对茄子开展不同水溶肥在茄子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滴施奥捷沃土腐殖酸水溶肥(N 9%,P2O5 6%,K2O 15%)的效果最佳,可较CK增产35.0%,增效47 235元·hm-2,肥料偏生产力达27.44 kg·kg-1,可作为在茄子上推广应用的首选推荐水溶性肥料;康成美农大量元素水溶肥(N 17%,P2O5 9%,K2O 34%)的效果次之,亦可实现增产22.8%,增效32 286元·hm-2;康贝大量元素水溶肥(N 13%,P2O5 7%,K2O 40%)、宁波费尔诺海藻肥(N 10%,P2O5 7.5%,K2O 20%)、溉特益特大量元素水溶肥(N 16%,P2O5 6%,K2O 36%)虽然亦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效,但较上述2种水溶肥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9.
以甬籼15为供试早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进行硅钙镁磷钾肥与常规肥配合施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民常规施肥N、P2O5、K2O各减量4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硅钙镁磷钾肥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产量分别为8 967、9 083、9 104和9 211 kg·hm-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0.8%、2.1%、2.4%和3.6%。  相似文献   

10.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在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情况下氮磷钾肥用量对菜豆产量的影响。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菜豆产量,反而会减产;施氮肥能提高豆荚、秸杆产量。不同施肥量试验,呈现出施肥越多豆荚和秸杆产量都越高的特点,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当菜豆目标产量10 t·hm-2,施入N、P2O5、K2O分别为67.5~90.0、26.0~45.0和45.0~67.5 kg·hm-2,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建议修改菜豆施肥配比,适当减少磷肥、钾肥用量,N、P2O5、K2O三者比例为2.57:1:1.89。  相似文献   

11.
孙瑞川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62-165,179
通过估算农作物的N、 P2O5、K2O需要量,农作物秸秆的N、 P2O5、K2O还田量,人、畜、禽粪尿的N、 P2O5、K2O还田量和化肥的N、 P2O5、K2O施用量,研究烟台市农田N、 P2O5、K2O供需平衡。结果农作物对N、 P2O5、K2O的需要量分别是146 977.71、60 273.35和130 907.02 t;有机肥的N、 P2O5、K2O还田量分别是89 154.77、45 966.96和97 214.73 t;化肥的N、 P2O5、K2O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沼液施用年限对柑橘园土壤环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红美人柑橘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F)、沼液施用1 a(BSF1)、沼液施用2 a(BSF2)、沼液施用4 a(BSF4)处理进行试验。不同处理养分施用量一致(N 225 kg·hm-2、P2O5 100 kg·hm-2、K2O 200 kg·hm-2),沼液处理50%氮素由沼液替代,沼液所含相应磷、钾量在施肥总量中扣除,2020年采集、分析土壤和果实样品。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年限的延长,土壤 pH逐渐升高,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逐渐累积,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下降;沼液施用4 a后,土壤磷酸酯酶、蛋白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沼液施用显著提高了红美人果实VC含量,施用2 a后果实固酸比也显著升高。沼液施用提高了红美人果实品质,改善了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晋南黄土旱塬小麦养分投入与化肥减施经济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养分投入现状,为当地旱作冬小麦稳产增产、减肥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9年对黄土旱塬984个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查,采用基于冬小麦产量确定的推荐施肥量,评价农户施肥,分析农户施肥的减肥潜力及其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平均产量3 711 kg·hm-2,其中属于低产(≤3 200 kg·hm-2)和中产(3 200—4 220 kg·hm-2)的农户比例分别占56.0%和18.1%。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92.3 kg N·hm-2、159.8 kg P2O5·hm-2和92.0 kg K2O·hm-2。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肥过量(即高投入+很高投入)的农户比例增加,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过量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8.7%、65.1%和57.9%。在各产量水平投入高和很高的农户减肥潜力较大,其中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4.1 kg N·hm-2、12.8 kg P2O5·hm-2和6.2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15.9%、16.7%和16.7%;很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50.9 kg N·hm-2、205.7 kg P2O5·hm-2、124.6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66.5%、76.7%和80.0%。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化肥减施后经济效益可增加251和3 425元/hm2,即分别增加4.0%和55.0%;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可分别提高18.8%、23.2%和22.1%,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192.5%、321.3%和388.1%;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可分别提高20.2%、23.7%和19.2%,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210.4%、317.9%和388.1%。同时,合理降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施氮量,N2O排放可分别减少0.3和6.3 kg N2O·hm-2,减少幅度为11.2%和72.5%;NH3挥发分别减少14.1和90.7 kg NH3 hm-2,减幅为20.8%和62.8%;NO3--N淋洗减少3.1和231.1 kg NO3--N·hm-2,减幅为4.9%和79.6%;整体上,总氮污染物(包括N2O排放、NH3挥发和NO3--N淋洗)可分别减少17.4和328.1 kg·hm-2,减幅13.1%和74.0%,节约氮肥12.5和130.9 kg N·hm-2,减少氮肥投入65.0和683.3 元/hm2。【结论】通过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减肥潜力估测、化肥减施后的经济效益和氮化合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分析,明确了高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24.1—250.9 kg N·hm-2、12.8—205.7 kg P2O5·hm-2、6.2—124.6 kg K2O·hm-2,且化肥减施后农户的经济收益提高251—3 425元/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8.8%—192.5%、23.2%—321.3%、22.1%—388.1%,同时,氮、磷、钾偏生产力提高20.2%—210.4%、23.7%—317.9%、19.2%—388.1%,还能减少包括N2O排放、NH3挥发、NO3--N淋洗等总氮污染物的排放17.4—328.1 kg·hm-2。该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当前旱作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节本、增效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肥料(F)和密度(M)对菜豆鲜绿1号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优化菜豆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含N、P2O5、K2O分别为25.7%、10.0%和18.9%的混合肥料施319.5、245.0、172.5 kg·hm-2,分别用F1、F2、F3表示;密度26万、23万、20万·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结果表明,在高肥(F1)处理中,都是密度最小(M3)处理的分枝、有效荚、单株重表现较好,而豆荚、茎叶产量是高密度(M1)处理最好;在中肥(F2)处理中,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均是中密度(M2)的处理表现最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低肥(F3)处理中,除株高和产量为低密度表现较好外,其余农艺性状都是中密度表现较好。总体来看,当N、P2O5、K2O分别施115.0、45.0和85.0 kg·hm-2,菜豆鲜绿1号密度为23万·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伯利亚百合4个生长期滴灌与施用水溶肥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对切花百合营养元素含量、农艺品质、产量及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水一体化调控处理组切花百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尤以T3处理效果最好,4次追肥水溶肥施用量分别为46.0(N 30%、P2O5 10%、K2O 10%)、34.5(N 20%、P2O5 10%、K2O 20%)、34.5(N 10%、P2O5 30%、K2O 25%)和23.0(N 10%、P2O5 8%、K2O 4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上紫云英绿肥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在240 kg·hm-2 N、120 kg·hm-2 P2O5、90 kg·hm-2 K2O的处理下,紫云英鲜草和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达21.75、2.966 t·hm-2,是不施肥处理的14.3倍和12.2倍,积累的氮磷钾素养分总量也最高,达到182.4 kg·hm-2。在等量化肥处理下,配施有机肥料有利于紫云英鲜草产量和总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其中,商品有机肥料对紫云英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肥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能力,其中,配施商品有机肥料对促进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效果要优于配施腐植酸肥料。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菜用大豆“75-3”施肥方案,通过分析菜用大豆对N、P、K、B、Mg、Mo6种养分吸收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发现,目标产量为13 69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达159.56、54.87、139.88 kg/hm2,可以基本满足养分平衡。菜用大豆累积的养分N、P2O5、K2O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28.17、10.00、23.56;豆荚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27、38.06、90.05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31.62、10.00、23.66;茎叶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20.53、11.96、27.72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  相似文献   

