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3种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的作业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3种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对其作业性能进行比较。[方法]以2FBS-840型、MR-BZ840A型和2TYB-450型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为试验研究对象,阐述3种田间育秧播种机的构造、工作原理与特点。通过播种机的性能对比试验,测定3种播种机的作业性能和质量指标,综合分析3种机型的播种合格率、空格率、每取秧面积播种粒数等性能指标。[结果]2TYB-450型播种机采用同步驱动轮、振动匀种装置、种箱交叉导种板,驱动不滑移,播种合格率高,充种效果好,每取秧面积播种粒数少,工作稳定性高,其播种合格率为68.67%,空格率为1.89%,每取秧面积播种粒数4.19;2FBS-840型播种机的作业性能次之,MR-BZ840A型播种机的最差。[结论]2TYB—450型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的作业性能优于其他2种播种机。  相似文献   

2.
对自走式大田水稻毯状秧育苗播种机的整机结构、"1泵5马达1油缸"液压传动系统和排种作业机构等进行设计,并采用Pro/E对整机进行虚拟仿真,得出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对研制的播种机样机进行大田育秧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合格率最高为93.89%,能满足机插秧育秧播种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内不同点的底土铺土厚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每盘播种均匀度和总播种均匀度均在90%以上,按插秧时对应切块位置测得的每格播量合格率均≥85%,作业流畅、性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研究表明,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挂接在插秧机底盘后,可一次完成在水稻育秧盘内均匀铺底土和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4.
水稻抛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保国 《农技服务》2011,28(6):754-754
从地块选择、秧板制作、排盘、秧盘播种、喷施多效唑、拔秧几个方面介绍了水稻的育秧技术,并从整地、抛秧2个方面介绍了水稻抛秧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工厂化机质秧盘育秧机械插秧和泥浆秧盘育秧机械插秧两种方式分别比传统的小水秧手工插秧方式增产11.27%和4.3%,增收12.73%和7.16%。说明水稻工厂化机质秧盘育秧机械插秧、泥浆秧盘育秧机械插秧是适宜在生产上推广的水稻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基质育秧、硬地育秧、壮秧剂营养土育秧和无纺布覆盖育秧等新型育秧技术在我县机械化插秧栽培中的观察研究。结果为硬地秧床具有节省秧母田、便于操作的优点,但灌水次数多,保墒能力差;常规秧床需做秧母田,播种时费工费时,但排灌水方便,灌水次数少。塑料拱棚和无纺布对秧苗素质影响不大。基质营养土和壮秧剂营养土对提高秧苗素质作用显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营养土。建议如果农户小面积分散育秧可采用硬地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育秧面积较大时宜采用常规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塑料拱棚)。  相似文献   

7.
水稻播育插一体化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现有水稻播育捕生产服务等技术方法的改造,结合科学的创新设计,使水稻播育插形成以秧蔸式育秧箱为核心、播种机播种、秧蔸装肥土育秧、栽种机带肥土移栽插秧的一体化科学技术模式,全程节省生产成本38%.  相似文献   

8.
穴盘水稻秧苗机械抛栽的农艺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与机械化水稻抛栽种植密切相关的工厂化育秧要求和水稻抛栽农艺要求,为水稻抛栽机械设计提供了依据;介绍了国内外与工厂化育秧农艺配套的多种能自动取秧的有序行抛秧机械。并对主要农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布秧即播种育秧,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谚说:“秧好半年粮,”说明育秧的重要性,故诗中描述农民从来不把它等闲看待。  相似文献   

