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广西山区玉米不同单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单行种植模式,为广西山区玉米合理和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玉米主推品种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105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玉米产区进行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所用三个玉米品种产量之间的差异、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互作差异和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单行单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低,仅为6.18;单行三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为8.61;单行双株种植方式的平均产出投入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值为7.64。单行三株的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观察记录其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均以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最佳;平展型品种正大999单行单株种植的产量最高,单行双株种植的产量次之;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单行双株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结论]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合于单行单株或单行双株种植;半紧凑型品种和肾凑型品种适合于单行双株种植。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建议在轻简栽培中,玉米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500株/667m2,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 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 500株/667m2,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 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及其草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草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单株生产力最大的优化组合为A1B4,即种植密度为7.50 万株/hm2 与播种行距为40 cm 的配置;获得最高产量的优化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22.50 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研究结果为秋闲田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玉米5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玉米的产量、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不同。玉米实行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保证了玉米沿着最佳的生物学轨道生长发育,比其它几种移栽方式和直播增产显著,产量达620.9kg/667m^2。比玉米单行大窝直播(对照)增产59.3%。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 500~8 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呈降低趋势,从而减弱植株的光合作用,影响单株产量。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但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源增加,从而增加群体的同化作用,提高了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5 263株/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为521.8 kg。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单958的密度阈值为5 263株/667m2。  相似文献   

8.
为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及其草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草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单株生产力最大的优化组合为A_1B_4,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获得最高产量的优化组合为A_2B_4,即种植密度为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研究结果为秋闲田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滑丰9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滑玉1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金丹玉11在5.25万-8.2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百色市高寒山区秋玉米种植最佳密度,在凌云县朝里乡开展秋玉米种植密度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展型玉米品种秋季种植密度为6.00万~6.30万株/hm2比较合适,密度低于5.40万株/hm2和高于6.60万株/hm2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断面积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实现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并提高不同水平断面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华北暖温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105块连续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首先采用Gauss-Newton算法建立林分水平和单木水平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逻辑斯蒂方程对单木生存概率方程进行拟合;最后将不同水平最优预测模型进行组合并建立组合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组合方程参数,以提高对不同水平断面积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约束参数法中,林分密度模型、林分断面积预测模型和单木断面积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并均能解释90%以上的变异;在分解法中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来预测单木生存概率和林分密度,经检验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表明该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林木生存概率;在组合预测法中,采用不同水平的最优模型进行组合后的预测效果最佳。在预测林分密度和断面积时,组合预测方程预测精度最高,林分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次之,单木水平模型预测精度最低。组合预测法能够预测不同水平下的林分密度、立木生存概率、林分断面积及单木断面积,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为预测林分生长动态、空间结构变化及经营效果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找出最佳栽培密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扣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增加株行距有利于单株或单丛的生长发育;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株距贡献率最大,行距次之,双株略低于行距.栽培管理及育苗成本是株距>双株>行距.最佳密度组合为(20cm×lOcm) 双株.  相似文献   

13.
杨桦林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和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杨桦林的密度,得到了杨桦林的最大密度、最佳密度和最小密度数学模型。确定了杨桦林的最佳经营密度与最低经营密度分别为0.70和0.5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肥方案对陕西略阳地区雪莲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设计4种密度试验和肥料试验方案,统计分析不同处理下的雪莲果田间性状和产量,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800株/667m2的条件下生长的雪莲果单株产量、平均每个块根质量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折合产量(kg/667m2)和低聚果糖的含量仅比最高者低9.68%和3.25%。在农家肥2 000kg/667m2的条件下,雪莲果的单株产量、折合产量(kg/667m2)和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低聚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占块根干质量的53.66%和17.00%,在各处理的结果中排第2位。综合考虑,略阳地区雪莲果栽培的最佳密度是800株/667m2,最佳的施肥方案是农家肥2 00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侏为宜。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产量及其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夏播玉米的最佳密度为5483株·667 m-2。在本研究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穗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树干平均密度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径阶思茅松树干生物量测定问题,进行了树干平均密度的估计研究.依据估计密度的一般回归模型,在3种假设条件下分别对思茅松树干平均密度进行估计.通过比较确定最优估计方法,运用哑变量方法对思茅松树干不同部位、不同龄组之间密度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木材密度的估计以方法3的效果最好,可以消除方差非齐次性的影响,而树皮密度的估计则应采用方法1;思茅松树干不同部位之间的木材密度无显著性的差异,而树皮密度除中部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外,上部与中部、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中龄林与近成熟龄林之间的木材与树皮均无显著性的差异.据此在利用材积密度法估计思茅松树干千重时,不同个体的木材均可采用统一的平均密度值.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贮玉米的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 ,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单株鲜重、粒重、穗重、分蘖力及绿叶数影响最大 ,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南北疆及其类似地区的青贮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2 5 0 0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675 0 0~ 82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20.
陈晨  刘光武  黄家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78-1408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技术建立了林分蓄积与立木密度、林分年龄和地位指数间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并以所建全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构造目标函数,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建立的目标函数进行搜索寻优,以找到最佳的经营密度及对应的间伐时间。结果表明,拟合结果符合林分生长规律,可以用BP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建立相应的全林分生长模型;用改进单纯形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求得最优的保留密度,而且可以求得对应的间伐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