18.
于2016年进行16个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2017年以中豆4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对施肥水平和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豆40以“青春期”长、熟期中等、单株分枝多、单株结荚多、单株粒重高等突出表现,对比鄂豆10号优势明显。长“青春期”型、中迟熟型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优势明显。以中豆40为例,配套栽培密度45.0万~50.0万株·hm-2,配施N 90 kg·hm-2、P2O5 67.5~90 kg·hm-2和K2O 67.5~90 kg·hm-2,是江汉平原大豆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光合机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盈余量等的影响,为当地合理施用氮肥,促进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仲玉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试验农场的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供氮水平,分别为0(不施氮)、90 kg·hm-2(低氮)、180 kg·hm-2(适量氮)、270 kg·hm-2(农民习惯施氮)、360 kg·hm-2(高氮),记为N0、N1、N2、N3、N4。于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测定叶面积,分别计算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于灌浆期测定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吐丝期、灌浆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测定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分析各部位氮含量,计算土壤氮素盈余量、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施氮经济效益。【结果】(1)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持平,2019、2020两年都是N2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 746 kg·hm-2,相较于N0、N1处理分别增产179%、28.7%(P<0.05),而N2与N3、N4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两年产量经线性+平台拟合,平台施氮量为134.8 kg·hm-2,平台产量为9 604 kg·hm-2,此时产投比也最高(12.6)。(2)适量施氮(N2)相比不施氮均显著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等,继续增施氮肥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甚至显著降低。(3)结合光合特性与收获期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春玉米光合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b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影响春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叶绿素a+b。(4)收获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地上部氮总积累量两年都是随施氮量增加先显著上升,在N2处理后(超过180 kg·hm-2)微弱上升或基本持平;经拟合表明土壤氮素盈余量为0时施氮量为139 kg·hm-2;春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两年都是N2处理最高,平均达73.7%,较N1处理提高10.8%(P<0.05),继续增施氮肥,氮肥表观利用率则显著下降,N3、N4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相较于N2处理分别降低32.9%和48.1%(P<0.05)。【结论】适量施氮能明显提高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延缓穗位叶总叶绿素的降解,延长光合作用持续期,优化总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春玉米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同时,适量施氮能显著增加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降低土壤氮素残留,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综合产量、施肥经济效益、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盈余量等因素,试验区(四川雅安)氮素投入量为139—180 kg·hm-2能维持春玉米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2O5∶K2O=1∶0.68∶3,施K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2O5∶K2O=1∶0.68∶2,施K2O量为210 kg/hm2),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以及优化钾肥+MgO 39.0 kg/hm2处理对烟株成熟期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钾镁比例,烤烟各处理叶绿素中Chl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2%、11.8%、18.3%;Car含量的增幅分别为3.5%、17.5%、19.7%;最大荧光(Fm)的增幅分别为13.3%、18.0%、24.1%;可变荧光(Fv)的增幅分别为17.3%、23.6%、30.9%;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