10.
谭文光 《农技服务》2007,24(3):114-115
水稻机插软盘秧具有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大。水稻机插软盘秧有播种密度大、苗床秧龄短、苗期长势弱和插后生长好等主要生育特点。按照水稻机插软盘秧的要求指标,选用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抓好“精配营养土、适量播种、控温控水”等三大关键育秧技术的落实,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合格的水稻机插软盘秧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北方粳稻品质的影响,选用垦粳8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耕作模式(A1:常规耕作;A2:垄作双深)和穴苗数(B1:3 苗·穴-1;B2:6 苗·穴-1;B3:9 苗·穴-1;B4:12 苗·穴-1)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双深模式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值;随着穴苗数增加,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B1>B2>B3>B4。其中,随着穴苗数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食味值先升高再降低,以B2处理最高,为82.46分,分别较B1、B3、B4处理提高1.47、0.20、0.15分。研究结果为垄作双深新模式的高产优质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库限制型中粳稻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的扩库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增产 18.4%。增施攻花肥比不施攻花肥 (一轰头 )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19.2 %~ 11.1% ,增产 11.2 %~ 3 .1%。稀播少本栽和增施攻花肥配套是库限制型品种西光扩库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抛秧密度和不同投鱼尾数的稻田养鱼试验表明:水稻产量以每667m^2抛秧密度为8000钵的最好,投鱼尾数800尾的最高。投鱼尾数至少在400尾/667m^2水平以上,使鱼粪有机肥对水稻产生影响。鱼产量随尾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以每667m^2投鱼尾数800尾效果最佳。经济效益以每667m^2抛栽8000钵、投鱼800尾的产投比(3.21:1)最好。投鱼比不投鱼(B1)增加产值17.37%以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早稻育秧技术要求,考察了不同育秧工艺对早稻育秧期生长和插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基质育秧(T1)秧苗密度和根系伤流量较大,个体干物质重、茎重与株高比值较小,30 d时秧苗叶绿素SPAD值较低;以营养土铺垫麻基膜育秧(T2)比不铺膜(CK)处理的30 d秧苗密度大,个体根系发达,根系伤流量大;不覆盖处理(T3)死苗率较高,漏插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不符合水稻田间机插秧质量要求,其余处理均符合要求。基质疏松易于秧苗扎根、供肥迅速,但较营养土保肥性差,育秧时应在后期视苗期补施氮肥;麻基膜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不覆盖不利于秧苗扎根固定,盘内成苗不均,田间机插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钵体苗摆栽技术试验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地水稻钵体苗摆栽技术试验示范效果研究表明,用352穴盘钵体苗人工摆栽比盘育苗机械插秧增产13.9%~14.8%,用561穴盘钵体苗人工摆栽增产8.0%~10.2%。钵体苗机械抛摆存在不能保证穴距和穴数等问题,有待于改进机械,以适应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以勇  吴镐均  姜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1-21613
[目的]为提高机插粳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746(武运粳7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进行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对机插粳稻分蘖的影响试验。[结果]栽插深度应控制为"叶不见土"。即第2片真叶叶耳不接触实土土面,在3 cm以内,最适宜的插深为0~1.5 cm,不宜超过3.0 cm。应根据机插粳稻分蘖发生的特点,栽后3 d,晴天浅水活棵,阴天不上水;栽后15 d内干湿交替;15~25 d是低位分蘖盛期,浅水间隙灌溉;25 d后多次轻搁田。应根据机插粳稻中小苗移栽、机械植伤相对较重,生根稍缓等特点,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占总N量20%~30%,分蘖肥分3次轻施,以N肥为主,第3次视苗色和长势确定用复合肥或N肥,以利稻株C∶N协调,保证拔节正常。基本苗应确定为3~5苗。应根据机插粳稻育秧质量(均匀度和成秧率)确定取秧量。单位面积穴数应以24~27万穴/hm2为宜(即株距11.7~13.1 cm)。[结论]确定了机插粳稻适宜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18.
杂交粳稻"秋优金丰"旱地育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杂交粳稻“秋优金丰”旱地育苗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以12万穴/hm^2,每穴2苗,或移栽密度15万穴/hm^2,每穴1苗为宜。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可以同时栽插2行父本钵体苗和10行母本毯状苗。该机器在2ZT 9358型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杂交水稻制种农艺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父母本秧苗分插机构和移箱机构螺旋轴等关键零部件。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生产率为0.35 hm2·h-1,父本秧苗和母本秧苗的伤秧率分别为2.7%,2.4%,漂秧率分别为2.2%,2.0%,漏插率分别为3.1%,3.2%,翻倒率分别为2.5%,2.1%,插秧深度合格率均为9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90.5%,91.8%,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